幾個月來,王亞偉遇到了基金經理生涯的一次放量急跌,他掌管的基金表現未如預期,自身的負面評價也被諸如“離職”、“卸任”的消息放大。“王亞偉”從前股市中萬人追捧,現在成了至少需要暫時“回避”、“觀望”的概念。
【《中國企業家》雜志】一則公司內部職務任免的消息將圍繞王亞偉的陰云變成了風暴。7月初,華夏基金內網上發布通知:王亞偉將不再擔任公司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消息被傳播開后,迅速被演繹成王亞偉“辭職”的版本。
清華理工科出身的王亞偉1995年投身證券行業,開頭十年并不顯山露水,2007年卻突然成為公募基金的一面旗幟。他任基金經理的華夏大盤精選當年以226%的凈值增長率高居國內各類型基金之首,比第二名高出35個百分點,增長率是同期上證綜指漲幅的2.33倍。一時間,王亞偉被稱為“中國最賺錢的基金經理”,并把各種基金獎項盡收囊中。
牛市賺錢不難,熊市才真正考驗投資水平,2008年股市暴跌中華夏大盤又是抗跌的亞軍,由是,“熊市跌得比別人少,牛市漲得比別人快”成了王亞偉的標簽,股民、媒體一擁其上,王亞偉被架上了神壇,股市里出現了所謂“王亞偉概念”板塊,而各個股市論壇里也可見“信亞偉,得漲停”,“他就是我心中的神!”這般直白的表達。
但即便在王亞偉享盡風光之時,對他的“超能力”也不乏質疑,有人奇怪王亞偉的基金為何只跟隨大盤上漲,卻不跟隨大盤下跌,懷疑是其它基金合力托盤,才保住了王亞偉基金“只漲不跌”的神話,所謂第一牛基金,不過是利益輸送的結果。
在中國獨特的基金制度下,公募基金最穩定可圖的收益并不是投資回報的分成,而是雷打不動的基金管理費,這又取決于基金的規模,因此,新基金能否順利發行、募集盡可能多的基金份額才是各個基金公司第一要務。如果擁有超高人氣的明星基金經理,發行自然事半功倍。
在王亞偉基金表現一騎絕塵時,種種質疑和猜測很快就被無數的贊美所壓倒,不過,從今年開始,神話開始逐漸褪色。客觀而言,王亞偉今年的表現并不差。但被神話吊足胃口的基民期待的是翻番的收益,失望迅速彌漫開來。
光環暗淡后一個真實的王亞偉開始浮出水面,“王亞偉當然不是華夏投資團隊的靈魂。”這樣的內部信息被透露出來。據稱,王亞偉性格隨和,不愛攬事,所任投資委員會主席是個虛職,主要是召集人的角色,對華夏基金公司的投資研發體系,王亞偉的作用并不大。
或許是,面臨股權變更的華夏基金已經無暇維護王亞偉這個超級偶像的人氣—按照相關規定,中信證券將出售華夏基金公司51%的股權,讓出控股股東地位。也許正如有人的解釋:卸除投委會主席一職,是為了讓一舉一動都是輿論焦點的王亞偉減壓。
這可能才是王亞偉的本來面目,作為一名基金經理,他以前并沒有吹捧的那么好,現在也沒有批評的那么差,在需要明星基金經理的廣告效應時,他應時而生,如今,或許重歸寂寞。畢竟,在股市里,除了巴菲特之外,神話都不長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