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報》記者 肖妤倩
20世紀40年代末的一天,霧氣重重,美國麥格勞?希爾教育出版公司的一位銷售代表拜訪麻省理工學院,正當他一無所獲灰心喪氣之際,一個年輕的助教對他說:“我剛剛寫完一本經濟學教科書,不知貴公司是否有意出版!
這個銷售代表帶著僥幸心理,將拿回的書稿交給編輯部門審閱,一本影響幾代人的經典教科書《經濟學》由此在“無心插柳”中橫空出世,這位年輕的麻省理工助教就是薩繆爾森。
12月13日,這位世界第二位、美國第一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在家中去逝,享年94歲。
在有生之年,這位經濟學通才不僅在理論方面成為一個標桿,更指導了弟子肯尼迪利用減稅政策造就了美國經濟的高增長。在中國,其著作更是改革開放后國人了解西方經濟學的一扇必須要打開的門窗。
伯格的粉絲
在常人看來,薩繆爾森是投資界的外人,而實際上,他不僅是名副其實的“行家”,也是約翰?伯格的忠實粉絲。
在100本關于個人理財的書籍中,99本必須印刷“警告”標簽,就像香煙盒上“吸煙有害健康,旱煙也不例外”的字句一樣。但是,除了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的那本《明智的投資者》之外,還有一本叫做《伯格談共同基金》(Bogle on Mutual Funds)的書也成了行業例外。
“伯格將一個基本行業改變到最適宜的方向,這樣的貢獻很少人能夠做到!彼_繆爾森作為該書序言的作者也深感榮耀,“巴菲特不可能告訴你如何成為巴菲特,而伯格對他的投資原則的詳盡描述,卻使我和上百萬的投資者在20年后將令我們的鄰居羨慕不已,與此同時,我們在這充滿著變數的20年中又能高枕無憂。”
在他看來,分散投資的確可以降低風險,卻無法消除風險。所以,薩繆爾森也曾多次向投資者推薦指數型基金,雖然一群經濟學家在一起從來不曾有過一致的意見,但是對于共同基金卻有著相當程度的共識。
“股票投資組合要多元化,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低費用的指數型基金!彼_繆爾森指出,從統計角度來看,選股廣泛的股票指數型基金會超越大多數主動管理的股票投資組合。1000位基金經理人看起來一樣好或者一樣差,他們每一個人都預期自己的績效會比別人高出3%,在結果出來之后,他們又每一個人都拿出來一套動聽的說詞。這1000人中,僅有不到10個人的績效能夠用來說服一群專家相信他們的長期績效勝過指數化。
從他個人的投資經歷上看,“明智地投資,除了有利可圖之外,仍然可以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就債券與貨幣市場基金而言,明智的投資者會選擇高品質、低費用的基金!
這一切都源于他“更新換代”的經濟學理論。
中學時幫老師選股
1915年3月15日,薩繆爾森出生于美國印第安納州一個猶太人家庭。一戰后,他們全家移居芝加哥,薩繆爾森隨后就讀于海德公園中學,并且開始研究股票市場,還幫助代數老師選擇股票。
15歲時,聰明的薩繆爾森考入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系。當時,正是20世紀大蕭條之際,而其中時隱時現的經濟現象卻如同斯芬克司之謎吸引著那些聰明的頭腦,薩繆爾森就是最“虔誠”的一位。
而他和經濟學真正的“緣分”則起源于芝加哥大學的講堂,1932年1月2日,一場名為馬爾薩斯的理論的講座讓這位莘莘學子為之傾倒。馬爾薩斯理論,是指每英畝土地所能夠維持的人口生活水平達到最低限度之前,人口都將像兔子一樣的繁殖,之后不斷增長的死亡率則與出生率達到了平衡。
很簡單的“說教”卻讓薩繆爾森如臨“幸運之神”,用他的話說,“從一種角度上來看,研究經濟學,完全是‘瞎貓碰上死耗子’的機緣巧合!痹凇熬壏帧钡拇楹舷,薩繆爾森“愛”上了經濟學,而對經濟學的鉆研程度甚至惹得老師手足無措。據說,薩繆爾森旁聽奈特(FrankH.Knight)的課程時,曾咄咄逼人地提問,奈特干脆說,“薩繆爾森先生,還是讓你教吧!彪S后在眾目睽睽之下“撤”出教室。
1935年,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學士學位之后,薩繆爾森便趕赴哈佛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這時,也正是希特勒的那場二戰使他在1935年至1940年期間逗留哈佛,趕上了經濟學文藝復興的浪潮,深入研究1932年前的大蕭條和戰后的通貨膨脹,并開創了一個用數理、統計的方法來研究經濟學的時代,將經濟學傳統的研究模式進行了“革命”。
在導師指引下,薩繆爾森26歲那年便取得哈佛博士學位。其博士學位論文《經濟理論操作的重要性》獲哈佛大學威爾斯獎,然而,薩繆爾森的猶太背景終為哈佛保守的學術傳統所不容,遂于1940年開始執教麻省理工學院,并在那里度過他的余生。
《經濟學》奠定宗師地位
在麻省理工學院,薩繆爾森繼續進行著和經濟學的這場“愛情”長跑,他不僅才思泉涌,論文更是盈千累百,并秉承著哈佛時代的創新模式于1947年發表《經濟分析的基礎》,這本著作將最大化原理和均衡原理“締結”,并讓經典的數學表述形式注入新古典經濟學的“母體”,一副人性化的經濟學“面孔”由此問世。
1948年《經濟學》“出爐”,薩繆爾森由此聲名大噪,麻省理工經濟學系也成為全美經濟學的“標桿”。
不過在薩繆爾森經濟學的輝煌期,中國還處在半封閉的狀態,全面內戰破壞生產力的情況下,惡性通脹正在全國蔓延!案母镩_放以后,中國的經濟學人知道、了解西方經濟學,主要是通過翻譯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可以說中國學習西方經濟學的人,這本書是他們啟蒙的教科書!苯洕鷮W家華生曾稱贊道。
在此后半個多世紀,《經濟學》暢銷不衰,至今該書已發行至第19版,翻譯成法文、德文、中文、俄文等40余種語言,銷售量超過400多萬本。就連薩繆爾森自己都對此感到驚訝,他本希望經濟學變得“可以理解,讓人享受”,但“沒想到竟有如此持久的力量。”
經濟學家梁小民甚至毫不夸張地說,“全世界經濟學家都是薩繆爾森的‘徒子徒孫’,他的書給我一種撲面而來的清新感,我的起點就是薩繆爾森的《經濟學》!
在曾于上世紀80年代末在麻省理工學習的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看來,薩繆爾森改變了經濟學語言,“過去的經濟學更多的是用文字邏輯來表達經濟學思想,薩繆爾森之后,經濟學則更多采用量化的、統計學的方式去進行觀察和研究!北M管謝國忠在麻省的時候,薩繆爾森已經不再授課,但是每個學期都會抽時間同學生進行交流。
減稅建議造就美國高增長
《經濟學》造就了薩繆爾森,薩繆爾森也從中進一步領悟到經濟學的真諦。所以,1953年,當《經濟學》第三版發行時,薩繆爾森來到美國預算局,開始為美國政府出謀劃策。雖然他“一輩子沒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完整地待過一個星期”,但是,美國經濟卻在他減稅高見的“催化劑”下迎來了肯尼迪、約翰遜時代的高增長階段。
當時,薩繆爾森“最!钡牡茏印绹翱偨y肯尼迪入主白宮后,就向尊師拋來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橄欖枝”,然而,視名利如糞土的薩繆爾森卻婉言謝絕。但當時美國的情況卻不容忽視,戰后第四次經濟危機的“余孽”還在蔓延,失業率一度高達7.1%。更令人擔心的是發生了戰后第一次美元危機,肯尼迪政府被擠壓在“提高利率”和“降低利率”的兩面大墻之中。對此薩繆爾森提出了既保衛美元又實現經濟增長的貨幣政策,“對短期貸款提高利率,阻止美元外流;對長期貸款降低利率,以刺激國內投資!
此外,他還告訴年輕氣盛的肯尼迪,“美國正走向衰退,暫時削減個人所得稅稅率可以成為應對衰退的強大武器!
肯尼迪頓時大為不安,“競選中剛剛倡導財政責任和平衡預算,你卻來告訴我,上臺后的第一件事是減稅?”但最后,肯尼迪還是聽從了尊師的高見,實行了著名的“肯尼迪減稅”政策。這一舉措,不僅化解了美元危機,更成就了美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經濟的持續繁榮,使美國的失業率在1965年下降到4.4%的水平,另外,從1964年到1966年實際GDP以令人矚目的5.5%的平均速度增長。
這項舉措同他1970年在《紐約時報》上的撰文不謀而合,“傳統的放任經濟下,繁榮是脆弱的,只是曇花一現,但在后凱恩斯主義的現代‘混合經濟’下,財政和貨幣政策肯定可以防止長期衰退,彌補消費不足,挖掘更多資源,確保就業機會!
而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看來,薩繆爾森是經濟學家中將理論聯系實際最為杰出的代表,“比如他最出名的是給肯尼迪政府建立一整套的減稅刺激經濟的方式,就是將理論運用到經世濟民當中去!
讓經濟學在當代政治的舞臺上扮演某個角色,也是薩繆爾森希望在經濟領域衍生出的另一個主題。
奧巴馬經濟班底多為門徒
1970年,終于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下,薩繆爾森和經濟學的這場“愛情”長跑修成正果,問鼎諾貝爾經濟學獎。他也是世界第二位、美國第一位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經濟學家。
對于這些成就,薩繆爾森一笑置之,“終我一生,我都在恰當的時間出現在恰當的地點,在做那些能夠給我帶來純粹樂趣的事情的時候,我的所得遠大于付出。”
“在提升經濟理論的科學分析水平上,薩繆爾森的貢獻超過當代其他任何一位經濟學家。事實上,他是以簡單的語言,重寫了經濟學理論的相當部分。”這既是諾貝爾評獎委員會對他的評價,也是經濟學界對他的認可。
不僅如此,幾乎在涉及貿易、匯率、福利等宏、微觀所有經濟學基礎領域均有重要建樹,他在各個領域都“面面開花”。
而他并未將這些成就劃歸己有,而是“傾囊相送”,繼肯尼迪“高徒”之后,薩繆爾森所執教的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系,更培養出了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肥厚”的財經班底,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克里斯蒂娜?羅默,曾擔任美國財政部長,現為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首席經濟顧問的勞倫斯?薩默斯,都曾拜倒在他的門下。
在目送一撥人跨入政壇之后,受過他言傳身教的勞倫斯?克雷、保羅?克魯格曼、約瑟夫?斯蒂格利茲,也陸續站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舞臺。
雖然這位大師已經遠去,但薩繆爾森在經濟學界的光輝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綻放出更加卓烈的光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