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這十年走的不平靜、不平淡、不平凡……我們改變了國人的生活方式。
——蒙牛集團 牛根生
第一個十年,蒙牛跨入了世界乳業20強,下一個十年,蒙牛歸零重起。人人站到新的起點,個個發動新的長征。中國,要成為世界乳業的中心,蒙牛要進入世界乳業的十強!
——蒙牛宣傳語
蒙牛發展:豈止是十年
位于呼和浩特市公園南路附近,一番曲折彎轉之后,你可以見到一座破舊的六層民宅。1999年1月13日,在這座民宅底層53平方米的兩居室里,蒙牛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1999年8月18號,內蒙古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法人代表牛根生,發起人十人。
十年,一粒單薄渺小的種子生發成亭亭如蓋的大樹;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成長為英氣勃發的少年;一家排在中國乳業第一千一百一十六名的企業,讓世界乳業二十強這個西方巨頭獨享的俱樂部,增加了唯一的中國面孔。
十年前,共和國在五十周年之際,當然料想不到這個企業之子有那般未來;十年后,共和國六十周年華誕,蒙牛也迎來了自己十周歲生日,世界液態奶市場的數據告訴世人,十年時間,蒙牛已經從中國乳業的最后一位(1116位),成長為中國乳業的第一位,世界乳業的第十九位。
也是在這樣的時候,“中國人力資源100人”組織成員,一行來到了蒙牛所在的大草原。作為蒙牛的掌門人、活動的承辦方和發言第一人,牛根生先生當然繞不開“十年”這個話題。但是,牛根生必須要跟你強調的是,蒙牛的發展,并非所謂的十年那么簡單!
“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牛根生說,厚積薄發的蒙牛,原始積累的時間,在蒙牛成立的1999年這個時間點上,還要向歷史的時間軸回溯二十一年——從1978年到1999年,就這位創始人經驗積累的軌跡來講,是從一名刷瓶工到伊利副總,然后是被邊緣化而辭職另謀生路,最后是走投無路創辦蒙牛。
換句話說,對于這位創始人而言,成就今天的蒙牛,十年是一個過分輕松簡單的數字,也是一個不能承受蒙牛之重的符號!
牛根生說:“蒙牛成立10年不假,但是我們從事蒙牛的管理、技術、所有的本領不是這10年練就的,在創立蒙牛之前,創始的管理團隊包括楊文俊,在伊利呆了16年。千萬不要被蒙牛10年的假象所迷惑。我1978年參加工作,前21年在國營企業交學費學習,沒有那21年的學習、經驗教訓,我考慮不會有今天的蒙牛。你知道,我20年前在國營企業犯過多少錯誤?”他還以裁縫學徒裁剪布匹比喻,剛從裁縫學校出來,下剪刀剪布時,學徒盡管年輕但是不敢剪成批的布,只有老裁縫才敢這么做,言下之意,蒙牛一樣經歷過做學徒的階段。
我們無從盤點這個中國乳業市場的NO.1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也無從考證蒙牛每一點滴成功背后的經驗推手,所能做的,只能是提取經營管理的關鍵詞,向這位更樂意“答記者問”而不是演講的管理者,逐個提問,然后從中分解和汲取我們能獲取的蒙牛管理智慧。
中庸的管理者?
曾經看過以一則文章,標題是《牛根生這人很中庸》,文章概括了他很中庸的表現,其中一條是“牛根生很講道理”。文章說:“看牛根生被采訪,聽牛根生發言,沒有那么高深但卻發人深思,沒有那么堂皇但卻非常漂亮,沒有一點點隱晦而是特別陽光,沒有一丁點做作而是十分誠懇。不是老板,不像成功的企業家,不如別人的莊嚴與崇高,就是老大哥一樣的嘮家常,卻使人受益匪淺。”
在這次活動上致辭和“答記者問”,牛根生的表達風格一如既往。
談及人力資源管理,牛根生坦言:“我沒有管過人力資源,我腦子里就管理那么幾個人,范圍不能擴大,只要一擴大,就亂套,我管得越少越好,如果管多了管不好,也管不了。人事方面的工作我從來沒有做過,最初是我們黨委書記在做,到今天為止,總裁下面的十幾個副總裁沒一個是我點頭同意的。我覺得人力資源管理的關鍵在于,要知道員工在哪一方面擅長,把他最擅長的東西發掘出來,這是用好人的唯一標準。如果一個人在使用前缺點和優點各5分,后來變成缺點4分優點6分,管理就是成功的,反之,一個人要是變成缺點6分優點4分,管理就算是失敗的。”
至于一個人的黃金點自己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牛根生說,這時候就需要人力資源部或者管理者人發現,主要是是管理者發現。牛根生現實認為:“管理者優秀,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不會差;反之,如果管理者很差,人力資源再好也不管用,越好只會越糟。”而之所以牛根生只需要管理幾個人,而不是要和很多管理層對話,因為分管的領導一般需要給出好幾份方案,牛根生說:“至少你想過三個方案,三個里你有傾向的選擇了一個,應該不會是拍腦袋做出的決定。”
盡管表達的風格如此,但是在辦事風格上,牛根生卻很不一樣。
牛根生說,“十幾年,伊利沒有人領的任務我都敢拿回來,大家都說不行的人我敢用,我帶的團隊也是最棒的,我認為人肯定都是有優點的,只要找他優點突出的地方多發揮,事業就起來了。我在企業也做了很多年,夸獎和批評我的內容基本一致,表揚我的是敢于創新,能完成別人完不成的任務,批評是不聽話、老越位,經常干一些未事先讓領導同意、私自決定完成的事。”
“參加工作以后,領導安排我的時候非常頭疼,人力資源的負責人碰上也非常頭疼,100多人的單位調走了我牛根生,領導頭輕了一半,因為覺得我不好安排,不好使用。所以,現在我對不好使用的人,體會反而更深,我理解這些人不是想搗蛋、不是不想干,而是人家能干的事沒有被挖掘。”
“我的技能不是最棒的,我們家電器壞了,我兒子去修,錄音機我都不太懂。而且,我干什么事情也不能實實在在、辛辛苦苦的把汗水都流在一個地方。后來發現,我只要和人在一起,都能讓別人跟我一起玩并慢慢聽話,年輕的時候就是孩子頭,后來有個領導說這小子做管理行。”
人力管理:有“里”有“面”
牛根生在具體的管理中有很多至理名言,其一是關于管理者的智慧和私心,他說,“帶團隊,包括人力資源團隊,老板第一要有智慧,第二要無私心。只有智慧,90%用在自己身上沒有前途;光有私心,沒有智慧,也一樣。但是兩者若是都沒有,還是趕緊離開比較好。”可是面對具體的管理者,他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會明確誰應該離開,誰又沒有前途。
牛根生的另外一個至理名言,是“財聚人散,財散人聚”。如果將企業管理中的物質和精神管理手段,看做一個硬幣的兩面,牛根生會將誰當作“里”誰當作“面”呢?
對牛根生自己來說,國營企業里是拿到獎金給大家分,早在伊利帶領五人團隊的時候,因為一輛桑塔納只能坐四個人,不讓誰坐誰都不會高興,于是他將20萬買桑塔納的錢換作買了五輛天津大發,一人一輛;到辦民營企業,他捐出了自己的股份。用他的話說是“所有的事情奉行財散人聚,大家都是為財來的,誰散財多,誰的人力資源就好。”
對于民營企業的企業文化,牛根生理解它是老板做人做事形成的風格、習慣。就蒙牛而言,牛根生說:“柳傳志說‘做人的公司做不小,做事的公司做不大’,蒙牛主張先做人、后做事。對此,具體做法可能不一樣,但是風格基本上可以借鑒,企業誕生之前和之后怎么做,整個方向性是一貫的,比如誠信做人、認真做事。當然,不同的階段可能要有所側重,要平均一下。”
“很多人說蒙牛成長速度如此快,跟企業文化有沒有關系。我覺得文化涉及認識問題的深度。成立十年來,蒙牛對自己以及中國乳業的認識,如果沒有文化底蘊做支持,我們是認識不到的。”從牛根生的回答中我們知道,他所指的這些認知,包括對宏觀經濟大勢的理解、對于國際同行發展速度的認知、對于中國乳品市場的判斷。
就市場判斷而言,他說:“國外的很多專家說亞洲人不適合喝牛奶,我卻認為,無論你是哪里人,生下來喝的就是奶,兩歲以后不能喝了是由于條件有限。全世界都是這樣,不是亞洲一個人群的問題。解決辦法之一是把奶里的乳糖拿走,而這只有大企業、大品牌才能做到,第二,可以選擇性地喝酸奶,因為酸奶在外面發酵了一次,發酵酸奶的溫度是42度,跟胃的溫度一樣。”這樣的邏輯推斷,大概既是一種借力,就是借助人類的先天形態打破傳統認知,同時,也是一直以來牛根生和蒙牛堅持向前的動力。
從上述言論,我們也可以大略感知,在牛根生的管理詞典中,物質和精神兩個手段,似乎都很常態化,甚至是相互轉化了,單從表象看也可以找到例證:牛根生的“仗義疏財”,已經化為蒙牛“財聚人散,財散人聚”虛擬企業文化(宣傳語);蒙牛的虛擬企業文化(宣傳語)、考核等部門文化,也實實在在改變著蒙牛的生態,比如技術管理倡導“技術創新一小步,市場領先一大步”,結果就是顧客擋不住。
蒙牛與牛根生
有人說,比爾·蓋茨是一流的企業家,他將最好的產品奉獻給社會,創造了一流公司的不朽神話,在將公司做成帝國后,他又把自己的財富捐贈給社會。而牛根生在小試牛刀后就平添退意,是典型的中國式“小富即安”的翻版。
也有人說,一流的蓋茨,多次將末流表演在法庭上敗露。“天使”蓋茨創造了商業奇跡的同時,反過來席卷了世界性財富被稱為“魔鬼”。將人性的優點與缺點同時暴露無遺的蓋茨,予以歷史評價現在還為時過早。就像牛根生是否一流一樣,這是由歷史來判斷的事。而牛根生“以退為進”的努力,是中國人智慧的象征,而非我們劣根性的發作。
在本次秋季論壇中,關乎蒙牛和牛根生的評價,一個是“三聚氰胺”事件,一個是牛根生的退休,則當場被嘉賓問及。
一位嘉賓說:21年的企業歷練,10年的蒙牛,在你心里還有什么不盡人意的地方,在今后你如何把它做更好?
對此,牛根生回答:“這個很實際,但我很多時候不愿意交流,因為已經被網絡、媒體炒失真了,最真實的、最深刻的多數人都不明白。比如08年行業發生的問題,屬于突發性的非常規事件,和911事件性質一樣。飛行員培訓不會說培訓撞大樓,他撞到哪哪倒;全世界的食品里,也都沒有加過三聚氰氨,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加這個東西。”
“我們家屬區院子里有一個超市,鼓勵我們消費,超市每天做登記,去年9月份的前一個月銷售額是最多的,我們所有的產品賣的也是最多的,大家想,如果企業自身知道這件事,白天在企業里生產,晚上回去給自己家人吃,為了企業就害家人,是不可能的。網上說這是行業的潛規則。蒙牛全國的公司就有50家,想加什么就加什么,這可能嗎?世界上有沒有這樣的案例:我把我的消費者害殘,我就發財了。”
“奶粉是牛奶縮成的,牛奶是原料,加進一點也不會有很大的影響,我們120多項指標檢測,誰都不知道這個問題,但水蒸發后奶粉就有問題了。全社會不清楚,我們企業的研究生都不知道這是干什么的。這是一個博士后研究出來后,賣配方給造假的人、賣給拉奶的司機出現的。發生這個事件,當然和人力資源也有關系,從企業自身來看,好比自家的狗一不小心把人咬了,要做的是把狗拉回家,幫人家治療。蒙牛的產品,1%是奶粉,檢測出來后,我們排在最后一位,但品牌太大影響也就大,我個人又主張大品牌負大責任。”
面對大眾的不了解,牛根生說:“這些總有一天會是清楚的。不過,行業發生這樣的事情,還是很遺憾的事。”還是秉承這樣的情懷,以及希望中國人的健康水平能夠和國際標準接軌,牛根生很真誠地表示:“在中國,很多行業已經被外國企業壟斷,但是,外國企業在中國乳品行業里水土不服,沒有一家外國企業占主導。這個行業要想有民族特色,要有幾家出色的中國企業,我想在有生之年,把乳業大門把好,希望大家都能夠喝上自有品牌的國產奶。”
另一個,是自己退休的話題。牛根生坦言:“我覺得自古英雄出少年,使用是對新人最大的培養。退休不退休是關系到培養人的關鍵,我研究了世界上所有管理機構新老交替的方法,包括歐美社會的多黨制、宗教領導、中國共產黨的一黨執政,我覺得現在最好的體制就是我們的體制,中國共產黨從鄧小平開始,整體下臺好像全是又不完全是,蒙牛也正在走這樣的過程。”
“我們這樣的老臣就十幾個,使用是培養的最大關鍵,原來覺得時機合適50歲能退休,09年中糧入股以后,第一大股東做董事長,成員都有相應的變化,中糧的意思是不讓走,覺得老牛是蒙牛的符號,也是賣奶的符號。但總體上是按照計劃行事的,我下一步的事情主要是做基金、公益、慈善事業,讓天更藍、水更清,每年做好幾千萬的善事,把基金發展能存1000年。我希望在最能看明白的時候,把接班人、接班團隊都安排好,這樣時間足夠,如果發生問題,還能有一點調整。”
筆者手記 2009年8月29日凌晨發布的網絡消息,稱牛根生已辭去蒙牛董事長職務,轉任蒙牛乳業董事會主席,將在未來專注于全局思考和宏觀戰略,繼任者為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相關負責人說,此舉利于蒙牛乳業和中糧資源的合作。至此,對于蒙牛和這位創始人,我們真誠希望此言不虛:比500強的“經濟動物”更政治;比跨國公司“科技瘋長”更科學;比“走出去”(回不來)的某些企業更穩健;比對中國消費者實行雙重標準拼命掠奪顧客的百年洋企更親和……蒙牛,走在大路上。牛根生,還是“牛勁兒”十足。
嘉賓簡介:
牛根生:中國蒙牛董事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