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肯斯和他的同盟者有著相同理念,他們都認為石油是稀缺資源,未來會越來越少。這幾乎人人都知道的長遠投資策略,卻被他們異化成了緊迫的短期行為。他們通過事件炒作,不斷放大自己的這一理念。他們把油價和墨西哥灣颶風、美國大選等任何扯得上關系的事件都列入了自己炒作范疇,最終使得人們相信,能源危機就要來了,油價就要漲了
文/本刊記者 李國柱
面對世界油價的瘋狂上漲,我們該如何應對?一些極端分子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刺殺皮肯斯”!與金融巨鱷索羅斯引發當年亞洲金融風暴一樣,這位“油神”操控著世界油價的步步攀高,在某種程度上,如今的高油價就是由他“賭”出來的。不管是專制政府,還是民主政權,不管是富庶地區,還是窮鄉僻壤,任何一個國家、政府、公司、個人,皮肯斯都在一次次地強迫他們不情愿地接受自己哄抬起來的高油價。這位自稱世界上最“幸運”的老頭面對一次次“豪賭”卻見怪不怪。1985年他就已經榮登《時代》雜志封面,1988年還差點競選美國總統,他亦讓諸多上市公司CEO聞風喪膽,金錢和聲譽對他來說,已遠無誘惑力,他所做的只是證明自己的眼光。
投機即是避險
自負的人從來不缺乏努力和雄心壯志,從小到大一直表現優異的皮肯斯注定不會安于現狀。在俄克拉荷馬州州立大學地質學系畢業之后,他于1951年作為一個勘探油井的地質學者加入菲利普石油公司,但很快他辭職了,想自己單干。
1956年,皮肯斯的老板夢終于實現了。他向人借了2500美元,加上自身積蓄,同另外兩個伙伴合作創辦了屬于自己的第一家公司——石油勘探有限公司,28歲的皮肯斯出任董事長。1959年,皮肯斯將目光投向了美國以外的加拿大,他成立了埃爾特爾石油燃氣公司,成為最大的股東并再次出任主席。隨后,在證券市場剛興起之時,他就冒著巨大風險把自己旗下的兩家公司合并上市,這家新公司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美薩石油。
敏感、狡猾、大膽、獨斷和細心等性格特征都為皮肯斯規避風險提供了有效保證。1959年皮肯斯已涉足加拿大石油市場,但到1979年,在業界普遍看好加拿大市場時,皮肯斯的石油勘探公司卻突然抽身而出。直到不久后加拿大政府宣布了新的石油政策時,人們才恍然大悟,這項新政策對外國石油公司提出了嚴苛條件,以限制外國石油公司在加拿大獲高利,而此時皮肯斯已在加拿大狂賺了超過6億美元。同樣也是在1979年,皮肯斯見勢不妙立刻從英國北部海域撤資,卷走6500萬美元,從而避開了英國新頒石油稅收對外國公司的沖擊,不過其它所有公司幾乎都未覺察。
皮肯斯很清楚,逃跑絕不是躲避風險的好方法,主動出擊才是最好的自我保護,他的選擇是投機。風險很難規避,但好的投機選擇可以大大降低風險,并獲得巨額收益。上世紀80年代初,皮肯斯先人一步,早早地發現惡意收購其它公司這條新財路。他將犀利的目光瞄準了那些經營不善的公司,盡管對方比自身強大許多倍,他也敢于發起挑戰。在他的收購名單里,包括城市服務公司、高級石油公司、德克薩斯通用美國石油公司和KN能源等大名鼎鼎的石油巨頭。
人們將他稱作“襲購手”或“綠票訛詐者”,因為他總是有辦法通過買下目標公司的大部分股票威脅收購該公司,并最終迫使目標公司以高于市價的價格回購其囤積的公司股票,這樣即使收購失敗,他也可以獲得暴利。而收購成功取得控制權的公司,他采取強硬手段對其進行改造重組,變成自己的優質資產。這位地地道道的“投機商”和“麻煩制造者”,卻堅稱他只是善于利用股東權利來對那些經營不善的公司進行施壓。他的幾次大手筆的惡意收購讓許多公司CEO們戰戰兢兢,“皮肯斯先生的電話,請接一線……”這句話幾乎是對CEO們的行刑令。
雖然皮肯斯冒了很大風險進行投機,他在進行數百萬美元的投資時并不是隨心所欲、孤注一擲的,相反,在他巨大的賭注后面是小心翼翼、精打細算的財務分析。這種在大事上的大刀闊斧作風和細節上小心翼翼的論證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結合,正是這種看似矛盾的動態結合充分體現了其經營哲學。
炒作不是賭博
俗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1996年,皮肯斯因在天然氣價格的一場豪賭中下錯賭注,背上了沉重債務,結果這家靠威脅購并其它公司起家的美薩石油公司最終卻被其它公司購并。皮肯斯自己也不得不離開美薩石油公司。在人們的歡呼聲中,這位靠杠桿購并起家的令人生畏的“公司襲擊者”,終于自食惡果。
但對投機著迷的他很快選擇了在石油市場上卷土重來。這位美國得克薩斯州石油大王、在國際油市縱橫近半世紀的大投機者,此次復出選擇了殺傷力極大的對沖基金。1997年,皮肯斯建立了BP資本公司,下設BP資本能源商品基金和BP資本能源股本基金這兩大基金。
一般而言,原油價格漲落,在很大程度上與原油生產量息息相關。但是,近期油價上漲并不是因為原油供給不足,相反國際市場上的原油供應非常充足。就連國際著名投行的專家也不得不承認,對沖基金的強大影響力完全逃脫了國際大投行的視野,變得難以把握,而操控時局的即是以皮肯斯為首的大投機者們。
皮肯斯和他的同盟者有著相同理念,他們都認為石油是稀缺資源,未來會越來越少。這幾乎人人都知道的長遠投資策略,卻被他們異化成了緊迫的短期行為。他們通過事件炒作,不斷放大自己的這一理念。他們把油價和墨西哥灣颶風、美國大選等任何扯得上關系的事件都列入了自己炒作范疇,最終使得人們相信,能源危機就要來了,油價就要漲了。
油價上漲不僅增加了商品基金收入,亦推高了能源類股票價格,以能源類股票為主要投資對象的BP股本基金自然賺得盆滿缽滿。這位投機家還對那些容易受油價上漲打擊的化工、橡膠、玻璃等行業的股票大肆做空,兩邊得利。從1999年到2003年的五年中,BP資本能源商品基金為投資者獲取的利潤分別為90萬美元、2.52億美元、1.47億美元、52萬美元和4.36億美元。特別是2000年,這一年皮肯斯的投資收益高達5000%,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一直跟蹤BP資本能源商品基金的格林布里爾合伙公司主管羅威說:皮肯斯自1999年以來的盈利記錄簡直令人難以置信,他向投資股東發放的現金紅利就超過了10億美元。自1997年以來,皮肯斯個人的資產總額已經增長了300多倍,僅在BP資本能源商品基金中的資產總額就猛增到7.6億美元。
皮肯斯為何能夠對油價做出如此大膽預測?他為何在不少分析師預測油價要跌了的情況下還敢大膽操作?這并不意外。因為皮肯斯充分發揮了美國石油運作的背后邏輯。當時的布什政府高官與美國石油行業存在著“剪不斷、理還亂”的親密關系,布什和副總統切尼等政府高官都直接來自石油工業。皮肯斯等投機商也許正是看到了布什政府與美國石油公司的這層關系才如此大膽地在石油期貨市場上進行炒作。
自1981年老布什給里根當副總統開始,皮肯斯就和布什家族交上了朋友。這種友誼隨著老布什1989年入主白宮而變得更加深厚。布什兩次當選得州州長,都和皮肯斯的鼎力相助分不開。在共和黨舉辦的各種籌款活動中,皮肯斯也是常客,而且出手大方,被共和黨視為“財神爺”。有人稱皮肯斯是布什競選總統運動背后的“無形之手”。除資金支持外,皮肯斯還與布什的共和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號稱布什“大腦”的白宮首席政治顧問羅夫是皮肯斯的老友。即使現在來自民主黨的奧巴馬也是皮肯斯的新能源計劃的親密盟友。而且,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布什下臺后,民主黨對于石油政策并不感冒,相伴隨的是皮肯斯的原油炒作日益減少。
狂熱也有理由
近幾年來,越老越精的皮肯斯正變得越來越挑戰人們神經,他的投資正變得近乎瘋狂。81歲高齡的“油神”正在把自己變成一個讓世人吃驚的“石油逆子”。他正轉而投身于天然氣、風能等新能源。也許只是因為資本的逐利本性,而非“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懷,但與石油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他,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美國正在吸油成癮,但全球未來可能再無油可采。”
“我希望重組后的通用汽車,能在生產以天然氣或電力等可獲取能源為驅動力的汽車方面作出有效投資。”皮肯斯的計劃是,用閑置的天然氣來取代汽油,作為車輛的替代燃料。而在這之前,皮肯斯鼓吹要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廠。一旦這些風能資源被開發,風能將部分替代發電所需的天然氣。據統計,目前美國22%的電力依靠天然氣。皮肯斯的風力發電計劃需要花費1萬億美元,聯網那些電力急缺但又遠離風廊的邊遠地區,還需2000億美元。皮肯斯稱,如果這一方案得到政府及其它投資者響應,將有助于降低美國1/3的進口原油需求,如此,美國每年將至少節省2300億美元。
為推動美國政經各界對風能發電的重視,2008年,皮肯斯不但自掏腰包在全美各大新聞媒體購買了5800萬美元的廣告,還與包括前總統布什和現總統奧巴馬在內的美政界等高層人士進行面對面交談,倡導加速開拓風能電力業。目前,皮肯斯已果斷地開始實施其風能發電計劃:向GE公司一次性預購667架風能發電設備,這是其宣布的20億美元投資中的一部分。
看來皮肯斯似乎要超越美國政府行為,將轉變全美國能源消費方式的責任攬到自己的身上,引領美國的“新能源運動”。可面對這位被美國經濟雜志評為“2005年最牛投資人”的宏大計劃,人們更愿意把它看作天方夜譚。在人們的預期中,無論最終是否真能節省全美1/3的石油進口需求,建成一個“風能之都”就足以讓人欣慰了。多數人相信皮肯斯最終的目的并不是要一絲不差地完成自己的“狂熱”計劃,而是想推動美國全民的能源消費意識的轉變。事實上,在算入環境成本后,風力發電在成本上已經快能和傳統能源競爭。油價的上漲和風力技術的提高,導致成本進一步降低,只能使風力發電更有市場優勢。
更夸張的投資還在持續。從2006年開始,皮肯斯的美薩水公司開始購買德州地下水資源的使用權。“我知道你們怎么想,你們會覺得水和空氣一樣,難道會有人對呼吸收費嗎?”面對質疑聲音,皮肯斯顯露出一貫的堅定,據其估計,目前投入的7500萬美元,將在未來的30年給他帶來10億美元的回報,“等著瞧吧,總有一天,你們會需要購買潔凈的水資源。” 皮肯斯可能也并不是盲目樂觀,水資源產業目前已成為繼石油和電力之后的第三大產業,但是前兩大資源都有可替代物,然而水卻沒有。
對于這看上去不可思議的新能源投資之路,烈士暮年的皮肯斯已經箭在弦上,他要以一生的財富做最后一搏。他的動機是為了美國的千秋大業,還是為了自己的新能源夢想不得而知,但有一點顯而易見:他百分之百的相信自己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