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程
比亞迪的掌門人王傳福,超級自信,近乎狂妄,敢于顛覆。他用了短短八年時間,將一個只有不足20人的小作坊打造成世界第二大手機電池的生產商。如今,“電池大王”要做“汽車大王”,準確地說,是“電動車大王”。這一次,他還能成嗎
王傳福,比亞迪年輕的掌門人,人稱“技術狂人”、“汽車狂人”、“顛覆者”。他對技術極為癡迷,逆眾人之意造汽車、造電動汽車,還宣稱要在2025年成為全球汽車行業老大。顛覆者大多具有瘋狂的氣質,都不循常理,敢想敢干,勇往直前,王傳福正是如此。在他眼里,“一切皆是紙老虎”,一切都可以顛覆,一切都可以改變。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2007年8月9日,在深圳龍崗,比亞迪坪山基地落成,基地面積達180萬平方米,共削平了30多個山頭,填平了120多個魚塘,挖出了750萬立方泥土;基地內配有發電廠和56座生產廠,數萬名員工在生產線上忙碌;比亞迪第二款新車F6也從這里走下裝配線,正式亮相……看著這一切,比亞迪掌門人王傳福不免豪情大發,放言比亞迪在乘用車領域2015年要做到中國第一,2025年做到世界第一。如此豪言,一時間震驚業內外。
在坪山基地落成的十二年前,29歲的王傳福剛剛辭去國企安定的工作,和十幾個創業伙伴在深圳蓮塘一個破舊的車間里敲敲打打。那個破舊的車間幾乎是他們全部的活動場所,白天搞研發,晚上打地鋪。這是王傳福創業的開始。對于辭職,王傳福表示當時并沒有猶豫,堅定自己能行。當他向表哥呂向陽借錢創業時,呂向陽難以理解,“你是國家干部,為什么要冒險下海呢?”王傳福執拗地堅持,“我是研究電池的,我相信自己能做好,相信電池行業的潛力。”
20世紀90年代中期,大哥大風行于市,王傳福看準了手提電話電池是個新興的大市場。恰巧在這時,日本宣布將不在日本本土生產鎳鎘電池,王傳福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決定生產鎳鎘電池。盡管困難重重,但王傳福還是堅定地投入鎳鎘電池的生產,并在1995年底獲得了當時臺灣最大無繩電話制造商大霸的訂單。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來襲,全球電池價格暴跌,比亞迪的低成本優勢得以充分發揮,飛利浦、松下等都轉向比亞迪采購電池。僅僅用了三年時間,比亞迪就成為了電池行業的領導者。
隨后,比亞迪介入技術難度較高的鎳氫電池和鋰電池生產。這兩個領域同樣是日本企業的天下,一個成立僅三年的小公司要挑戰三洋等世界巨頭,不免讓人笑話,但王傳福還是做了,并且獲得了成功。現在,比亞迪的鎳電池、手機用鋰電池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均已占到第一位,比亞迪成為世界排名前兩位的手機電池制造商。
電池行業的發展空間畢竟有限,雄心萬丈的王傳福想找個大行業做。做什么呢?“想來想去,只有汽車。”這是真正的大行業——行業門檻高,投入巨大,風險更大。贊成王傳福投資汽車業的人微乎其微,公司不少高層都打起了退堂鼓。2003年初,王傳福在決定介入汽車產業前,征求20多個股東的意見,大家雖然沒有公開表示反對,但許多人心里是不贊同的。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夏治冰就是堅定的反對者,“風險太大了,進入汽車這樣一個全新的行業,前面又有歐美日韓那么多優秀的對手,心里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夏治冰一直勸王傳福放棄。
除了內部的反對,外部的壓力更大。聽說比亞迪要造汽車,許多投資者感到莫名的恐懼和憤怒,紛紛給王傳福打電話質問。一家美國基金公司給王傳福打來電話,表示,如果王傳福堅持造汽車,他們將大量拋售比亞迪的股票。事實上,很多人也是這么做了,比亞迪的市值在短短幾天內蒸發了30多億港元。
王傳福并不為壓力所動。汽車,說穿了不過就是“一堆鋼鐵”!他認為,沒必要對造車產生“技術恐懼”,“信念堅定就一定能贏,猶猶豫豫就會把機會耽誤掉。”王傳福造汽車的決心異常堅定,他對許多投資人表示,“我下半生就干汽車了”。他買來大量汽車方面的書籍,一頭扎了進去,他要深入了解這個行業,然后“開足馬力”發展。
2003年1月23日,王傳福收購了西安秦川汽車有限責任公司77%的股份,正式入主汽車業。
盡管許多人對王傳福造車表示懷疑,但比亞迪推出的首款車型——比亞迪F3卻取得了不俗的市場表現,年銷售10萬輛,為比亞迪在汽車產業的發展打響了第一槍。隨后,比亞迪又相繼推出了F3R、 F6等車型,在汽車市場基本站穩了腳跟。
王傳福并不滿足于此,他真正的夢想是要生產電動汽車,顛覆世界汽車行業格局。他宣稱,“對于我們來說,造車就像造玩具一樣。”
王傳福超級自信,近乎有些狂妄。
對所謂的技術難題,王傳福沒有絲毫的恐懼。剛剛創業,他就投入生產電池的核心部件電芯這一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對造鋰電池、造汽車,他從來沒有感覺膽怯。王傳福的創業伙伴孫一藻就曾表示,“我們從不對技術感到害怕。別人有,我敢做;別人沒有,我敢想。比亞迪任何一個管理者都要有一種舍我其誰、一定能贏的勇氣。每當遇到問題時,我們都會說,你解決不了,不是因為沒有能力,而是因為你缺少勇氣。”
在管理上,王傳福同樣不隨波逐流,他公開表示對任何管理書籍都不感興趣,認為管理書籍難以解答各個企業所面臨的獨特問題。即便是中央電視臺請他與被許多中國企業家奉若神明的邁克爾·波特和杰克·韋爾奇同臺對話,他也懶得理會,“邁克爾·波特是誰啊?”“杰克·韋爾奇是誰啊?”“我知道我的企業是什么樣子,我知道該如何領導比亞迪。”相比專家,王傳福更相信自己。
對于自己創業的成功,王傳福表示,“最關鍵的還是要有冒險精神”,許多時候不在于你能不能干,而在于你敢不敢干。
“山寨功”破技術壁壘
讓比亞迪走紅的F3一經推出就招致非議,認為其“山寨”痕跡嚴重。比亞迪F3與豐田花冠,二者外形極為相似,而且,比亞迪F3的零部件甚至還可以和豐田花冠通用,以至于有人把比亞迪的標志撤下來,換上花冠的標志。
對此,王傳福并不避諱,但他把這種模仿稱為“站在巨人的肩上”,“比如F3,我們參照了一些國外公司的優秀品牌,我們使用它的非專利技術,把專利技術剔除掉。F3賣得那么好,就是因為它的設計好。”
除了F3模仿了豐田花冠,比亞迪隨后推出的F0與豐田AYGO的外形也很相似,比亞迪F6和豐田凱美瑞也有諸多相似之處,而比亞迪汽車的價格卻比豐田類似車型便宜一半以上。
對此,豐田甚感不安,把比亞迪F3買來研究,為什么比亞迪能造得如此像,而價格卻那么便宜?許多人認為豐田會起訴比亞迪,但這樣的事情沒有發生。
王傳福表示,比亞迪雖然學習別人,但并不會惹上官司:“我們的車沒有任何專利問題,我們把其中涉及的專利全部改完了,一條條地改。我們的確大量使用了別人的非專利技術,但非專利技術的組合集成就是我們的創新。知識產權要尊重,但可以規避。”
在攻破專利壁壘上,比亞迪有許多聰明的辦法,“譬如說汽車的外觀專利有五幅照片,前面、后面、側面、正上方和斜上方,這五個方面都很相似,你就可能侵權,但只要其中有一幅照片風格完全不一樣,就算其余的完全一樣也不侵權。我們把頭一換、尾一換就沒有誰的專利了。”難怪許多人經常會有疑問,為什么國產汽車臉都長得不錯,而屁股卻很難看?原來臉都是別人的,只有屁股是自己的。
在比亞迪內部,設有一個知識產權部,有一百多人,專門監督各事業部,提醒他們用的哪些技術是別人的專利,需要規避。據比亞迪內部人士透露,“我們每年要拆很多車,如果想用一種技術,先看有沒有專利,有就調整、規避掉,沒有就拿來用。我們甚至做好了打官司的準備,而且100%不會讓對手贏。”
事實上,索尼、三洋都曾將比亞迪告上法庭,最后都是比亞迪取得了勝利。
盡管模仿給比亞迪的發展提供了一條捷徑,但王傳福也認識到模仿不是長久之計,關鍵還是要掌握核心技術,“我們不以模仿產品為目的,以最終掌握開發平臺為目標。”
人多力量大
除了“山寨”產品外,比亞迪還“山寨”設備。創業之初,王傳福決定生產電池,但一套生產線動輒幾千萬、上億元,比亞迪根本買不起,而且人家還不賣。怎么辦?自己造!“我們是學技術的,方法還是可以探討出來。早期沒有自動化設備的時候,很多產品不是也可以做出來?”于是,王傳福將機械化流水線生產還原成半自動化加人力的“小米加步槍”式的生產方式,將生產線分解成一個個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這樣的土辦法不僅解決了生產問題,還能節約大量資金,降低生產成本。
從電池到汽車,比亞迪“山寨”設備的模式仍在延續。王傳福表示,比亞迪現在60%的電池生產設備都是自主開發。不僅是電池生產設備,手機部件甚至汽車的許多設備,都是自己制造的,比如汽車的模具,比亞迪都是自己生產。現在,比亞迪每個產業板塊都有一個制造非標準、半自動化設備的團隊,專門負責制造設備。
對于比亞迪的模仿戰術,我們可以稱之為“山寨功”,但王傳福認為這應該被稱為創造性模仿,“早期企業資金困難,模仿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在比亞迪的車間里,十幾條生產線一字排開,每條生產線都有六七十米長,前面坐著四五十名熟練的工人,每個人手中拿著一個夾具,快速而準確地做著焊接、貼標簽等工作。比亞迪有上百個這樣的生產車間。來參觀的人都感到震驚,他們從沒有見過這么多人在一起工作。比亞迪的競爭對手三洋、索尼來參觀后,更是感到恐懼。
三洋、索尼等廠家的生產車間都配有最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只有少數幾名工人操作。與比亞迪相比,生產成本要高得多,常常一條生產線就要上億美元。比亞迪沒有足夠的錢,只能想土辦法,把自動化生產分解為一個個工序以及若干個工位,通過自制設備和廉價的熟練工人來完成。
王傳福表示,“我們現在有1萬多名工程師,10萬多名工人。今后工程師數量要達到3萬以上,工人數量要達到30萬~40萬。我說2025年我們要做到世界第一大乘用車產銷企業,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我心里是有底的。我憑什么?憑的就是人。30萬的勞動大軍和龐大的工程師隊伍,這就是我的資本。”“我就是要用我們的人力優勢擊垮競爭對手,因為汽車的絕大部分工序還是靠人去做的。中華民族的勤奮和吃苦耐勞,決定了我們必將成為世界第一。”
王傳福這種運用海量廉價勞動力進行高技術產品的制造,是典型的“人海戰術”。人多力量大,王傳福把這種中國特色工業制造模式發揮到了極致。
“技術狂人”要革傳統汽車的命
2009年1月12日,北美國際汽車展在美國底特律盛大開幕,比亞迪首次進入主展廳。比亞迪展出了其雙模電動車F3DM以及純電動車E6,剛剛投資比亞迪的巴菲特也到場助陣,吸引了不少關注。美國《紐約時報》對比亞迪進行了專題報道,介紹了比亞迪的電動車。在當前能源短缺的情況下,電動汽車成了許多人的希望。
王傳福曾公開表示,他宣稱的2025年成為世界汽車行業龍頭并非癡人說夢,因為他掌握了顛覆性的路徑和顛覆性的技術。
首先,比亞迪將其造電池的“人海戰術”和“山寨戰術”移植到了汽車生產上,這種利用中國豐富而廉價的人力資源的生產模式,能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從而使自己在市場上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其次,在技術上,比亞迪的電動車技術具有強大的顛覆性。日本東京大學經濟學教授藤本隆宏曾表示,“將來改變世界汽車產業格局的,將是一種徹底改變目前內燃機系統驅動的能源或者技術。”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董事長瓦格納也坦言,“我們會看到目前使用的內燃發動機將大部分被淘汰,這在我三十年的汽車業生涯中將是從未有過的感受。”
王傳福表示,世界將進入一個電動車時代,內燃機時代即將走向結束,所有內燃發動機汽車生產廠所運用的那些技術將被終結,如四輪驅動技術、變速箱技術、燃油噴射技術等將變得毫無用處,因為電動汽車并不需要這些東西。這對于世界汽車產業而言,無疑是一次顛覆性的革命。用王傳福的話說,電動車對傳統汽車的沖擊就像“電子表對機械表的沖擊”一樣強烈。
這種技術上的顛覆性變革不僅對比亞迪,對整個中國汽車產業都是一個機會,是一個引領世界汽車產業的機會。“電動車技術對于一直缺乏傳統汽車新技術的中國汽車業而言,是趕超歐美的一個很好的機遇。”王傳福說。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喬梁樂觀地認為:“在新能源時代,中國汽車產業完全可能領跑世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清泰也表示,中國在全球汽車行業的地位,可能因新能源汽車發生巨大改變。
王傳福自信滿懷,“電力取代燃油,是汽車產業的必然發展趨勢。”在比亞迪F3DM雙模電動車的發布會上,他更是滿懷豪情地宣布,“現在電動汽車時代已經來臨,而引領世界汽車市場的,不是美國人,也不是德國人,而是中國人!”
為了在這次新能源汽車大潮中走在前列,王傳福不僅投入巨資研發生產電動汽車,而且親自掛帥生產電動汽車。在2006年底成立的E6純電動車項目組中,他親自擔任項目總負責人,力圖整合其兩大核心業務,電池和汽車,從而引領世界汽車行業。“在做電動汽車方面,我斗志十足,信心十足。因為我們進入汽車行業主要是造電動車,而電動車的核心是電池。電池是我們最擅長的,所以,我們堅信能把比亞迪先進的低成本、高品質制造模式向汽車業移植,使整個中國乃至世界的汽車競爭格局發生大的變動。”
打虎者的“悖論”
王傳福的創業之路充滿傳奇色彩,他不按常理出牌,善于逆向思維,敢于進行顛覆性的變革與實踐。“穿著草鞋”的他,斗倒了許多“穿皮鞋的”大佬,他更是用自己獨創的“山寨”技術戰略,打倒了許多技術上的“紙老虎”。
但是,對于創業之路頗為順利的王傳福而言,那些曾經幫助他成功的東西,比如超級自信、推倒重來的理念,可能也會成為比亞迪發展中的隱患。一個成功后更加自負的王傳福是否會在企業搞“一言堂”?比亞迪在發展中是否也會過分自大?革命者打下江山后,如何建構新秩序,如何實現自身的轉變?這些都是王傳福應該思考的問題。雖然不破不立,但立要比破難得多。
現在,比亞迪已經把“新能源汽車領導者”的口號喊出來了,“2025年成為世界龍頭”的海口也夸下了,王傳福已經把自己放在了一個高位上。所謂高處不勝寒,“穿皮鞋”并不容易。捅破“紙老虎”的人,自己也可能變為“紙老虎”,這是許多打虎者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