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報(記者李梅影)在號稱“世界最復雜智力游戲”的圍棋世界里,和局與死局并不多見,最常見也最考驗棋手功力的是僵局。
擁有國內業余圍棋界最高段位的常振明,其職業生涯的全部,似乎都在化解僵局。
今年53歲的他職務很多,他是中信集團公司副董事長及總經理,自2009年4月8日起,又肩挑中信泰富公司主席及董事總經理兩職。
這位業余七段,眼下給自己提出的要求是只許成功,不能失敗。“我只能而且必須把中信泰富做好,這是中信集團的要求。”
新主席
4月8日,香港金鐘添美道的中信大廈門外,很早就有媒體記者守候在此。當天一早,常振明已經乘車抵達。關于當天要召開臨時董事會商討人員變動事宜的消息,此前幾天已經在市場上流傳開來。
傍晚,榮智健、范鴻齡以及常振明三人先后乘座駕離開中信大廈,其中范鴻齡離開時還向守候在門口的記者微笑及揮手。
這一刻起,中信泰富進入常振明時代。
中信泰富在香港被視為榮智健的家族企業,去年年底中信泰富巨虧丑聞(因“外匯累計期權合約”中的澳元累計期權而損失約147億港元)引爆后,榮智健飛往北京尋求總部中信集團支援,中信集團決意安排15億美元備用信貸助中信泰富渡過難關,避免了其破產的命運,中信集團也隨之成為持股中信泰富約57%的絕對控股股東。榮智健黯然辭職,大股東中信集團委派常振明“臨危受命”。
使中信泰富浮虧147億港元的accumulator被稱為是“止贏不止損的高風險品種”(相關分析見E3),巨虧一事還將給中信泰富帶來多大后續影響,現在尚不能確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常振明的到來增強了市場信心。香港人士普遍相信常振明這個人不簡單,被稱為“少壯派”的金融界精英,他擔任中信公司副總經理時年僅38歲,中信集團董事長王軍2003年兩次接受媒體采訪時均稱贊常振明為中信集團的優秀人才。
常振明在中信泰富要做的事情不少。中信泰富在3月25日公布2008年全年業績,首次錄得巨額虧損,稅后股東應占凈虧損為126.62億港元,其中外匯合同所導致的變現及市場公允值的稅后虧損為146.32億港元。而在2007年,中信泰富的成績是凈利108.43億港元。
雖然按常振明的計劃是將于5月25日召開董事會,商討重組事宜,接近中信泰富的人稱,除了董事會成員外,中信集團還派駐了數名管理層至中信泰富,在5月之前屬于摸底階段。但常振明最近已開始對中信泰富“動刀”重組。
花旗在報告中指出,“我們認為新董事長將會加速中信泰富非核心資產的剝離過程,可能涉及的專案包括電廠、香港隧道和國泰航空。然而,常振明需要花些時間來考慮如何改善中信泰富目前糟糕的資產負債水準。2009年100億港元的投資和94億港元的到期債務將要用掉中信泰富52%的現金及銀行授信額度。”
“今明兩年,中信泰富還債壓力很大,短期估值低于內在價值。中信泰富主業繁雜,現在如果做減法,長期前景才會被業界持續看好。”長期關注中信泰富的分析師羅雷如此建議。
羅雷表示,如果撇開外匯損失,中信泰富在2008年的主業還是盈利的,而這已經是在鋼鐵價格大幅下調的情況下發生的,并且進行了大量存貨計提后。因此中信泰富的主業發展還是健康的。
中信泰富下一步還將出售哪些非核心資產,或許是常振明眼中的一盤棋。
曾經演繹“起死回生”
常振明曾擔任中信實業銀行副行長、中信證券董事長、中信嘉華總裁,還任職中信控股總裁、中信國際金融公司行政總裁等。他只離開過中信兩年——2004年,他從中信“借調”,“空降”到中國建設銀行。
香港中信嘉華銀行“起死回生”的故事至今仍為人稱道:2000年,中信嘉華銀行原董事長金德琴因貪污受賄、挪用巨額公款被判處無期徒刑,拖累中信嘉華銀行瀕臨破產。次年,常振明接掌中信嘉華總裁一職。上任后,常振明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動作。2001年11月,斥資42億元收購華人銀行,中信嘉華業務規模大幅度擴大,到2002年上半年凈利增長22.6%。中信嘉華銀行從此起死回生,并步入良性經營。經此一役,常振明在香港名聲大振。
2004年7月,因建設銀行赴港上市進入關鍵時期,中央政府一道急令將當時正以中信集團副總經理身份訪美的常振明調至建行,擔任行長一職。在2005年建行上市沖刺階段,張恩照事發辭職后,常振明短期代行董事長職權。在擔任建行行長的兩年內,建行完成了重組、股改和上市三級跳。2006年,常振明離開建行,以“亞洲最賺錢的銀行”行長的身份“功成身退”,回歸中信集團,履新中信集團總經理,當時建行董事會給予常振明以高度評價。
有建行員工回憶說,此前領導主政建行的時候,各位分行長要匯報工作,必須通過秘書或者行文,而常振明到了建行之后,直接給了每位分行行長一個電子郵箱地址,說有事請直接發到我郵箱,我會天天看的,并且下級業務部門的請示匯報也是很快做出回應,給人留下“務實”的印象。
常振明回歸中信集團也是有故事的。他是在中信集團唯一敢和董事長王軍“對罵”的高管,而就在王軍多次請求退休終獲接受而考慮人事安排之際,他想到了已任建行行長的老部下,于是中信提出“要回常振明”。盡管建行董事長郭樹清“很是不舍”,常振明還是遞交了辭呈。
繼中信嘉華銀行、建設銀行之后,在常振明26年的金融生涯中,這已是他第三次火線執掌金融企業帥印。
當年拯救中信嘉華的時候,常振明曾和香港一些經濟界人士打過一次高爾夫,在場的一些香港人覺得這個大陸來的高管外貌不威嚴,有點輕視他。如今常振明重回香港,香港人再也不敢以從前的眼光看他。當時和他打高爾夫的李永權評價這些人說,“他們忘了一句中國古諺,‘以貌取才,失之子羽’。”
擅長中盤發力
常振明1956年出生,畢業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日語專業,并在紐約保險學院取得MBA學歷。但其為人低調,善于思考,都被認定是和他圍棋高手的風格有關。
常振明在清華園度過了自己的童年。要問童年記憶里最不能抹去的一段,他的回答是圍棋。常振明的父親是清華大學教授,也會下圍棋,所以并不反對孩子下棋。年僅23歲的時候,常振明獲得了第一屆“新體育杯”圍棋賽季軍,冠軍是聶衛平,亞軍是陳祖德,此二人后來均成為中國圍棋界的元老。
上世紀90年代初,常振明任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紐約代表處副代表,還常常參加當地的比賽。《圍棋天地》雜志曾刊載常振明的一位美國棋友的回憶文章,說常振明下棋沉著冷靜,習慣中盤發力,即使開局不利也往往能后發制人,打敗了在紐約的眾多韓國圍棋高手。
以理性、內斂著稱,講話言簡意賅,不大喜歡在媒體上拋頭露面的常振明偶爾也會在類似《圍棋天地》之類的地方暢所欲言。記得常振明曾經饒有興致地打算送兩本刊載有他自己心得體會的雜志給記者,但因為那本雜志的確“太緊俏”(手頭找不到富余的版本)只好作罷。事實上,當時這位“亞洲最賺錢的行長”就曾經自告奮勇地要求去為那本“辦得不錯,但發行做得不夠好”的雜志做銷售經理(常常表情肅穆的他,幽默感卻無處不在)。
至于圍棋與金融公司管理的異曲同工,熟悉他的人則說:“聰明人做什么都會成功。”
在香港中信泰富露面的當天,常振明就來了一招“聲東擊西”。當看見有車出來的時候,圍在香港中信大廈門口苦等常振明的記者們趕緊湊上去,不料常振明卻乘著另一輛銀色奔馳從后奔出,擺脫了他們的“圍堵”,現場有人評價說“不愧是下圍棋出身的”。
實際上,常振明的人生觀以及企業管理理念,無處不見圍棋藝術、圍棋文化、圍棋智慧打下的深深烙印。“我在中信工作時,中信曾在一個項目上出現虧損,后來由我來負責收尾工作。我的任務就是通過談判和各方面的協調,盡可能使損失減小。”常振明提起這段經歷,還是以圍棋打比方,“這就像下圍棋,局部已經注定要虧損時,我們要做的是盡快地埋頭做好善后工作,然后再把頭抬起來。”這是常振明在三年前說過的一段話,但歷史似乎在不斷重復,常振明再次來到中信泰富善后。
至今,常振明仍忙中偷閑時不時地要去International Game System的網站上殺幾局,作為工作之余的調劑。他說:“我把它叫做降壓棋——精力充沛的時候就用段位比較高的ID上網,找比較強的對手下,很激烈也很刺激;工作累了的時候就用低段位上網,殺大龍。”
常振明不喜歡順風棋。“我比較喜歡那種形勢接近甚至落后一點的棋。”相反,面對優勢棋,他容易陷入顧慮重重的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