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強人稱“任大炮”,這次更把炮口對準了央視。(資料圖片)
任志強的博文題目就直接指名道姓開罵。(網頁截圖)
撰文信息時報記者 張志超 王玉
繼在博鰲論壇上發表言論稱“房價相比工資漲幅基本沒漲” ,找來一片罵聲之后,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blog)近日又把自己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4月20日,他先是在其個人博客上發表文章,炮轟央視《經濟半小時》節目對房地產的報道“事先就帶有強烈的傾向性”,并帶給“民眾錯誤的導向”;同日又發表題為《房價漲了多少?》的博文,再次“惹罵”。
斥央視欄目惡意誤導民眾
4月20日,任志強更新了博客,發表了一篇博文《經濟半小時居心何在》。在博文中任志強稱對《經濟半小時》近半年多以來的節目,特別是有關于房地產的專題節目內容不敢贊同,且大失所望,“尤其是每次前半個小時的采訪似乎都與最后幾十秒的文字結論是背道而馳的,內容不但不支持結論,反而讓結論失去了經濟性的價值,變成完全無經濟意義的情緒傾向。”
任志強在文中說,《經濟半小時》關于房地產的報道可能是由于“對房地產業的仇恨”,“《經濟半小時》大多數對房地產專題的報道都事先就帶有強烈的傾向性,先以惡的角度出發去選題,然后按這種思路去采訪,為自己選擇可利用的武器,再在一系列的采訪后,只選擇可能對自己事先得出的結論有幫助的個別段落進行編輯播出,給民眾一種錯誤的導向。”
任志強還稱他自己在接受采訪前就事先指出了此類問題,但效果甚微,“節目播出后,果然結論與內容完全不同,更非我主要想說的話,于是我又向節目制作方提出了意見。看來《經濟半小時》的節目制作只能服從于他們預先設計的思路,否則播出的一定是被扭曲的事實。”
炮轟源于購房入戶制度?
據任志強在博客中透露,他此次發博文炮轟《經濟半小時》的原因,是因為近期該節目明顯帶有反對“購房入戶”的政策。
任志強稱,《經濟半小時》將購房入戶視為房地產救市的一種交易,是與戶籍制度改革相悖的,并認為購房入戶是戶籍改革的一種破壞,會引發城市教育資源與交通資源的不配套發展,會引發更為嚴重的城市病,因此是有害而無利的,由此來否定購房入戶對房市和城市發展的積極作用。“節目很清楚的表達了對地方政府用購房入戶來刺激房地產市場的不滿,尤其是此前《經濟半小時》曾大呼讓房地產商降價降價再降價,而2、3月份全國交易量的上升打破了《經濟半小時》帶有仇視性的預言。于是《經濟半小時》就將房價沒有按他們的意見降價降價再降價的罪惡根源責難于地方政府的救市政策,包括購房入戶、降低稅費及其他。”
對于“購房入戶”政策,任志強表明了他支持的態度,“購房入戶是多個城市近期出臺的重要措施,刺激了房地產市場的交易活躍”。任志強認為,地方政府知道即使沒有購房入戶的規定,這些外來人口已經在這個城市中生活,而且占用著教育資源、醫療資源,也在影響著交通的資源,但卻由于戶籍原因而影響他們對城市的建設,沒有享有因戶籍而帶來的公共資源。
“政府用住房作為限制入戶的門檻,移民以住房作為換取戶籍的代價,減少政府的擔憂與負擔;政府用住房市場的活躍與稅收,包括從土地中獲取的收益,承擔移民轉為戶籍人口的其他公共支付和責任。豈不恰恰是一種利益平分與雙贏的最佳結果嗎?豈不是對戶籍制度的一種改革嗎?怎么能說是與戶籍制度改革沖突的悖論呢?”任志強在博客中如此反駁。
《經濟半小時》未做回應
昨日下午,記者通過央視查號臺找到了《經濟半小時》欄目組的電話后,立即撥打該電話,一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讓記者打電話到欄目組的熱線電話,不過該欄目組熱線的接線工作人員就告訴記者,熱線只是負責接聽報料等內容,不能回答問題。隨后,記者撥打中央電視臺公眾咨詢部門,公眾咨詢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問題還是要撥打《經濟半小時》欄目組,之后記者再次撥打欄目組的電話,但已經沒人接聽。
網友熱議購房入戶制度
任志強的博文發表后,在互聯網上又再次引起網友的關注。記者瀏覽網友回復看到,網友們集中評論了任志強對購房入戶的看法。
有網友以上海為例子,稱大城市不應該實行購房入戶政策。“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人口組成就應該多種多樣,不必因為很多外地人在上海工作了幾年或者買了住房,就應該給他們一個上海戶口。但其實上海已經為外來人提供了就業機會,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新浪一匿名網友稱。
不過也有網友持支持意見,贊同“戶籍隨房產流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中國確實應該徹底改革戶籍問題,而不是討論考慮層面的事了,這是大勢所趨!”新華網一網友說。另外一位廣州的網友也表示“非常贊同購房落戶制度”,“為什么廣州人就可以享受戶口制度所捆綁的豐厚的社會福利,廣州有多少外地人在為廣州的發展做貢獻?交稅給廣州政府,但還被稱為外地人,有時真的不好受阿!”
記者看到,也有網友針對《經濟半小時》的節目發表了看法,并認同任志強稱《經濟半小時》仇視房地產業的說法。“中央二臺的經濟欄目,不知道何原因一直唱衰房地產。我認為國家經濟現狀,外需不足,不起動內需,特別是要加快城市化進程,才能更有效的拉動內需。房地產業確是拉動內需的主要行業之一,不敢起動該行業,保八可能很難。 ”新浪一匿名網友留言說。
“房價漲了多少”再惹爭議
在博鰲論壇年會期間舉行的“調整中的中國房地產市場”分論壇上,任志強發表的“和居民工資收入相比房價等于沒漲”的言論,經媒體報道后,立即引來罵聲一片。
4月20日,任志強再次更新博客,發表文章《房價漲了多少》,在文中任志強將房價高主要歸咎于人們的幾個誤解,像對于平均市場銷售價形成的誤解、對于平均收入形成的誤解。在這篇博文中,任志強引用了早前輿論批評他的言論,“1978年的工資中沒有住房含量,房子是福利分配的,或說是白給的,只是在商品化改革之后,工資中才有了住房含量,”對此,任志強的結論則是“全國扣除30%的土地部分,漲了11~12倍,北京核心城區約漲了16.6倍,與大白菜相比的100倍之差相去甚遠,既不能同GDP的增長倍數相提并論,也不能與工資收入增長的約100倍相比,扣除工資中的住房工資含量,也只能說收入的增長遠遠超過了房價的增長N多倍。”
博文發表后,再次引起罵聲一片。資深金融工作者余豐慧表示,如果非要與1978年比較房價的話,還有兩種計算方法可供參考。“一是推算法,我國從1998年開始進行貨幣化住房改革,全面推開更晚一些。那時按照市場價格把職工分得的原有公房賣給職工的價格大概是每平方米300元左右。現在一線城市房價在每平方米15000元左右,是1998年的50倍。10年增加了50倍,那么,1978年到現在按照30年計算,房價增加了150倍。二是1978年住房是分配制,等于零價格,現在一線城市房價都在萬元以上,應該增加在幾千倍甚至一萬倍以上。”
不過,也有一些網友認為,花時間去與任志強爭辯,倒不如抓緊時間賺錢,“大家有罵任志強的時間,不如抓緊時間努力工作多掙錢,發泄不能代替辛勤耕耘,只能掩蓋懶惰的心理,房價終歸還會不斷上漲,”另外,也有匿名網友表示,任志強至少比見風使舵、說假話的人好很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