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磊:行業“叛逆”見證基金業成長
基金業發展歷程中,也經歷過“基金黑幕”、“老鼠倉”等事件。像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基金業在成長過程中充滿了成長的煩惱。
洪磊,曾經爆出“基金黑幕”、被整個行業稱為“叛徒”,繼而轉變角色,成為證監會基金部副主任,其經歷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基金業從無序到逐漸規范的過程,而制度保證下的規范運作,是基金業得以大發展的根源所在。
洪磊最早供職于北京市政府,后調到北京證管辦機構處任副處長,繼而調入北京證券。在廣發證券和北京證券發起設立嘉實基金管理公司后,于1999年3月出任總經理,但因在投資理念上與公司管理層發生沖突,于2000年10月10日離開總經理的位置。
2000年,《財經》雜志發表了《基金黑幕》一文,指出眾多基金存在“倒倉”、“對倒”等違規做法,一石激起千層浪。而招致業內人士非議的在于其所有的資料來源并不完全是記者調查的結果,而是基金行業內部的”叛徒”、嘉實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洪磊所提供的。
洪磊除了將《基金黑幕》這顆“炮彈”提供給有關媒體,同時向監管部門揭發問題。很多人抨擊該文涉嫌造假,但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站出來坦言“內容很翔實”,吳敬璉因此在當年被稱為“有良知的經濟學家”。但隨后,十大基金公司“同仇敵愾”地指責《基金黑幕》一文多處不實。面對此種復雜局面,連吳敬璉都表示對該報道”將信將疑”了。在沸沸揚揚中,監管層并未第一時間出來干預,但《基金黑幕》所揭示的是市場長期存在的一個公開秘密,“莊家”操控市場,“對敲拉升”、“造勢做局”等活動,很多人心里明白嘴上不說,洪磊卻將這一切白紙黑字的出版在媒體上,同時向證監會“揭發”,足見其勇氣,洪磊也因此被基金公司稱為“叛徒”。其實,在此事件前,洪磊就已在業內展示其”另類”風格。在基金的投資中,洪磊重技術分析,不愿集中、重倉地鎖定一只股票--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坐莊,而是堅持理性、科學地投資,因此在基金操作中,持股比例不高,國債和現金的比例則很大。他倡導基金追求的是長期持續穩定的收益,同時盡可能地降低投資風險,力主基金進行分散投資。因此,在其掌管泰和基金的兩年間,股票投資集中度都維持在30%左右,而同期多數其他基金這一比例都在80%左右。因此,在1999~2000年的大牛市中,嘉實旗下泰和基金的業績一直在證券投資基金中處于中下游水平,致使公司董事會認為其基金管理方式太過“保守”,不適合中國國情,而洪磊也沒有得到投資者的認可。
洪磊從嘉實“下課”賦閑在家后,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依然堅持認為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沒有什么可后悔的。也許正是因為被嘉實責令“下課”,洪磊才痛下決心,抖出了行業的黑幕,即便與整個行業為敵也在所不惜。而《基金黑幕》像是一個“炸彈”引爆了整個基金業,促使基金業從巨大的陣痛中、從違規的泥沼中走出,走上健康成長的正途。
2001年被稱為中國證券市場的“監管年”,一系列規范市場的法規出臺;來自香港、素有”惡管家”之稱的史美倫出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而以揭黑幕而名聲大噪的洪磊也被提升為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副主任,這多多少少反映了決策層整肅證券市場的迫切心情和堅決態度。
至此,國內基金業開始朝著更加規范的方面發展。洪磊上任伊始,就大力提倡價值投資的理念。經過幾年的市場考驗,這一理念終為廣大基金公司所接受并堅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