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開復:許多中國網民不會拼寫Google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 16:46 《商界評論》雜志
李開復發現,是許多中國網民不理解Google,遺憾之余,他想到的是用“5000年的耐性”來做這個有5000年歷史的市場。 -Google中國區總裁 G-O-O-G-L-E不是漢字,而且中國網民也很難弄清它的發音。大多數中國網民都將我們稱之為“go—go”。這是一個遺憾,說明我們有很多事要做。 如果人們不了解Google是一個搜索引擎,或者說他們仍不會拼寫Google,那么他們就不會更好地了解Google。Google在絕大多數國家都非常有名。由于中國的網址主要由漢語拼音構成,因此Google在中國的發展遭遇了語言障礙問題。Google已獲得了“G.cn”域名,此外“Guge”或“谷歌”域名也會直接導入公司中文主頁。此外,Google還與新浪、騰訊等門戶網站實行分工合作,并注資迅雷、天涯等網站。不過即便是如此,Google與百度相比還是有差距。 中國的市場雖然巨大,但是機會復雜,因為各區域發展不平衡。這里有巨大的機會,也存在著競爭。我們必須理解中國的用戶,中國的用戶是非常龐大的,是非常復雜的。如果一個跨國企業只是想將國際的企業引入中國,做一些漢化的工作就了事,肯定會失敗的。我們如果想做到了解中國的用戶,必須知道這不是一日之功,必須是長期耕耘的。 談到本地化,尤其是本地化互聯網的時候,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種魔咒。是不是互聯網公司進入了中國就不能成功呢?其實我對這個看法是否定的,雖然過去的公司碰到了問題,但是我們仔細分析,他們的問題來自三個方面。第一個是急于贏利,進入中國第一年就想賺錢,想增加流量,想獲利,而用了投機的方法沒有把基礎做好。第二,總部不放權,缺乏靈活的運營,因而得到了失敗。第三,對市場的不夠了解。如果不了解市場,也不試著虛心地了解市場,就可能把美國的平臺帶入中國,做出了中國人不適用、不理解、不喜歡的東西。這樣,失敗是自然的結果。 我們花了什么樣的功夫來理解中國用戶的需求?過去兩年,我們建立了一個很大的團隊,這個團隊是中國本土工程師。在中國的創新,我們放權讓工程師自己決定。另外,我們還雇傭了一個團隊,專門研究客戶的行為。我們組成了幾百位工程師,進入了二級、三級城市,了解用戶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我們著力挖掘中國用戶的習慣,比如說對于社區的結構,還有搜索。美國的用戶搜索主要是找一件事情,是有目的地去搜索,而中國大部分的搜索,更多是一種探索,是一種好奇心,是想對一個事物或者是人更多地探索和理解。所以,我們的網頁也做了很多的修改。 理解中國的用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耐心的。所以,這方面我們覺得我們的努力是值得的。我們兩年前進入中國,培訓、了解用戶,開始做產品,現在才慢慢開花結果。 當我加入公司的時候,CEO曾經和我有一段交流,他說:“我們將以長遠的眼光贏得中國的市場。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Google在中國市場的成功也有5000年的耐性。”因此我才敢加入這個公司。-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