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銳祥:品牌之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9日 09:58 《中國商界》雜志
文/一凡 不知道是那位,把咱中國的富翁也列了個排行。從二千多年前孔子的學生子貢到清朝的盛宣懷老爺橫跨了二千多年,這里邊兒有學子、有官員、有商人,當然也有皇室成員。所不同的是,福布斯排行榜列出的富翁,有錢數(shù)、也有業(yè)績,而本文找的這12位中國古代富翁在歷史上只是個說辭,甚至是只言片語。拿出來閑聊,一來就圖個周末消遣,二來是等哪天您和朋友喝酒侃山了,撂下筷子、放下酒盅,“當、當、當”,能說出個七八位從古至今的富翁,豈不樂哉! 【子貢】孔子的弟子里有個大富翁,那就是子貢,姓端木,名賜。在《論語》里,我們熟知的那個和孔子談“溫良恭儉讓”,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子貢,但這個子貢也很會做生意,孔子稱他“億則屢中”(看準什么經(jīng)常成功),因此累積了很多財富,可以“結駟連騎,束帛之幣,收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 【白圭】周人都很懂理財,白圭尤其是其中高手!妒酚洝氛f他很懂得觀察時勢:“人棄我取,人取我與,能薄飲食,忍嗜欲,節(jié)衣服”,工作的時候和僮仆同苦樂,要行動的時候“若猛獸鵝鳥之發(fā)”。白圭對他自己的本領,有以下的描述:“吾治生產(chǎn),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與權變,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能以取予,強不能有所守,雖欲學吾術,終不告之矣!睋Q成白話來說,就是“我正經(jīng)營上所施展的,不下于姜太公他們建國,孫子用兵,以及商鞅變法之道。因此智慧不足以權衡利害,魄力不足以當機立斷,待人之心不足以判斷要拿給的分寸,光知進而不知守的,想要學我的本領,也不會告訴他們的。”千古名言。 【呂不韋】呂不韋不以陽翟大賈當上秦國的宰相,不但為日后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奠定基礎,自己還能不限于財富與政治人物的局限,著下一本《呂氏春秋》,是個財富中的風流人物。 【范蠡】幫越王勾踐滅吳的范蠡,是楚人。滅吳之后,范蠡看出越王可共患難而不能共富貴,就帶著家人、弟子離開越國,到齊國改名為鴟夷子皮,在海畔努力治產(chǎn),沒多久,就成巨富。齊國人聞名來請他為相,范蠡覺得“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詳”,因而不肯接受,散盡家產(chǎn)給鄉(xiāng)親朋友,自己又啟程去到陶地,改名朱公。由于陶地居天下之中,交通便利,是做生意的好地方,他乃在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并且再分散給貧窮的親友。他的子孫也很會做生意,懂得放貸,“遂至巨萬”。以至于后來世世代代的中國文化里,都把“陶朱公”當成富翁的代名詞。 【石崇】晉朝時候很多政治人物靠勢力成了巨富,其中最有名的是石崇。當時和石崇權貴相比的,另有一位王愷,兩人經(jīng)常比闊。有一次武帝暗助王愷,賜他一株高二尺左右的珊瑚樹,枝柯扶疏,世所罕見。王愷拿去向石崇炫耀,石崇拿了根鐵如意一棒子就砸了個粉碎。王愷剛要翻臉,石崇說:“不值得生氣啊,賠你一株。”吩咐左右的人拿了六七株高三四尺的珊瑚樹,光彩耀日。晉武帝的那株根本不能相比。還有一個故事,是說右光祿大夫劉嘉去石崇家赴宴,如廁的時候,看到華麗的紋帳和捆褥,還有兩名婢女手持香囊在側。劉嘉退了出來,不好意思地笑著跟石崇解釋自己走錯了地方,石崇回答:“是廁耳。”石崇如此招搖,當然沒有好下場,終于被誅死。 【臨川王】南北朝的時候,梁武帝有個弟弟臨川王,愛錢如命。每鑄錢一百萬,做一黃標;每一千萬,做一紫標。結果他的紫標之庫,有三十多間。另外有一位武陵王,在蜀十七年,積累的財富是黃金一萬斤,銀五萬斤,其他珍寶尚不算在內(nèi)。晉朝和南北朝的時候,搞政治的人這么愛錢,難怪都列名中國的亂世。 【劉晏】劉晏不能說是富翁,他是唐朝了不起的理財家。他接任鹽鐵使的時候,江淮鹽稅,一年才上繳四十萬緡,后來在他的經(jīng)營之下,達六百多萬。天下的稅賦收入中,他負責的鹽鐵稅就占了一半。唐代宗的時候京師米價奇貴,一斗就要千錢,但是他善加運用漕運,米價就降了回來。京師鹽貴,也能同樣處理。他在各地設置驛站,互報四方物價,因而“雖遠方不數(shù)日皆知,是以能權萬物輕重,使天下無甚貴賤”。劉晏常說自己“如見錢流地上”,可知他真是深得財富三昧,是個讓人惋嘆不是富翁的富翁。 【沈萬三】元末明初的時候,中國出了個活財神沈萬三。沈是今天江蘇昆山的周莊人。他的致富,有兩個原因:一是繼承。沈萬三繼承的財富,除了父親殷實經(jīng)營留下的遺產(chǎn),另外,自己幫忙理財?shù)木薷魂懙涝,在過世的時候,還留了一筆錢給沈萬三。二是自己的經(jīng)營。沈萬三的經(jīng)營不只包括農(nóng)稼及田產(chǎn)的累積,更掌握了漕運甚至與海外的通商機緣,以江浙的絲綢、陶瓷、糧食、手工藝品和海外貿(mào)易,終于“競以求富為務”,進而“資聚萬萬,田產(chǎn)遍于天下”。 朱元璋要建南京城的時候,沈為表誠意,答應負責建城三分之一的資金,并表示要幫朱元璋賞三軍。朱元璋大怒“匹夫犒天下之軍,亂民也,宜誅之! 【和珅】政治人物弄錢成為富翁,在清朝乾隆年間又出現(xiàn)一個高峰。那就是和珅,素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之說,其生前所斂之財為清庭十年之積,可見其財可敵國。 【伍秉鑒】伍秉鑒(1769至1843年),字成之,號平湖,又名敦元、忠誠、慶昌。商名伍浩官、伍沛官。祖籍福建泉州安海,祖先在武夷山種茶為業(yè),后世居廣州。 怡和行為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伍國瑩開設之洋行。伍國瑩死于1800年(嘉慶5年),其子伍秉鑒繼承父業(yè)。1807年(嘉慶十二年)怡和行躍居行商第2位,1813年清政府在行商中設立總商,伍秉鑒居總商之首。1833年(道光十三年)伍秉鑒的兒子伍崇曜接任行商和總商。經(jīng)伍氏三代人的經(jīng)營,至1834年(道光十四年),擁有資產(chǎn)2600萬兩,成為富甲天下的富商。西方學者稱伍秉鑒為“世界上最大的商業(yè)資財,天下第一大富翁”,而且富可敵國。 【胡雪巖】清末巨富,現(xiàn)在大家耳熟能詳?shù)氖呛⿴r。這個經(jīng)由高陽的小說而為人熟知的人物,成了“紅頂商人”的代名詞。透過高陽的描繪,胡雪巖最動人的還是他的人情味。除了八個壇子七個蓋的商場功夫之外,胡雪巖前半夜為自己想想,后半夜為旁人想想的思考方式,才是他成功的根本因素,肯資助王九齡,也和這種精神相呼應。胡雪巖不為己甚,是中國老派商人的傳統(tǒng),和后來西方財富人物所代表的行事風格相比,令人低回。 【盛宣懷】其實歷史上真正“紅頂商人”的極致,還是盛宣懷。影響中國近代史深遠的招商局,以及電報、鐵路、鋼鐵事業(yè),都是在盛宣懷手里一手建立起來。照高陽的小說,胡雪巖之敗,和左宗棠與李鴻章政治力量之爭有很大關系。但是極受李鴻章提拔的盛宣懷,雖然以近代中國實業(yè)界十一個第一而風光一時,終究還是垮在政治手里。清朝最末期,盛宣懷代朝廷策劃鐵路回收國營的政策,引發(fā)保路風潮。保路風潮不但把盛宣懷拉下馬來,也直接導致武昌起義,清廷覆滅。民國建立,盛宣懷連家產(chǎn)都遭到?jīng)]收,可以說是民國成立,用來祭旗的第一個富翁。 說起來,上述諸位爺中,最出名的當是沈萬三、和珅、胡雪巖,不光出了書,還有電影、電視劇以及各類戲曲時時在您眼前曝著光,想忘都難。
【 新浪財經(jīng)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