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祖濤訪談:自主不能太激進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 10:59 南方周末
記者 徐鐘 發自北京 【輪子上的崛起(二) 中國轎車50年】 他視中國汽車產業為親生骨肉。 1951年酷熱難耐的夏天,11歲離開延安、在蘇聯學習和生活了12年的陳祖濤回到北京,在周恩來總理的批示下,成為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的第一名職工。 他參與設計了中國第一輛自主品牌轎車——東風轎車。 在共和國十周年慶典上,當10輛載著強國夢想的紅旗轎車駛過天安門廣場時,作為技術負責人的陳祖濤卻在場外 “膽戰心驚”——“生怕哪一輛出毛病。” 他也是第二汽車制造廠的第一任總工程師。 1980年代,陳祖濤出任中國汽車工業公司總經理時,中國計劃經濟時代的陰影還未遠去,那時,乘坐轎車一直被視為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國家曾經像“抓計劃生育一樣控制轎車產量”。 他卻為改變中國汽車業單一生產貨車的局面、力倡“轎車”進入家庭而多方上書:“在發展轎車問題上,我們已經晚了,我們不能再晚了。” 2007年9月下旬的一天,北京右安門外玉林東里一處普通的居民區內,陳祖濤向《南方周末》記者伸出大拇指和食指說:“我已八十歲了。”令這位老人引以為豪的是,其中五十多年的時間,他的名字和中國汽車工業的命運難以分開。 而就在這一年,中國汽車總產量有望突破900萬輛。“我沒想到,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如此迅猛。”陳祖濤說這句話時,回頭看一看家中四處擺放的汽車模型,眼神流露出父親一樣的關愛。 要“做事”不要“作秀” 南方周末:現在國內好像一夜之間冒出眾多自主品牌汽車,您是業內專家,曾多次主持設計車型,您怎樣看等待這件事? 陳祖濤:我認為有些汽車廠商在作秀,他們說那些汽車都是自主開發的,我聽了以后只覺得好笑。真正的自主開發可不得了,沒有一定的條件不可能完成。 南方周末:您認為自主開發需要什么樣條件? 陳祖濤:有三個條件:一個是你得有一批忘我工作的有活力的年輕人,自主開發人才儲備不可缺少。第二個,你得有一套研發機構,汽車不是靠嘴巴設計,你得有自己的技術。第三得有流動資金持續不斷投入到研發中來,在計劃經濟時代,工廠的利潤全部上交國家,當時的開發費用只占總銷售額的千分之一,那時候連吃飯都不夠,哪有更多資金開發啊。后來,我離開二汽時,開發費用增加了10倍,占總銷售額的1%,西方的數字是5%到8%。 南方周末:是不是什么都親力親為才能叫自主品牌? 陳祖濤:自主品牌有幾種模式,合資企業可以搞自主,比如上汽通用的泛亞研究所。90%是中國人,通用只有4個外國人,這也為中國人培養了人才。 還有一種方式是委托別人設計;而一些廠家撒了一批人去外國學習,他們回來就變成了汽車專家。總之,自主品牌是多元化的,不是只有一種方式。 南方周末:現在提自主品牌是不是不成熟? 陳祖濤:自主品牌方向是對的,但不要一說自主品牌就一哄而上,自主品牌不一定全部由自己完成。汽車業有全球化分工,有些可以花錢買,這個我很贊成,但基本的東西比如殼子、底盤還要是自己的。 在世界上,一個中小國家的汽車,不必有自己的品牌,而中國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國,中國汽車工業大發展是必然的規律。 20年后成為汽車強國 南方周末:有一種觀點:如果中國早點搞自主品牌,中國汽車工業早搞上去了,您怎么看? 陳祖濤:自主品牌沒有一定的技術是不行的,不能吹,它應建立在全世界的平臺上面。出口方向也是對的,但我們現在的出口只能到第三世界。 南方周末:中國自主品牌成熟起來在您看來需要多長時間? 陳祖濤:自主品牌要趕走外資品牌起碼要30年才行,我們中國轎車干了十幾年就說自主,不太可能。我提倡自主,但不能激進。 現在提倡出口,卻進不了高檔市場,進不了美國,進不了歐洲市場。如果我們要進入美國,我們了解美國的國情嗎?了解美國的法律嗎?了解美國的工會嗎?了解美國的能源偵測嗎?了解美國的汽車需求嗎?這些信息都沒有了解清楚,就嚷嚷著要進入美國市場,這都不太現實。 南方周末:您是說奇瑞嗎? 陳祖濤:就奇瑞來說,一方面我佩服奇瑞,另一方面奇瑞還不能算真正走出去,世界上你學我我學你是常事,但要有技巧。上次通用狀告國內廠商,好在通用想和中國做生意,告了兩年才不了了之。在法蘭克福車展上,中國有很多廠商不讓進場,現在想告我們的外國廠商比較多。其實造汽車最關鍵的是要質量好,不然即使仿造得再有技巧也沒有用,不能只學別人的一個殼。 南方周末:2007年中國汽車總產量有望突破800萬輛。我們已變成世界汽車生產大國了,離強國還有多長時間? 陳祖濤:實事求是講,我估計需要15-20年,我們不需要虛假的東西,什么口號、炒作、報喜。現在有些人還喜歡報喜,他們想出政績,地方官就是要靠政績,因為干部只能靠上級任命。 南方周末:強國的標志是什么? 陳祖濤:一個是核心技術能做到和人家平起平坐。二是整個汽車鏈條包括制造、設計、零件維修服務、環保等一定要配套,現在我們已經開始注重營銷服務,但遠遠不夠。 合資是必經之路 南方周末:前一段時間,國內一些輿論說,用市場換技術、走合資道路是錯誤的,您的觀點是? 陳祖濤:“用市場換技術”的概念是值得肯定的。我是最有發言權的。那些主張什么都自己搞的人不知道,這條路根本行不通。我是二汽的總工程師,知道有多難,什么都自己研制,汽車、廠房設計等都自己弄,代價相當大,浪費人力物力又費時長,而且技術落后。所以我很贊同鄧小平的“拿來主義”。 南方周末:但人們好像發現,我們市場讓出去了,技術并沒學到? 陳祖濤:我們怎么沒學到技術?像一些中檔車,我們現在可以自己搞了,如果不合資,沒個三五十年搞不出來。沒有合資這個階段,我國汽車工業能用幾十年的時間發展到年產七百多萬輛么? 1958年我們雄心萬丈地關起門來自己搞轎車,東風轎車一共才生產五六輛。紅旗也經歷起起落落。 南方周末:但一些外資公司不愿把自己的技術拿進來,像原來的廣州標致,零配件都直接進口。 陳祖濤:那廣州標致的結果怎么樣呢? 南方周末:現在北京現代的韓資方,也把全部的配套廠商從韓國搬到北京順義,國內意見很大。 陳祖濤:一些企業合資后,中方沒有話語權,包括日產和二汽全面合資我現在都有疑慮,實際上國內企業的話語權在削弱。這些方面我不好說些什么。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