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楊偉強:TCL的獨狼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8日 12:44 《英才》
文|本刊記者 潘虹秀 楊偉強最終還是離開了他一手創立、9年多來榮辱與共的公司。 這個公司曾寄托了楊偉強的宏偉壯志——3C融合和PC三強。為了這個夢想,他隱忍多年。為了這個夢想,他四處尋找投資者。為了這個夢想,他學會打高爾夫。 壯年之際,他還是離開了。 有人說,楊偉強的離職是因為吳士宏的回歸。 TCL集團的內部人士并不這么看,“他是TCL最乖的高管”,這位人士透露,“是他自己要走的! 更多的人說,楊偉強的離職是因為TCL集團取消了原本給他的投資。這一論調也被TCL集團一中層干部反駁:“集團過去給他的資源并不少,是楊自己沒本事,不好意思再呆下去了! 業界對楊偉強辭職原因的分析和猜測很多。究其真相,恐怕外人道不清楚。曾跟隨楊偉強多年的一前TCL員工告訴《英才》記者:“楊偉強這個位置很尷尬,換了誰都難做好。”電腦與家電不同的文化根基,稀缺的人才,上不了規模的銷量,花拳繡腿般的差異化戰略,最終導致TCL電腦的內外交困。 如果我們把楊偉強放在TCL集團里看,結合TCL電腦業務的前世今生,結合整個PC業界,會發現楊偉強的失敗,不僅同其家電出身有關,也同其個人領導能力的薄弱,以及戰略上的偏失都有一定關系。 突然間的幸福 楊偉強或許想不到,在這之后的9年里,3C融合依然只是個夢想,而他再也沒抵達過事業的高峰。 1998年3月2日,31歲的楊偉強履新TCL致福電腦有限公司總經理一職。這個職位對楊偉強來說來得有點突然。 幾個月前的公司“年飯”上,李東生宣布要進軍電腦業務。有同事向楊偉強打聽新興業務的負責人選,但他對此一點興趣都沒有?擅\偏偏跟他開了玩笑,幾個月后,李東生找到了他,并給了他電腦總經理的高職。 楊偉強,計算機專業出身,曾在IT行業工作5年。不過,楊職業生涯的輝煌期卻是在電視領域。來到TCL后,僅僅3年工夫,楊偉強就從河南一普通的銷售員做成了TCL全國版圖內的電視銷售冠軍和TCL新進大學生的標桿。 “如果TCL一個全新的產業,在我的手里開始締造,完全從零開始,從一張白紙建立起來,這對我的人生歷練和歷程,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世事輪回,楊偉強又同IT交道了。這個新興的業務被賦予了戰略意義,是TCL集團3C戰略中的重要棋子。在李東生看來,3C融合勢不可擋,電腦、電視、手機最終將融為一體,要想在未來制勝,就必須齊頭并進。 此時的楊偉強或許想不到,這之后的9年,3C融合依然只是個夢想,而他再也沒抵達過事業的高峰。 楊偉強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與外來團隊的融合。 缺乏PC根基的TCL,在進軍PC時,選取的辦法是聯姻臺灣PC代工廠商致福,成立合資公司TCL致福。這場“婚姻”始于1998年1月22日,雙方各出資2500萬元,各占50%股份。TCL選派總經理,致福選派法人代表、董事長,以及常務副總和財務副總。在公司的具體運營中,雙方摩擦不斷。楊偉強不喜歡這種被掣肘的感覺,并向李東生匯報TCL在合資公司的被動情況。 合資一年半后,李東生收購了對方的股份,讓合資企業變成獨資子公司,TCL對電腦公司取得完整的控制權。TCL致福電腦有限公司也更名為TCL電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TCL電腦”)。 失敗的“狼種” “也許是TCL強烈的狼性文化,始終無法留下那些不同的狼種,自己狼群中長大的孩子才一脈相承。” 與致福合作的破裂,也讓TCL失去了專業的電腦人才。 楊偉強自認根基淺,難當重任。他曾對記者說道:“我很清楚自己幾斤幾兩,我清楚,一定要在業界請到比我更資深的人才行,在更資深的人來之前,我只是客串一下!彼垇淼牡谝粋資深人士是打工女皇吳士宏。 1999年,吳士宏離開了老東家微軟,楊偉強趁機向李東生推薦了吳士宏。是年12月,吳士宏高調加盟TCL,做了楊偉強的頂頭上司。好景不長,吳士宏閃電辭職。楊偉強再次掛帥。此后,TCL電腦不斷陷入人事動蕩的深淵。 2003年,TCL又通過收購筆記本廠商WINBOOK的方式介入筆記本領域。WINBOOK是國產筆記本的鼻祖,當初被收購的還包括WINBOOK的創始人劉東援及管理團隊。但雙方文化和價值觀沖突過大,最終,劉東援離開了TCL。 2004年2月,原美格顯示器高管俞翠薇加入TCL電腦,但在大刀闊斧地改革了3個月后閃電辭職。2004年6月,原聯想筆記本的主力軍趙鵬攜聯想部分成員再組筆記本團隊,但與TCL原團隊很難融合,4個月后轉投清華同方。2004年11月,深圳世和資訊有限公司董事長萬山與TCL筆記本部合作,掌管筆記本業務,6個月后,雙方不歡而散。 在TCL電腦公司的諸多過客中,既有專業的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方面的精英,又有電腦上游產業鏈顯示器和電腦操作系統方面的人才,共同的是,這些人才均因不適應TCL的文化而離開。 據悉,TCL電腦的骨干基本來自母公司,受母公司文化的影響根深蒂固,外來文化很難融合進去。離開TCL兩年后,俞翠薇曾分析道:“也許是TCL強烈的狼性文化,始終無法留下那些不同的狼種,自己狼群中長大的孩子才一脈相承! 而有關自己跟TCL不合拍之處,俞翠薇總結道:“上班頭10天,我把部門的KPI指標提升了25%,一個月后我才知道那是大家工資考核的依據,我知道我觸犯民生了;上班頭20天,我顯明了我的渠道策略,減少筆記本渠道管理流程,重點突破幾大城市,總部高管下派,雖說當時也增加了一些代理商,但明顯與原來渠道管理體系會合得很辛苦,我知道我觸犯體系了;上班頭30天,我又提出了產品策略,我知道我動了劉東援的奶酪了;上班45天,我提出把當時最火的寬屏給消費者‘千人試機’的方案,這明顯與當時TCL穩定的企業文化不相融,我違背了文化。” 也有TCL內部人士認為,造成這種動蕩不安局面的原因主要是領頭羊楊偉強領導能力的欠缺。對引進的高管,楊偉強的耐心和寬容度也顯得不太夠。俞翠薇曾對她眼里的“少帥楊偉強”建議道:“(外來人才)如若空降,請給他們土壤和第一桶水,他們都是外來狼,他們需要在新的狼群中找到自己! 這些引進的高管進駐TCL時,也常帶著各自的“兵馬和彈藥”,造成的最大惡果是派別林立,內部資源整合困難。一位曾與TCL電腦有過合作的公關公司負責人告訴《英才》記者:“給他們(TCL電腦)做套傳播方案很辛苦,需要同時得到他們各個事業部諸多負責人的肯定。他們為了各自利益爭論不休。” 集團的孤家寡人 “當創新還沒有成功的時候,你是在透支母體以前對你的信任,透支一旦超過忍耐限度,你就會被干掉! 在集團內部,楊偉強有點像孤家寡人。 TCL集團的布局中,電視是重中之重,是核心。TCL電腦作為3C的一環,集團決策者當初自是希望在功能上將來能為同電視的融合積淀技術基礎;在渠道上,能與電視銷售共享平臺,在原材料采購上,能與電視發揮規模效應,降低成本。 TCL電腦初始,也是按著這個美好愿望去走。 從1998—1999年,TCL集團一直致力于打造TCL航空港——各個事業部全是航空公司,其產品全要放到航空港平臺上銷售。TCL彩電在各地的分公司很自然地就成了TCL航空?珊芸,航空港的弊端就顯現了,做彩電和做電腦很不同。 回顧歷史,楊偉強分析道:“我們和彩電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業務方式、管理方式,甚至花錢的方式都不一樣。到時候,我們要加班,人家(彩電方面工作人員)正常下班,顯得很不合拍。對產業的理解,對人的理解也不一樣。” 此外,用家電渠道賣電腦也行不通。TCL電視的品牌效應并不能延伸到電腦方面,消費者對做家電出身的TCL總是心存顧慮。消費者也更習慣在專業的電腦賣場選購電腦。TCL的當務之急是進入主流的電腦渠道。同集團相關人員進行激烈爭執,楊偉強終于脫離了航空港,自建了渠道。這種“獨立”,讓楊偉強和TCL電腦背上罵名,“彩電各地分公司對我的舉動非常不理解,都用異樣的目光看我! 在產業鏈條的采購上,電腦和彩電很難共同采購。這畢竟是兩條完全不同的產業鏈,TCL在彩電供應鏈上的強勢地位并不能延伸到電腦上來。電視和電腦的零配件,除了液晶面板外,基本沒什么雷同之處。即使是液晶,因尺寸大小不同,供應商通常也不一樣。而電視和電腦功能融合時代依然沒有來。 可以說,除了資金外,TCL集團在切入電腦業時并沒多少優勢,反而讓TCL電腦跟專業單一的電腦廠商相比,有了更多束縛。 雖然楊偉強并沒實現集團的戰略,不過同集團大老板李東生的溝通還算順暢。多年來李東生一如既往地信任他。清醒的楊偉強也明白這種信任最終必須以業績來支撐。楊曾坦言道:“當你在做一項對于你原有母體全然不同的新產業時,你必須不斷地去教育和影響你的母體,并且,用好你的母體對你儲蓄的信任。當創新還沒有成功的時候,你是在透支母體以前對你的信任,透支一旦超過忍耐限度,你就會被干掉! 或許正因為楊偉強的“獨立思考”,在TCL內部的會議上,楊偉強發言總是遭到一些務實者的批評:“他好空談,不切合實際,說話也沒邏輯! 走偏的營銷至上 楊偉強錯在不該把作為“甜點”的差異化產品當成“主食”。 據TCL內部人士向《英才》記者透露,楊偉強在擔當電腦掌軍人物時,盡了很大的力,讀了大量有關戰略的書,他的辦公室總是掛著一些人生格言。以至于楊偉強每次面對媒體采訪時,都會忍不住拋出自己的新理論。 盡管意識到做電腦不同于做電視,盡管被人認為試圖另立門戶,TCL電腦依然流著TCL的血液,那就是營銷至上。其結果就是讓楊偉強的戰略偏向營銷。 從楊偉強引進的人才來看,無論是吳士宏還是俞翠薇,都是營銷揚名的女將。TCL電腦不少中堅力量來源于TCL電視,均是營銷高手。在內外力量的作用下,TCL電腦熱衷于不斷造概念,爭第一。如國內第一個采用P4處理器,第一個推出女性PC,第一個推出游戲PC,最堅挺地倡導寬屏筆記本,提出電腦家居化概念,推出彩色PC,等等。 可以看出,無論高管如何走馬燈般地換,TCL這種營銷策略一直在延續著。楊偉強將之稱為“差異化”戰略。TCL電腦的一位中層告訴《英才》記者,PC產品進入同質化,競爭過于血腥,后來者必須走差異化路線,TCL電腦的差異化主要定位于城市白領消費群,定位于中高端。 當引進的人才紛紛離去時,孤家寡人的楊偉強終于從戰略的高度走下來,親自抓執行,側重的則是營銷渠道。“在剛接手筆記本的半年間,我拜訪了七八十個賣場,筆記本渠道經銷商見了不下幾百個! 楊偉強接手筆記本業務時,已是2006年。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筆記本品牌建立最好的時光已經過去。不過,在楊偉強眼里,這正是筆記本最好的時光,是TCL筆記本翻本的元年。這一年,他做了不少大投入:大區賣場投入2000萬,地市推廣投入2000萬,網絡媒體投入2000萬,研發投入4000萬,張靚穎代言推廣1000萬,渠道預設獎金不下1000萬。 只是誰能料到,這些投入最終變成了巨虧的源頭。2007年7月,TCL集團更改了原定為電腦業務增發募集1.5億元資金的用途。缺少錢后,正在發力的TCL筆記本不得不暫時緩下來,過去投入的成本遠沒收回來,反而巨虧了5000萬。 在這種情況下,楊偉強再次啟用了老招數,尋找外援,引進戰略投資者。據此,坊間不斷流傳TCL電腦業務尋找買家,將被出售的消息。鐵定要打翻身戰的楊偉強公開辟謠,并喊出了“十年再造一個聯想”的決心。孰料,話音剛落,楊偉強自己卻掛印而去。 在TCL內部一些人看來,楊偉強此番的下課是必然。資源傾向于營銷的后果導致TCL電腦產品研發一直很弱,產品力始終上不去,而電腦業的立足點恰恰是產品力。 分析人士指出,PC作為耐用品,對大多數老百姓來說,還是屬于大投資。消費者在選擇時,重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遠甚于外觀。花里胡哨的營銷最多贏得少部分消費者,他們的數量遠不足以支撐一個公司的發展。PC產業是典型的規模效應,產業分工很成熟,只有足夠的規模才具有產業話語權,才能在產業鏈上下游中拿到最具價格優勢的相關配件和服務,才能提供質優價廉的產品。 其實,在下課前夜,楊偉強也意識到這一點。他最后一次以TCL電腦負責人身份接受采訪時反省道:“從戰略上來看,TCL電腦缺乏的是產品力。設計要強,必須要建立在很強的產品力基礎上才行”,“我們其實缺的不是錢,而是資源,是對上游的控制力、對產業縱深的控制力! 有分析人士給TCL電腦開藥方,放棄中高端市場,這里積聚太多的跨國公司。猛攻農村市場,廣闊的農村,市場空間很大,那里的消費者對TCL品牌認同度會更高,也不太介意其家電出身。 楊偉強錯了,錯在不該把作為“甜點”的差異化產品當成“主食”。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