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吳姝:我和“諾貝爾”有個約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0日 14:37 《中國商人》雜志
文/本刊記者 李興 1999年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市音樂廳內,當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獎儀式上,瑞典皇家科學院將大獎授予了被稱為“歐元之父”的羅伯特·蒙代爾。盡管瑞典皇家科學院用長達7頁的贊詞也難掩這份遲到多年的尷尬,但蒙代爾并未在意太多,在他心中此刻關于東方的那個夢更加深了一步。 此時此刻,遠在千里之外的東方,一位剛過而立之年的中國姑娘,正在北京的大學校園進修課堂上做著“起飛”前的最后準備。這位大學畢業(yè)后從服裝銷售員一路走來并最終實現(xiàn)掌控上百家連鎖服裝銷售店的年輕人正在盤算著如何釋放自己充滿挑戰(zhàn)與超越的人生激情。 “那時的我,好像從沒有想過失敗,想到就做,幾乎是毫不猶豫。”坐在號稱中國第一村、中國硅谷的中關村腹地——中國電子大廈10層的辦公室里,一雙閃亮的美麗眼神熠熠生輝。映襯在身后巨大的塔吊和矗立的高樓、夏日醞釀的風云之中,你會覺得,這里仍然在不斷生長著一種力量,一種勇往直前、無法扼制的沖動,而且這種沖動是美麗的,經過一個會說話的眼睛加上那沽沽流出的敘述。 在北京八月越來越濃的奧運氛圍中,我分明感到了世界在北京和北京向世界的快速小跑。這一切感覺,都源于與這位年輕女商人的邂逅。 “冥冥中,我就像和諾貝爾有個約會!”說完這些,她笑了。這位一心約會諾貝爾的女商人就是吳姝,蒙代爾國際企業(yè)家大學的董事長。 尋夢諾貝爾 “昨天剛剛送走他。”吳姝說的他,就是蒙代爾。 這是個有趣的老頭,在吳姝眼中,這位70多歲的老人是那樣的充滿故事與戲劇元素,一如他們倆最初的偶遇一樣讓人總想探究得更多。 總有人問吳姝,如何“攀”上這位在國際經濟舞臺上如此聲名顯赫又口碑遠揚的大師的? “是那封電子郵件起了作用,”吳姝的語氣并沒有太多的激動,但三年前,顯然那個吳姝是相當激動了一把。 那是2004年春天,時任海淀區(qū)政協(xié)委員的吳姝正在做著進軍教育的夢,為了提交一個關于把中關村辦成世界級教育中心的提案,吳姝提出了一個宏大的設想。 在吳姝眼中,北京不應該僅僅是一座旅游城市,更應該是一座學習型的城市,為此,中關村應該擁有一個“世界級的學習廣場”,這個廣場應該有世界500強每周論壇,世界上優(yōu)秀的企業(yè)家到北京來參與和對話將使中國成為世界矚目的中心,并可以讓中國企業(yè)家近水樓臺先得月,從而實現(xiàn)北京的城市定位轉型,體現(xiàn)中國的智慧型城市代表。這個提案受到了海淀區(qū)政府的重視,并曾組織過多次活動。 在這個龐大的計劃中,吳姝設想了一個環(huán)節(jié),那就是企業(yè)家培訓中心。為了細化提案,吳姝在尋找資料論證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網(wǎng)上一條消息,其中提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蒙代爾先生曾在人大演講時透露,他希望在中國建造一個類似于倫敦商學院那樣的頂級學校。看到這條消息,吳姝的第一反應是看日歷,2004年5月,這天離蒙代爾先生提出這個希望的時間已經過去了9年——不幸的是,蒙代爾心愿還未得償,幸運的是,吳姝覺得自己看到了希望。 于是,吳姝馬上寫信給蒙代爾先生,表達了要成立一個國際型企業(yè)家大學的愿望,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你不怕蒙代爾先生看都不看一個普通中國商人的來信嗎?”記者問道。在國際經濟學界,流傳著這位經濟學家不看信的一些經典故事,比如他曾當選美國計量經濟學院士,但因為他根本沒拆信,所以對此榮譽竟全然不知。另一則故事是講他擔任《政治經濟學學報》主編期間,由于經常懶得看稿復信,使這份學術刊物最終慘遭倒閉。 “我當時并沒有想那么多,我只是想,我是幫他實現(xiàn)愿望的,為什么要拒絕我呢?”吳姝的話讓人找不出一絲的底氣不足。 沒想到,奇跡真的出現(xiàn)了,不到一個月,蒙代爾先生便回信并欣然接受了這個從未謀面的中國年輕女士的建議。用蒙代爾先生的話說,“那是一封熱情洋溢的信,吳姝建造學校的夢想深深打動了我。” 那是一段黃金組合期,吳姝從接觸蒙代爾到起名、審批,最終在人民大會堂舉辦成立儀式,一共只用了短短的6個月時間。一個以諾貝爾經濟學家的名字加上兩個本該限定使用的通用名“國際”和“企業(yè)家”組成的大學就這樣呱呱墜地了。誰也沒有想到,這個看似華麗到讓人不敢想像的故事后面,竟然只是緣于一次素未謀面的夢想偶遇。 兩個投映在對方 “波心”里的夢想最終成就了無數(shù)中國商人的夢想。 溯夢黑土地 快人快語的吳姝像一只小燕子,從故鄉(xiāng)黑龍江松嫩平原腹地的大草原上起飛,一路飛過白山黑水,飛過不斷長大的夢想。 吳姝的家鄉(xiāng)是全國著名的奶牛之鄉(xiāng),有著據(jù)說與澳大利亞的墨爾本、美國的德克薩斯州同屬于世界三大優(yōu)質草場的草原。就像泡沼濕地中叢生的野生蘆葦一樣,吳姝最初的夢想醞釀的都和藍天有關。 “小時候想當飛行員!”吳姝覺得在天上飛一定是特別過癮的一件事。在故鄉(xiāng)的林海草原中穿行,藍天上總會掠過鵪鶉、百靈,如果能像鳥兒一樣,到自己想要去的任何地方該多好呀!少女吳姝從小就樹立了一個看起來好像難以企及的夢想。后來的求學生涯慢慢在她心中促生了更多的夢想,比如律師夢,而最終,進入大學讀經濟管理的她發(fā)現(xiàn),自己追求的是成為董事長,執(zhí)掌自己的企業(yè)。 當這種念頭越來越強烈時,吳姝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選擇。大學畢業(yè)后她沒有去找工作,而是直接為自己打工,開始了賣服裝這種別人認為不該是大學生干的活。 “我并不是為了賣服裝而去賣服裝”,坐在自己辦公室落地長窗前,吳姝掃了一眼窗外的中關村午后。“我是沖著自己喜愛服裝并有意把服裝做成事業(yè)而去賣服裝的。”事實證實了她的眼力。吳姝很快便從賣服裝變成了設計服裝,當自己設計的服裝引領著當?shù)氐臅r尚潮流時,財富便自然而然嘉獎了她當初無悔的選擇。 正如當初不顧父母反對創(chuàng)業(yè)一樣,幾年后,從服裝、板材等貿易中收獲頗豐的吳姝突然從東北收兵殺進京城。 “那時,我其實已經看好了教育事業(yè),但因為了解不多,于是便直接來到北京,進入清華學了起來。” 在北京,吳姝把當時熱門的企業(yè)培訓課摸了個透。她發(fā)現(xiàn),大學的MBA、EMBA班雖然名氣很大,但實際上卻有著與實踐脫節(jié),難以適應中國企業(yè)現(xiàn)狀等問題。于是以幫助企業(yè)發(fā)展為核心的企業(yè)家大學夢就這樣越來越清晰了。 從實業(yè)到辦學,從飛翔夢到教育夢,在吳姝年輕的心靈中,變化帶來了激情與動力,挑戰(zhàn)鼓動著不斷進取的腳步。 吳姝說:“讓人真正快樂的肯定不是金錢。盡管有變化,但實際上我所追求的是不變的,那就是激情,不管是事業(yè)也好,生活也好,只有激情是我生命的主角。” 于是當年輕企業(yè)家社會責任的民族之夢、企業(yè)家辦企業(yè)之家的實踐之夢與來自大洋彼岸的諾獎之夢,這三個夢交集時,重合的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 多年來的尋尋覓覓,這只黑土地上起飛的小燕子,終于在這個國際化的大舞臺上找到了一個可以令她感到極度舒展和激情張揚的駐足處。 筑夢中關村 在中關村,吳姝所在的中國電子大廈是一個具有地標意義的地方。東有全國人民都知道的電子商品集散地,比如海龍、鼎好、太平洋大廈等,西有知識集散地之稱的中關村圖書大廈、第三極書局。而北邊,正是清華、北大——在某一方面,是吳姝的蒙代爾大學如今的競爭對手。看起來有趣的是,吳姝所處的位置正有點左擁北大、右擎清華的味道。 對于是否有這樣野心的猜想,吳姝并沒有去證實。但透過蒙代爾國際企業(yè)家大學的短短不到三年的歷程,卻分明發(fā)現(xiàn),這是一家有著國際“野心”的大學。 在蒙代爾企業(yè)家大學,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蒙代爾先生、羅伯特·福格爾先生等8 位諾貝爾獎大師同時受聘為教授,柳傳志、段 永基等企業(yè)家及多位經濟管理學專家擔任授課教師,豪華的師資背后,更有著更高的立意。 “我們辦學一直強調的是幫企業(yè)家一起成長。”吳姝說到這里加快了語速。“比如上周,我們剛從河北回來,帶著我們的企業(yè)家學員完成救助貧困學生的工作,同時也是我們校友會的成立儀式。”短短兩年多,蒙代爾國際企業(yè)家大學已經培養(yǎng)企業(yè)家學員400多人,還有更多的學員參加了短期培訓。如果說,幫助企業(yè)建立社會責任感是順應國際潮流,那么,關注中小企業(yè)的融資、市場機會以及企業(yè)家的個人成長、社會地位、演講能力、應對國外媒體等能力,就幾乎是不少培訓機構難以抵達的領域。新近成立的設在北京金融街的蒙代爾大學金融學院,正是幫助中小企業(yè)融資的一招。 2005年的那個春天,是吳姝最難忘的時刻,當時,由蒙代爾國際企業(yè)家大學承辦的諾獎大師與企業(yè)家對話活動吸引了全世界目光,8位國際經濟大師全都參加了論壇。隨后在頤和園聽酈館,當華麗的晚宴盛大進行時,吳姝好像陷入了令人眩暈的幸福之中。當來自政界、商界的著名人士包圍著吳姝和她年輕的蒙代爾大學時,世界好像就在腳下,一切都那樣美好。 盡管擁有一個看起來超乎尋常、夢幻般的開局,但在吳姝的眼中,事業(yè)還僅僅只是在一步步拓展,因為她明白,知行合一是很高的目標。吳姝說,人的高度自己掌握不了,但可以掌握自己的寬度,正如拿破侖都統(tǒng)一不了歐洲,但蒙代爾卻做到了一樣。 在吳姝的遠景計劃里,她想在北京建立一個諾貝爾工作大廈,讓那些諾獎獲得者們把實驗室、工作室都搬到中國來,搬到北京來。這樣,世界就會有更多的關注中國的目光,也就會讓世界的聲音為中國說話。更關鍵的是,有更多的中國優(yōu)秀學者可以貼身求教于諾獎大師。 “如果能實現(xiàn)這個計劃,中國人離諾貝爾獎還會遠嗎?” 在吳姝的夢想中,讓“諾貝爾”為中國工作才是她真正的“寶貝計劃”。
【發(fā)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