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閑人于謙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 16:52 中國新時代
文/本刊記者 陳益鋒 提要:“德云社大部分演員都是德綱的徒弟,只有我們幾個人不是,所以他所有的徒弟都叫我干爹。真正成為一家人,所有的問題都好說,哪怕打起架來,關上門都好商量,畢竟是一家人。”于謙認為這也是提高團隊凝聚力的一種樸實的好手段 拜師儀式開始了,大弟子何云偉抱著于謙之子于云霆,與曹云金、欒云平、孔云龍5位師兄弟一字排開站好。按照行規,先是拜見他們的引師李菁、保師劉際和代師于謙,隨后才是他們的師傅郭德綱以及師娘王慧。 鞠躬替代了跪拜,但是禮物是不能少的。徒弟們用一枚金戒指表明自己的孝心,而他們也得到了師傅的禮物——一把扇子、一塊醒木以及兩塊手絹等傳統相聲中的重要道具。因為于云霆太小拿不了禮物,于是當爹的于謙代領,引起現場一片笑聲。 在一場異常熱鬧的拜師儀式上,郭德綱正式收下了于謙半歲兒子做徒弟,顯然,郭德綱與自己的捧哏搭檔于謙的關系因此變得更為親密。 應該說,年歲稍長的于謙已經被看作是這個相聲企業團隊中一名不可或缺的“副舵手”,但在德云社內部,于謙的職位以及身份,仍是頗為特殊。 除了給郭德綱做搭檔,于謙在德云社中并沒有擔任具體的管理職務,得閑時,于謙還會抽空忙于自己的影視事業。 于謙說,“我的角色應該算是一個先進工作者吧,因為我喜愛、專心投入相聲,服從領導安排。”但對于自己的角色定位,于謙對《中國新時代》坦言,“要說自己是技術骨干吧,我也帶動不了誰,只能是管好自己。” 盡管沒有明確的職責,但何云偉、曹云金等人對于謙卻非常尊重,每次見面都直呼“干爹”。于謙說:“德云社大部分演員都是德綱的徒弟,只有我們幾個人不是,所以他所有的徒弟都叫我干爹。”其中,更深一層的意義在于,“真正成為一家人,所有的問題都好說,哪怕打起架來,關上門都好商量,畢竟是一家人。”從管理學上看,于謙認為這也不失為是提高團隊凝聚力的一種樸實的好手段。 在郭德綱的廣為流傳的段子里,有這么一句話,“不認識于謙的人,那肯定都沒有吃過豬肉。”其實,于謙在2003年才認識郭德綱,并在之后不久開始與他合作,直到2005年1月,張文順先生因為健康原因不能繼續在北京相聲大會的常規演出,于謙才開始成為郭德綱的固定搭檔。 在此之前,從十二歲時就考入北京市曲藝團“團帶班”學相聲的于謙,1985年畢業后雖然一直在北京曲藝團工作,但他卻有十幾年不登臺表演相聲,一直忙于電視劇、小品的表演,甚至還到北京電影學院讀了幾年書。 盡管于謙并沒有趕上郭德綱“三進”北京時候的艱苦奮斗階段,但他對郭德綱對德云社一直很感激,因為與郭德綱的合作,才把他的工作重心又拉回到相聲圈——“如果不是郭德綱,我也就不干相聲了。” 在于謙看來,郭德綱的相聲得益于“他對傳統相聲的理解要比一些人更深一些,他對相聲的追求、努力、付出的辛苦也要比別人更多一些;他的天賦要比別人更多一些。因此他才能底蘊深厚,長使長新。” 對搭檔郭德綱的個人評價,于謙一連用了幾個形容詞——“很敬業,很執著,很聰明”,于謙說:“郭德綱之所以能找到市場的點,完全出于他的執著,在最不景氣的時候能夠堅持下來,關鍵是他酷愛這一行,沒人關注沒關系,因為搞藝術,要有玩的心態,否則,絕對堅持不了十年。”在對待藝術的心態上,于謙感覺自己與郭德綱“兩人差不多”,因此,德云社日常的工作,“每個人分工不同,業務上沒有分歧,我們兩人對相聲的理解基本一致。” 沒有固定的辦公室、沒有過于明確的職責分工,德云社目前卻是經營良好、生意火爆。“德剛雖然沒有系統的管理理論,但他能把藝術和市場的結合點拿捏得比較好,這也是德云社火爆的主要原因。”于謙感慨,在藝術圈里,主要是要把握市場,把市場和藝術糅合在一起,這是最難的一個點。 由于一直受到觀眾與市場的熱捧,德云社的生意愈加繁忙,每天的時間都是由經紀人王海來安排,而對于演員的培訓工作則更多的是郭德綱的職責。 “演員是一個自由職業者,尤其相聲演員,最多兩個人,一般沒有集體觀念,自我意識比較強,個人比較隨意,領導也不好管,只有家族式管理,我以一個家長的身份出現,你必須聽我的,因此這種方式是比較合適的。”于謙表示,“目前在相聲行業中,我還沒感覺到這種家族式管理方式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因為相聲產業畢竟還處于低谷,目前覺得這種方式的效果比較好。” 除了在相聲上與郭德綱志同道合,于謙的業余愛好也和郭德綱相仿,兩人都喜歡“養點小動物”。郭德綱在北京郊外租地養狗、養孔雀,于謙幽默地說,“我養寵物的那塊地就和德綱的地挨著呢!”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