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習近平浙江經驗:力促轉向又好又快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5日 01:59 第一財經日報
宗新建 “‘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浙江必須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脫胎換骨,進行改造。”在2004年12月20日的浙江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指出,這些矛盾實際是浙江經濟發展增長方式粗放、產業層次低下等積弊的反映。彼時,他正式發布“動員令”:痛下決心,以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精神推進經濟脫胎換骨 “中央認為,習近平同志擔任上海市委書記是合適的。”3月24日下午,上海市召開黨政負責干部大會,中組部部長賀國強如是表示。 一切似乎沒有先兆,就在當天上午,寧波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揭牌,習近平還以浙江省委書記的身份給揭牌儀式發去了賀信,寄語寧波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鯤鵬展翅搏長天”,并稱該高新區的成功升級對于“促進(浙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將起到重要作用。 “這是習近平作為浙江省委書記最后的公務活動。”浙江省政府一位人士說。 “習書記在浙江的幾年是浙江實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最重要的幾年,在中央的宏觀調控背景下,習書記‘八八戰略’、‘五大百億’工程等的重大決策,促使浙江經濟實現了又好有快的增長,其中GDP翻了一倍多。”上述浙江省政府人士評價說。 受命于“重生”之際 2002年9月,習近平從工作了17年的福建省調任浙江,兩個月后出任浙江省委書記。“浙江的經濟這個時候已經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發展水平處在全國的前列,但和其他省份一樣,開始面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亟待重生。” 這位浙江省政府人士說。 根據浙江省統計局2003年1月份公布的數據,據測算,2002年浙江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7670億元,比上年增長12.3%,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好于全國平均水平。但用地指標不足和工業用地價格過高、部分工業園區存在著布局和規模不合理甚至變相圈地苗頭、房地產價格不斷攀升等“癥狀”已開始漸露端倪。 這種端倪在2003年似乎開始暴露得更為充分。這一年,浙江GDP突破萬億元大關,但部分生產要素供應趨緊、銀行貸款增長過快、部分行業部分地區低水平重復建設有所抬頭、糧食等部分商品價格上揚,對該省經濟發展影響比較大。 2004年,浙江人似乎更是陷入了一種“捉襟見肘”的窘迫,施展不開手腳,最能說明這種窘迫的,是兩份報告:在歲末總結之際,浙江省經貿委和省統計局聯合發布《浙江省能源利用狀況白皮書》,省統計局也公開了該局完成的《浙江GDP增長過程中的代價分析》報告。 這兩份報告自曝“家丑”,前者第一次全面反思高能耗經濟增長方式帶來的“困境”,后者全方位展示了浙江GDP高增長所帶來的負效應:耕地銳減、能源瓶頸、環境污染加劇、投資代價趨大。 “‘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浙江必須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脫胎換骨,進行改造。”在2004年12月20日的浙江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指出,這些矛盾實際是浙江經濟發展增長方式粗放、產業層次低下等積弊的反映。彼時,他正式發布“動員令”:痛下決心,以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精神推進經濟脫胎換骨。 “實際上,在2003年的年中,習書記就提出了主動接軌上海,加快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等的‘八八戰略’。”上述浙江省政府人士說,這可以說是拉開了浙江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序幕。他表示,在那幾年,習書記幾乎有1/3的時間在各地調研,在廣泛的調研中,浙江經濟中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開始暴露,具體的針對性的舉措也開始被一一列上了時間表。 “走出去和引進來” 也就是在2004年的這次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對經濟發展中的“速度”一詞公開了自己的理解。他說:“戰略機遇期是我們判斷經濟發展形勢的最大前提,且只有20年,可能更短,必須爭分奪秒。速度本身沒有錯,關鍵在于不浪費資源,不犧牲環境。” 在幾天后的浙江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又對“速度”進行進一步闡釋,要看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是指導性、預測性的,可根據經濟情況變化進行調整,“各地必須徹底改變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指標觀念,實事求是地確定本地區的預期增長目標,防止盲目攀比速度,更不要層層加碼”。 “習書記的這兩段話是有深刻含義的。通俗一點,就是要讓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浙江省經貿委一位官員對《第一財經日報》如此闡述。他認為,就是在這個“又好又快”觀點的指引下,浙江的經濟這兩年來才取得了質的飛躍。 習近平同時也提出了如何實現這種“速度”的舉措。2004年底,他在公開場合明確表示,浙江2005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是“跳出浙江發展浙江,進一步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鼓勵企業到省外投資建立糧食、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在外浙企投資浙江相關領域的步伐也正在加速”。 “浙江商人近幾年在省外投資的加速,與政府的鼓勵和‘跳出浙江發展浙江’的心態不無關系。”上述浙江省經貿委官員說,其與很多在省外發展的浙江商人的交流中,對方都很明顯地表現出一種做強做大后要繼續回到浙江的心態。而在此前的2002年和2003年,浙江省政府層面還一度為民資外流和企業外遷憂心忡忡。 “正是反哺等經濟一體化良性循環現象的出現,打消了政府的這種疑慮,并為此還專門提出了‘跳出浙江發展浙江’的新概念。”該官員說,目前400萬走出浙江投資的浙商,年產品銷售額逾萬億元,相當于再造一個浙江(浙江2004年GDP為1.1萬億元),而近年來,省外浙商通過各種形式“反哺”浙江的資金累計已近5000億元。 “浙江是資源小省,卻是市場大省。”浙江建龍鋼鐵集團董事長張偉祥曾對本報記者表示,“市場的因素恰恰是浙江最吸引投資者的地方,這也是很多浙商‘跳出浙江’又回頭‘發展浙江’的原因。” 產業轉型與“騰籠換鳥” “既不能增加資源和環境的消耗,又要以一定的速度把握戰略機遇,浙江唯一的出路就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產業轉型,即‘騰籠換鳥’。”上述浙江省經貿委官員說。 “騰籠換鳥”這個由習近平提出的詞匯,目前在浙江乃至長三角都已經深入人心。按照習近平在多種場合的公開表態,這個詞原本主要指向浙江民營經濟的升級換代:挪開“死鳥”,提升“老鳥”,增加“新鳥”。“死鳥”指的是納不了稅、交不了排污費和發不出工資的企業;“老鳥”是行業內能繼續生存的企業;“新鳥”則是吃得少、產蛋多、飛得遠的高新技術產業之“鳥”。 2003年1月份,在浙江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首次提出了“五大百億”工程,具體包括“百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百億信息化建設”工程、“百億科教文衛體建設”工程、“百億生態環境建設”工程、“百億幫扶致富建設”工程,涉及經濟發展、社會事業、可持續發展、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 習近平當時表示,五大“百億工程”充分考慮了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從根本上說也是造福百姓的工程。據有關部門測算,“五大百億”工程建設在2003年~2007年間總投資將達到3000多億元,年均投資600多億元,約占浙江每年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的1/5,每年將為全省經濟增長貢獻兩個百分點以上。 浙江省經貿委官員回憶說,在2004年的那次浙江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又提出了浙江經濟“騰籠換鳥”的決策,以促使浙江全面實施產業轉型,隨后,該省的一系列產業技術革新都圍繞此進行—— “正是包括‘五大百億’工程在內的一批大項目的上馬和前所未有的產業升級、技術革新力度,進一步增長了浙江經濟的發展后勁,順利實現了轉型。”浙江省經貿委官員說。 習近平 ●1953年6月生于北京,陜西富平人 ●1974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清華大學工程化學系大學普通班畢業,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在職研究生,法學博士 ●曾任河北省正定縣委書記,福建省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寧德地委書記,福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1993年9月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1995年10月任省委副書記、福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1999年8月任省委副書記、副省長、代省長 ●2000年1月在福建省九屆人大三次會議上當選為省長。后調任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 ●2002年11月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 ●2003年1月當選為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7年3月,中共中央決定習近平任上海市委委員、常委、書記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