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傅成玉:不打無準備的仗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 13:34 《中國企業家》雜志
“如果我們把沒有成交定義為失敗的話,那么這個失敗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文/本刊記者 鐘加勇 有東北人的剛毅,有國際化的視野,有國資背后的支持,他勇于斥資185億美元發動了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海外并購。他就是曾獲美國南加州大學石油工程碩士學位,在中國石油行業擁有逾30年經驗的中海油董事長、CEO傅成玉。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中海油2005年對美國尤尼科公司的并購在最后時刻放棄了,但是這并不影響傅成玉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英雄,因為“他過人的膽識開啟了一個新時代”。——這是美國《時代》周刊給他的評語。 面對因為失敗而獲譽的問題,傅成玉有著獨到解釋:“如果我們把沒有成交定義為失敗的話,那么這個失敗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財富。首先是我們在資本市場上,我們的股東沒有人有失敗,因為我們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是規范地按照國際游戲規則和我們的競爭對手打了一仗,我們這一仗沒給中國企業丟臉,我們在40天當中給我們的股東市值增加了70億美元。” 2006年,擁有500億注冊資本和37000名員工的中海油并沒有停止走向世界的步伐。今年1月9日,中海油與南大西洋石油有限公司簽署協議,以22.68億美元現金收購尼日利亞130號海上石油開采許可證45%的權益; 4月20日,中海油27億美元完成了對尼日利亞第130號海上石油勘探許可證(OML130)45%權益的收購,這是中海油自海外上市以來至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外收購。 在傅成玉的領導下,中海油在國務院直屬企業中利潤排名第四,總資產排名第十一。同時,中海油被標準普爾評為A級信譽企業,并在《福布斯》雜志公布的2005亞洲企業50強中排名第八。 中國企業走出去依然是一個熱門而沉重的話題。傅成玉的深刻體會是,“成功的海外并購建立在對自己和被收購對象有深刻認識的基礎上,建立在充分的準備和可行的方案上。”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