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黃光裕的焦慮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 13:48 《中國商業評論》雜志
雖然身價登上了富人排行榜之巔,但這卻沒有給黃光裕帶來更多的喜悅,不僅如此,最近的審查風波又將黃推到眾人質疑的風口浪尖。黃究竟有什么煩惱?今后又將何去何從? -文/王吉舟 作者簡介:王吉舟,資深港股專家,頤合財經總裁 2006年,也許在黃光裕的生涯中是最尷尬的一年。首先,是黃光裕又一次榮登“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榜首,《福布斯》上海分社社長“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制榜人范魯賢表示:“在過去一年中,37歲的黃光裕個人資產幾乎翻了一番。”一時間成為輿論的焦點。 可是幾乎就在同時,《財經》爆出中國銀行北京分行牽涉黃氏家族房地產問題信貸,多位中行北京高管落馬。 也許是樹大招風的古訓重演,但是,我們想知道,對于黃光裕而言,家族惹上的信貸危機會不會蔓延到黃光裕旗下企業身上,首富能否繼續笑傲江湖? 受辱的焦慮——困擾著黃光裕 記得身為首富的黃光裕面對媒體的質問曾坦言:我不快樂。 拋開坐擁財富的數字,僅僅從事業所輻射出的信息而言,近年的黃,確實快樂不起來。 社科院曾經做過一個統計,對比發現中國著名企業家的犯罪率是世界各主要經濟體中最高的。這個潛規律折射出中國企業家的生存環境,的確令所有企業家對出名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焦慮感——成就越顯赫,失敗就越羞恥。那種等待蒙受恥辱的焦慮感,和為此不斷與命運拼搏的掙扎感,使他們的生活內容充實,但卻充滿了痛苦。 而對于黃光裕而言,焦慮的根源則另有隱情! 其家族、事業與房地產行業的牽扯,似乎永遠是揮之不去的夢靨。 2004年,筆者在一篇國美的財務研究文章中拋出一個論斷,就是國美通過連鎖零售業擠占上游貨款,來實現短融長投,在這方面國美玩到了極限。 觀察黃氏家族的地產投資體系,我們不難發現,黃光裕最拿手的把戲其實就是在零售行業和房地產行業之間搭建了一個內部融資的資金平臺,通過短融長投來吞食房地產行業的高額利潤。 自然,黃光裕的這一手做得極其隱蔽,換了他哥哥黃俊欽作為幌子,而自己正式在房地產行業登臺亮相則是在2005年初,黃光裕帶著資本市場上套現的資金,設立了國美置業。 眾所周知,房地產業是通過政府公權力釋放得以發育的最明顯行業,其中的黑幕重重。私企涉及越深,與政府、國有銀行的牽連就越多,這些往事就像一個個定時炸彈,隨便哪個爆炸,都會使場面難以收拾。 但是,房地產行業的利潤雖然豐厚,同時對資金的需求也特別巨大。而短融長投的游戲一直讓國美的資金鏈條繃得很緊。無奈之下的黃只有寄希望于資本市場來實現自己的目的,通過高估數倍自己的資產價值實現上市,玩一把高明的財務戲法來解決資金緊張問題,但是,黃卻在不經意中收獲了一個副產品——首富榜首。 對此,黃也是有苦難言。 細想一下,當年胡潤為什么把黃排在首富的位置上呢?筆者看來,絕對不是因為黃的財富最大,中國比黃有錢的人有很多。實際的原因是因為只有黃的財富是通過上市而公開披露的。并且2004年胡潤的日子遠沒有今天這般風光,當時正處于企業家與《福布斯》的雙重封殺狀態中。因此他急需創造發展自己的財富榜品牌。把黃排成首富,雖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應該也包括黃光裕本人),但可以立即收獲眼球無數。 所以黃光裕是一副無辜樣兒,也樂得坦誠相待:我的財富都是紙上的,算不得數。 但是,進了榜之后,連副總理都開始關注國美在中國民族零售企業中的價值,多次拿國美作為榜樣,鞭策那些不景氣的國有零售企業。說穿了不是國企愚蠢,而是他們辦事情必須遵守規矩,玩短融長投,玩挪用資金搞地產,玩擠壓供貨商,玩拖欠大額貸款不還,他們承受不起。 這種輿論與政治的雙重壓力,是黃光裕在謀求上市、注水財富的過程中完全沒想到的,一旦抵擋不住這些壓力,其他富豪因失敗而所蒙受羞辱的前車之鑒就將再現,黃光裕如何能快樂得起來? 司機困境與美洲杯策略——阻擋黃光裕快樂的高墻 美國的經濟學家曾經提出了一個案例,叫“司機困境”。是講在一個大型出租車隊里,汽車經常是由調度員派給司機的。車隊里既有好車,也有年久失修的老爺車,調度員可以利用他的調度權向每個司機收取一點賄賂。誰若是拒絕行賄,就一定會得到一部老爺車。這么一來,調度員是發達了,但司機們作為一個群體,面對的還是他們就算不賄賂調度員也能得到的同樣一些汽車。假如司機們聯合起來,也許可以結束這種被迫行賄的日子。問題在于怎樣才能組織起來采取行動? 司機困境完全可以解釋今天中國家電零售行業的情況。 國美、蘇寧、永樂、大中都發現了可以通過降價促銷,拉攏顧客。但是,最終的結果是,顧客是得到實惠了,但企業這個群體卻倍感傷害。假如各企業聯合起來,也許可以結束這種被迫降價的日子,問題在于怎樣才能組織起來采取行動?問題的關鍵不是顧客能從降價促銷活動那里得到多少好處,而是他們怎么嚴厲懲罰那些搞降價促銷的企業,這樣同盟才能成立。 只有擺脫這種困境,家電零售企業才能進一步發展。 于是,最大的司機——黃光裕開始行動。 2005年,黃光裕把蘇寧、永樂、大中、五星的老總請到一起,他提議組成一個五人俱樂部。甚至建議,這個俱樂部至少每個季度碰一次頭,五個人誰也不帶助手,就坐在一起暢所欲言。大家一起商量,避免在旺地重復開店,避免價格戰。大家一起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 很明顯,黃光裕想跳出司機困境。 但是,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只要大家一分開,只要大家不是一家企業,最終的博弈結果一定是重新回到困境。 事實也是這樣,從第一次會議之后,五人俱樂部就再也沒有聚齊過,黃光裕的浪漫主義情結碰了壁,家電零售的博弈各方再次陷入了死拼消耗的困境。 表1:國美電器的銷售利潤率與資產收益率都在2004年遇到天花板
盟主沒有做成,黃光裕想出了新辦法,進口高檔電器利潤率比較高,他干脆把這塊業務從頭包裝成一個鵬潤電器。但是,黃光裕的這種行為,本身并不符合經濟學的最佳策略。 西方現代企業中,優勢企業繼續保持優勢的策略是遵從“美洲杯策略”。 航海界最富挑戰的“美洲杯”帆船大獎賽有一個規律,就是處于領先地位的第一艘帆船,它的最佳策略是跟隨重復第二艘船的一切操作。這樣,它可以一直保持第一的位置。 為什么呢?因為海流和風向都是隨時隨地變化的,如果第二艘船的舵角和帆角正好處于最佳狀態,那么,第一艘船不跟隨它調整,就會被超越;而如果第二艘船并沒有處于最佳角度,但是只要第一艘船跟他的角度一致,至少不會被對手超越。因此,只要領先者采取跟隨第二名的策略,可能不會取得最好成績,但是它將永遠是第一名。 企業競爭也是如此。比如在PC領域,IBM的創新熱情,遠不如其將標準化的技術規模經營那么專注。新概念更多是來自蘋果、SUN和其他新公司。冒險性的創新是這些公司脫穎而出奪取市場份額的最佳策略,也是唯一途徑。領先者IBM跟在別人后面第二個出手有兩種好處,一是如果別人的策略被證明是成功的,你立即模仿,憑借你的龐大規模,很快就能超過創新者,繼續維持老大的地位;二是如果這個策略被證明是失敗的,你不會蒙受任何損失。 結果是,市場上的領頭羊們,只有當它們對新生企業選擇的航向同樣充滿信心時,才會跟隨這些企業的步伐,并通過壟斷優勢超越這些新手。 而國美在這個行業作為領頭羊,卻甘愿跳出來探索新的模式,可以看出黃光裕的焦慮和不自信,更折射了他快樂不起來的理由。 攜手大摩——國美的一線希望 2005年,后起之秀上海永樂咄咄逼人,規模已經接近國美的1/3。 而且,永樂得寸進尺,居然跑到國美的大本營北京來,與國美的世仇北京大中簽署了合并計劃。 上海的永樂加上北京的大中,就可以立即出現一個堪比國美的競爭對手。已經有一個蘇寧在側的國美,實在無法接受即將出現的三強鼎立的局面。 表2:中國家電零售額三強近三年競爭形勢統計。
此時黃面臨的局面就像赤壁后的曹操,心情自然不會很好。 這時候,雙方都意想不到的局面出現了。 作為永樂的戰略投資者和最大流通股東的摩根士丹利開始反戈一擊,這使得游戲結果超越了各方的預期——本來打算吞并大中的永樂,不但沒有吃下大中,反而被國美一口吃掉。 公開場合下,摩根士丹利是否認其有推手國美、永樂合并案的。 但是,我們通過策略分析,完全可以看到事實的真相。 摩根士丹利作為永樂的大股東,在永樂合并大中這個婚姻上,只可能有三種選擇:反對、支持、無所謂。 如果摩根士丹利支持或者無所謂永樂合并大中,其必定不會集中拋售永樂的股票而導致永樂市值大跌。 換句話說,摩根士丹利拋售永樂,使其市值縮水,無法繼續收購大中,就表明摩根士丹利反對這宗合并。 為什么反對自己投資的企業合并競爭對手? 只可能有兩個原因。 一是永樂的陳曉團隊已經與摩根士丹利到達了離心離德的地步,摩根士丹利不愿意繼續力挺陳曉做大。 二是摩根士丹利看到,即使力挺陳曉做大,成功收購大中,也無法改變司機困境,大家還是要繼續惡性競爭,直到賠錢關門。因為,誰也無法惡意收購國美,國美的股權結構具有黃光裕獨立絕對控制的特點。所以,不如棄永樂,投國美,反過來幫助國美收購永樂和其他企業,幫助國美一統江湖。 從摩根士丹利大量買入國美股票的跡象看,第二種情形很可能是事實,而第一種情形,從陳曉與摩根士丹利的互不理睬看,可能也同時發生了。 如果這兩個原因同時發生,那么就不難理解為何國美漁翁得利。 更重要的,摩根士丹利與國美一樣,也想促成中國家電零售行業的統一,結束困境,這使得敵意收購蘇寧的彈藥,也一次性地籌集充足了。蘇寧的股權結構,使換股收購,存在很大的可能。 表3:國美資金積累與成本在同業與上游行業各企業中的優勢統計對比。
2006年國美收購永樂的變局,和其后與摩根士丹利的合作,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黃光裕第一次如此之近的看到了統一中國家電零售行業的希望。 修繕形象——試圖跳下平衡木的嘗試 2006年10月,黃光裕高調出任中國EVD聯盟主席。 這是一件十分特別的事情。 因為,EVD作為中國家電企業對抗日本HD-DVD的下一代影碟產品,其實與國美沒有什么直接關系。首先,這個EVD聯盟主要是碟機生產企業的事情,比如TCL、新科、上廣電等都有投資EVD。黃光裕的國美沒有投資EVD一分錢,他的國美只是這些企業的下游零售商;其次,日本多家HD-DVD企業本身也是黃光裕的重要供應商,手心手背都是肉,無論雙方誰贏了,國美都一樣賺錢。 那么,一向為人低調的黃光裕為什么大張旗鼓呢? 原因其實并不在EVD本身。 國美這些年,因為擠壓上游供應商的貨款和利潤,已經廣泛樹敵,可以說,所有的家電供應商都對國美既痛恨又離不開,防范國美的情緒普遍存在。他們一般與蘇寧保持良好的企業間關系,而更喜歡與國美硬碰硬,就是牽制國美的一種明顯跡象。 并且,國美電器通過擠壓供應商取得的收入,已經對凈利潤的構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從供應商處取得的收入,已經超過凈利潤的一半。 表4:近兩年國美電器供應商收入與凈利潤的對比
而陷入困境的國美也知道,只有與家電生產企業的管理系統進行電腦互聯,雙方庫存、生產與銷售實際情況實時互通,才是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競爭力水平的正道。但是,家電生產企業與國美的關系如此之差,要想跟人家聯網,難度不言而喻。 于是,修補與家電生產企業的關系,就是國美的另一個事業突破口。 幸好,EVD聯盟的出現,為黃光裕提供了一個舞臺。作為中國EVD最大的投資者,房地產商張寶全對同樣深入房地產行業的黃光裕十分熟悉,因此,他力挺黃出任主席,而自己屈居秘書長,就使雙方各得其所。黃光裕,成為帶領中國家電企業“抗日”的英雄,成了電器生產企業的大哥。張寶全,拉到了家電零售霸主的支持,投資EVD也更加底氣十足。 我們可以預言,如果電視機、電冰箱、空調、洗衣機等行業需要成立聯盟一致對外,無論對哪個國家,今天的黃光裕都會十分樂意擔任聯盟主席。雖然他本人對這些行當并不了解,但這并不影響他與這些企業修補關系的熱情。 通過我們的分析可以看到,黃光裕,不但是一個善于在平衡木上舞蹈的企業家,更是一個運氣奇好的企業家,每當山窮水盡快要掉下來時,總有意外的機會踏到一根更粗的新木頭。 但是,這種運氣到了2006年就有了尷尬的味道,也讓這種走鋼絲的偶然到了命懸一線的境地。 當他再次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同時,《財經》雜志的報道卻將黃光裕拉入了一個不見底的深淵,黃俊欽的“新恒基系”全部資產被查封,銀監會參與調查“新恒基系”及黃光裕所控“鵬潤系”的整體銀行貸款和負債,對財富原罪的質疑無疑是對黃光裕又一記沉重的打擊。 同時,圍繞著黃光裕的社會輿論中出現了關于“原罪"的探討也將試圖修繕形象的黃光裕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幾天時間,黃光裕的賬面財富立刻減少了3.7億元,圍繞著黃光裕的話題又再次展開。 他的好運氣,還能持續多久呢?- (本文數據均取自企業年報)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