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馬勝利:什么都不說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 21:23 新世紀周刊
走過風雨,馬勝利很低調 石家莊市栗新社區是1997年建成的一個居民區,以前這里大部分住戶是原來姚栗村改造時的返遷居民,但是南三條地帶繁多的商埠,使這一小區又加入了新的成員,“很多外地客商——你也看過鞋城了——在我們栗新小區租房,老住戶有的搬走了,但是我們還有一些老名人,你要找的馬勝利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位”,社區居委會主任吉立鋼很為自己服務的社區自豪。 “馬勝利不在家” 樓梯過道上蓋滿了無所不在的“通下水道”及電話號,在一處掛著伊斯蘭文吉祥文字的居室前,敲開馬勝利的家門。一位中等身材的老人警惕地看著訪客,聽說“來問候馬勝利老師”,老人忙說:“好、好,他身體挺好。今天馬勝利不在家,他回老家去了,你找他干啥?”當老人得知二十多年前“一包就靈”的風云人物一直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和承包的一個標志,仍被媒體所記憶時,忙說:“他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你們別再找他了。” 關上的門再也敲不開,只有隔著一堵保險門的對話:“他什么都不想說,他也什么都不會說。” 馬勝利什么都不想說,這并不是秘密。在回憶錄《風雨馬勝利》中總結自己失敗時,將原因歸為個性張揚、個人英雄主義的馬勝利,終于在幾度個人與“江山”的沉浮后,改了秉性。什么都不想說了。 馬勝利可以不說,但是中國改革開放國企從計劃年代走向市場的艱難歷程中,抹不去這個人的痕跡。 英雄當年 “廠長馬勝利”的銅牌從1987年一直掛到1994年被勒令摘下,石家莊造紙廠8年輝煌也在此時走向熄滅。而10年前的1984年,這家難以為繼的國營廠被銷售科長馬勝利承包,他以“大字報”形式《向新領導班子表決心》,提出承包造紙廠,年上繳利潤70萬,工人工資翻番,“達不到目標,甘愿受法律制裁”。 一人一年以70萬之巨的利潤上繳國家,在中國人還不懂得把市場脈搏的1984年,的確駭人聽聞,有人以為是狂言,有人以為是戲言。直到今天,在由造紙廠宿舍樓院墻改成的低矮門面房前,一些看守著自己攤位的馬勝利的前同事,還會用“吹”“愛吹”“吹大牛”這樣的詞來回憶他。 高調的馬勝利在第一年的承包完成了140萬元的利潤。媒體在改革開放之初營造的轟動效應再一次顯示出來:新華社《時刻想著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好廠長馬勝利》被全國各大黨報刊載后,河北本地和鄰近的省份還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向馬勝利同志學習”的活動。“打破鐵飯碗、打破鐵工資”的先行觀念、“層層承包、責任到人”的前衛做法令人耳目一新。而一年完成利潤1 40萬,則具有令人不敢再生疑的說服力。 也正是這一年,1984年6月間,時任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主席、中顧委主任的鄧小平指出“改革要從農村轉到城市,城市改革不僅包括工業、商業、科技、教育等,各行各業都在內”。1984年的10月20日,中共第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這一指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它的通過標志著中國改革進程已經到了從以農村為重點向以城市為重點的戰略轉移階段。 兩年后,勝利中人馬勝利開始“放眼全國”,決定承包20個省、100家中國造紙企業,這是一項帶有“中國”名頭的工程,全稱叫“中國馬勝利造紙集團”,他一人擔任100家分廠的法人代表。沒有人懷疑他的托拉斯夢想,畢竟這是一位曾4次受到鄧小平接見的企業家、中共十三大代表、全國輕工勞動模范、中國優秀企業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唯一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兩次獲得者。 那年60歲的作家高峰在她獲《長城》中國潮征文優秀作品獎的《馬承包新傳》中,真實地記載了馬承包所到之處引起的轟動和馬氏的魅力:“他談笑風生,話語幽默而又風趣,會場內外鴉雀無聲,聽得人們如癡如醉,長達三個小時的報告,竟無一人走動,有人憋著尿也不去廁所。” 這種如癡如醉不是個別現象,在馬勝利全盛時期和石家莊造紙廠最輝煌的年代,馬勝利做過600多場演講,他不光說,而且做,簽訂了數10份承包協定。“一包就活”和“一包就靈”,似乎成了中國中小型虧損造紙廠的包治百病的仙丹。 是人不是神 “中國馬勝利造紙集團”成立了,這一天是1988年1月19日,出席集團成立大會的市長,發言很實在:馬勝利是人不是神。 馬勝利在很多場合被稱為中國承包第一人,他個人也沒有否認過。事實上,他不是第一個承包國企的人,甚至在時間順序上不是個人承包企業的前幾名,在他的前面已經有了“上不封頂、下不保底”的步鑫生、有搞內部職工入股的魯冠球等人。早在1986年12月,國務院提出要“推行多種形式的經營承包責任制,給經營者以充分的經營自主權”。1987年中期至年底掀起的第二輪企業承包高潮中,全國預算內全民所有制企業有78%實行了承包制。 但馬勝利的確是因為承包制而最受人關注的人。 曾經使全中國企業都知道了“馬承包”的是各大報紙,在馬勝利的百廠承包進程中出現問題時,使他雪上加霜的,又是各地黨報。隨著貴陽造紙廠、煙臺造紙廠等廠家與馬勝利協議的落實不力,《貴州日報》、《人民日報》先后發表了各自的報道,文中一些不甚認真嚴格的調查,被各媒體轉載后,馬勝利的下坡速度和上坡速度幾乎一樣快。1 991年5月,馬勝利造紙企業集團解散。1995年石家莊造紙廠資不抵債申請破產,當時56歲的馬勝利被免職退休,在上報材料中他的年齡是65歲,這一筆誤被解釋成“寫錯了”。1997年,破產企業石家莊造紙廠被朝陽企業集團公司接收,同時接收的,還有864名原造紙廠職工。 與鞋無緣 從馬勝利家的小區向南不到50米的向陽路上,是“中國南三條鞋類專業批發市場”。但是,馬勝利在他此前18年中曾經歷過的最難的時期,也沒有在家門口擺過攤位賣鞋,他似乎與鞋業無緣——即便是2004年春天,他與青島雙星的短暫姻緣中,馬勝利也不是和鞋子打交道。 當年,雙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汪海聘任馬勝利為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兼雙星馬勝利紙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汪海,是與馬勝利同年的1988年首屆“全國優秀企業家”,這一年評出的20名優秀企業家,標志著新中國從此有了企業家這一概念,當年的媒體稱“第一支改革‘敢死隊’宣告成立了!” 2004年,這批人被杭州青春寶集團的馮根生請到杭州,舉辦了一次被外界稱作“西湖論劍”的研討會。正是這次令與會者和社會各界感慨的聚首,讓人們站在歷史長河的岸上,重新審視中國企業家成長的艱難。巨大的落差使馬勝利這位情感激烈的燕趙漢子痛哭失聲。而汪海當場“包”下馬勝利,也成為出人意料的一個戲劇性插曲。后來人們看到,為了拓展雙星的產業渠道,也為了使馬勝利再出江湖,他“包”了馬勝利,并成立了雙星馬勝利紙業有限責任公司。躊躇滿志的馬勝利當年6 6歲,壯心不已地對媒體稱一定抓住人生最后的機會拼一把,他樂觀地對自己承諾5年以后成為“億萬富翁”。 但此后不久,馬勝利之于雙星的關系無疾而終,至少,這一次在媒體上沒有引起波瀾。 《商界名家》雜志的李玉申曾經就此事件對雙方做過調查,得出的結論是:馬勝利和雙星的合作確實“不太順利”;報道中的 “雙星集團和馬勝利曾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事實上當時沒簽,后期也無進展;個中原委,“大概只有汪海知道”。 眾說紛紜 當年跟隨馬勝利一起結束造紙廠生涯的864名職工,有的后來被歷次接手的不同公司一萬多元買斷工齡,有的每逢年底都要面臨一次結束合同的商議,現在還留在工廠原址上班的,只有100多人。 從馬勝利所住的栗新小區向北3公里,是石家莊造紙廠宿舍大院,宿舍外墻真正地被全面承包,挨門挨戶的綜合維修部和綜合服務部、日常小賣部都是造紙廠下崗工人目前的營生。其中一家“勝利紙品”,與馬勝利并無關系,“只是這么叫法,那王勝利、劉勝利還多著呢”,攤主說。 人們至今還有興趣談論他和他所處的時代。 “他這人喜歡吹,報紙也喜歡跟著吹。” “那時候正趕上政策的需要,后來他不行了,政策也不需要再吹他了。” “工人也沒啥要求,就是想有些實際的東西,不能給咱帶來實際,誰會說你好呢?話說回來,馬勝利他不貪污、不腐化、利潤全都上繳國家。獎金也扶貧了,就是沒能給工人帶來啥好處,他自己也沒落到好處。他承包的最后一年,咱們獎金也取消了,是吧?” “其實當時的情況,也是大形勢下的必然,那年正趕上原材料漲價,出現行業性大滑坡,馬勝利承包的廠子又太多”。 “老馬在咱們小區住了十來年了,他是返遷回來的。人很隨和,他現在比較低調,不太來居委會,見面大家打個招呼,每個月的退休職工認證,都是老伴替他來,他們家是軍屬,老伴經常來參加居委活動。”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姚國華認識馬勝利多年,社區不大,從馬勝利家到居委會,不超過5分鐘,這短短的距離里,大家經常見面,“他不提的事,我們也不問,看樣子他心情還是不錯的,這就行了”。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