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隱形富豪淘金上海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 16:12 《中國商界》雜志
文/徐王嬰 如果有一天,你在陸家嘴一個高檔住宅區,看見一位穿布鞋的“司機”,從奧迪A8-12下來,肩上扛著一桶礦泉水,手上提著一大把新鮮蔬菜;或者,哪一個晚上,在某個健身房的乒乓球館,看見一位年屆五十的中年人矯健地騰閃著身子,抽、拉、扣狠“殺”對手;或者,夏天的晚上,在豪華小區的回廊亭臺間看見一位穿破漢衫的中年人與妻子攜手漫步……你不要懷疑,不錯,他,就是上海石材界赫赫有名的應裕喬,上海灘上又一位隱形富豪。 淘金上海“硬碰硬” “我的特點是硬碰硬。我的產品花崗巖、鋼材硬碰硬;我的產品質量、項目質量硬碰硬;我的性格也是硬碰硬……” 上個世紀70年代末,20多歲的應裕喬已經是老家浙江寧波一個鄉鎮企業里的營銷骨干。1980年,副廠長兼業務員的他更是南下深圳,感受了特區改革開放的大氣候。似乎天生就有“未卜先知”的能力,1985年,深圳特區建設正熱火朝天的時候,應裕喬移師上海。 “那時候,高橋有一個石化公司,我把家鄉產的建材賣給他們,又把他們的原材料拉到浙江。生意做得順風順水的。” 更順的還是1989年,上海浦東建設的號角如一股強勁的東風,讓他猶如發現新大陸。他開始積累自有資金,期待著有一天他推銷的是自己的產品。 1992年,從事花崗石、大理石板材及異形石雕加工的“上海外高橋花崗石廠”在浦東誕生。注冊資金270萬,是應裕喬硬碰硬的現金投入。一開始就定位以進口石材為主原料,從國外引進先進石材加工設備,并聘請經驗豐富的技師帶兵作戰等品質至上的經營風格,使應裕喬創造了客戶拿著支票排隊的奇跡。1996年,企業開始實行ISO900質量標準。同年,上海電視臺籌建處的領導考察了應裕喬的企業,工廠標準規范的生產線和質量系統使領導人一錘定音,將上海電視臺主樓、賓館等室內、室外幾萬平方米的石材項目交給了這家民營企業。 這是10年前的一個項目,3000多萬元的經營額,還讓他捧回了“國家建設部銀質獎”。著實讓應裕喬大受鼓舞。 1999年,拿下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石材工程項目的同時,“上海外高橋花崗石廠”改制為“上海明珠石材有限公司”。改制后,公司廣招人才,使企業從原來單一的石材加工,發展成集石材裝飾設計、石材精細加工和施工為一體的專業化公司。而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工程結束,應裕喬又捧回了“杰出貢獻獎”。一個民營企業,真正躋身大上海的重點工程。 于是,上海科技館、浦東軟件園、上海市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東方綠洲”)、明天廣場、上海機場等十多項上海市重大工程紛紛向應裕喬招手,“國家建設工程質量銀質獎”、“上海市白玉蘭參建獎”、石材行業“金石獎”等二十多個獎項也成了他的囊中物。 進入新世紀的第二年,應裕喬在浦東金橋開啟了又一家與建筑相關的企業—上海明珠鋼結構有限公司。各種輕、重鋼結構和金屬網架結構的制作、安裝工程對于應裕喬來說可謂舉重若輕。法國阿爾斯通、ABB等外企紛紛成為他的客戶。隨著上海的快速發展,這位民企老板在黃浦江的兩岸留下了一幅幅氣勢雄偉的作品。其石材與鋼結構的年銷售額近10億元。 越是調控越賺錢 “如果宏觀調控再緊三年,我可以做得更好。” 像應裕喬這樣,能夠在宏觀調控的經濟形勢下“反彈琵琶”的實屬少數。他將這歸功于自己的“不上市”和“不借款”。 企業負債率不到10%,如果除去應收款幾乎沒有負債。這樣的資金運作風格是與應裕喬近30年商海闖蕩積淀的低調風格相吻合的。 “我首先是追求做實,而不是做大。比如種樹,我喜歡從小樹苗開始,每天施肥澆水。一棵小樹,若從樹苗開始養育,直徑長到20公分,就已經是根深葉茂了。但如果是從別的地方移植過來的大樹,仍有可能被突如其來的風暴連根拔起……”。 從1979年至今,無論商場如何艱險,無論宏觀形勢如何起落,應裕喬從未虧過一次錢。要問他有什么秘訣,他說:“很簡單,每件事都做得很小、很細。因為我相信天上不會掉餡餅,所以從不抱僥幸心理,凡事一步一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不企求一口吃成胖子,靠產品質量和品牌硬碰硬闖市場的理念使得應裕喬在“許多企業天天跑銀行”的時候,比別人多了許多悠閑。“你看,我一年發不了一盒名片;兩只手機一個月的花費不到50元。” 老板如此的清閑,企業發展卻良性而穩健。掌舵者有什么“葵花寶典”嗎?有。一是“以銷定產”,決不搞“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二是企業用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管理團隊幾乎是清一色的國企出生,加民企良好的效益報酬。 車間主任的年薪可以達到10萬元、職業經理人的報酬可以達到同行業前列。從辦廠到現在,工人只進不出的現象是否足以說明一個民營企業的凝聚力? 事實上,在石材與鋼結構兩大主體產業之外,應裕喬還以“VC”身份“染指”上海靜安國際廣場、外高橋體育用品市場和匯金擔保公司等項目。 業余“VC”的角色讓他斬獲不少,可謂財源廣進。 都市里的田園生活 為人低調的應裕喬平時衣著樸素,常常是著布鞋、汗衫漫步于小區;進出小區,他總要謙和地跟保安打招呼,并告訴人們,他是老板的駕駛員,是幫助老板看房子的。 難怪老板圈的人們都說他“想不通”。而應裕喬說他已經夠“奢侈”了。早幾年住在金橋的時候,上、下班他都自己騎車,后來一輛別克車開了9年;企業高管們說老板你的車沒我們的好,換一輛吧,這才在不久前換了輛奧迪A8-12。 其實,應裕喬每天早早就到廠區還有一個小小的秘密。占地100多畝的廠區里,有他一塊“自留地”。這保證了他家吃的蔬菜全是“有機綠色蔬菜”。應裕喬對自產自銷式“小農經濟”的迷戀,簡直到了變本加厲的程度。為了喝上家鄉的礦泉水,他特意在老家投資了一家礦泉水廠。為此,人們經常在他下班回家的時候,看見他肩上扛著一桶水,手里拽著一把蔬菜,悠閑自得地敲開家門。 更絕的是應裕喬至今仍保持幾乎每晚兩小時乒乓球的運動量。除此之外,太極拳、沙袋、網球等運動也常常涉足。 “以前,我的工廠辦在空軍部隊附近,常常跟著空軍兄弟鍛煉,也就形成了鍛煉的習慣。” 空閑時愛看《三國演義》、《孫子兵法》的應裕喬很陽光地笑笑,在領著筆者下樓的時候,悄悄打開他的收藏室——那里陳列的是他用進口漢白玉、大理石等材料,請雕刻大師,花幾年的心血雕刻的《九龍圖》、《海的女兒》等巨雕。 “一幅《海的女兒》,有人出2500萬元我都不賣。這是世上獨一無二的藝術珍品,我永遠都不會賣的。” 做企業,如此的自在悠閑,是否也是一種境界?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