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克拉克-鄧肯:中國TMT行業舞者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 14:19 《中國電子商務》雜志
引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句話表達了鄧肯在中國TMT行業十二年創業歷程的苦辣酸甜 韓楊@本刊記者 個人名片 克拉克·鄧肯,英國人。 在中國生活和工作12年,專注于新興市場TMT行業的咨詢和分析。 鄧肯的中文越說越好,BDA公司也越來越中國化。 他說,中國是所巨大的商學院,足夠聰明又努力學習的人就會賺到財富。 Email:duncan.clark@bdachina.com 鄧肯第一次從香港來內地旅游是1993年。中國新奇的變化抓住了他的注意力。他發現雖然內地的人們當時并不富有,但人們眼中、臉上流露出的強烈抱負與活力讓鄧肯異常興奮。同時,他尤其為中國落后的電信設施而震驚,這促使他萌生了在中國創業的念頭。 1994年,中國全國的手機用戶不過20萬,如今中國每一兩天新增的手機用戶就能達到同樣的數字。狄更斯在《雙城記》開頭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句話恰恰能表達鄧肯在中國創業過程苦辣酸甜的感受。而有幸目睹時代的巨變,鄧肯說,這是緣分。 回望創業年代 鄧肯不失時機地選擇在香港注冊了自己的公司——BDA中國咨詢公司,為風險投資商提供TMT(電信、媒體、技術行業)咨詢服務。而后,鄧肯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 當時北京只有少量公寓和幾家五星級酒店供外國人居住,價格驚人。為了搬進一個月租7000美金的公寓,竟然還需要等上八個月。鄧肯在建國飯店住了一年,并在那里開始了公司業務。公司的通訊費用也相當高昂,電話費和傳真費每月竟然要3000到4000美元。互聯網在當時無異于天方夜譚。雖然商業硬件環境很艱難,但毋庸置疑,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商業機會令人應接不暇。即便是中國人,那時也剛剛嘗試下海經商。鄧肯經常看到,很多外國人同時實施著四五個不同的商業計劃——因為誘惑太多,難于專注。不過,當時政府政策難以預料,同時進行不同的商業項目也可在某種程度上規避風險。 相對而言,雖然今天的商人需要應對更多競爭,但做生意的過程,如注冊、融資、雇傭職員、選辦公地點等也便捷多了。而這些,在九十年代是頗費時間和精力的。 作為外國人,在中國經商有著天然的優勢和劣勢。鄧肯發現,其實中國人由于地域的差別,彼此之間會有歧視和偏見。北京人也許看不上上海人,上海人可能不喜歡安徽人,而“老外”由于不會“藏心眼”,反而更容易在生意場上得到信任。至于劣勢,莫過于惱人的“歧視性”價格。且不說需要忍受十倍于中國人的房租,就連天壇公園的門票也有中外之別——外國人游覽需要30塊,而中國人只需兩毛!這讓鄧肯記憶猶新。 不過,他承認,任何一個在非自己祖國創業的人都會遇到各種困難,但關鍵是你能否用不同的視角看待這些問題,并盡力把劣勢變為優勢。面對很多在中國創業的外國人,鄧肯經常會問他們一個問題:在中國的市場,和中國人競爭,你有沒有持久的優勢?顯然,價格方面不太可能具備優勢,如果找不到自己的獨特性,境地會很危險。已經有很多外國人建立的小公司被日益擁有更多商業智慧的中國公司擠垮了。鄧肯顯然意識到了危險,所以,在他的公司里中國職員占據了要職——在任何一種商業環境下,知道如何分配權力和激勵團隊是保持商業成功的關鍵。 互聯網、手機行業令人驚奇 鄧肯選擇TMT行業,其實得益于1994年發生的一件大事——中國聯通的建立。 當組建聯通的意向剛剛被提出的時候,鄧肯就參加過幾次討論會。當時,鄧肯認定中國聯通的建立標志著中國電信市場對外國運營商和外國資本的開放。現在看來,這一判斷是錯誤的,直到中國入世,外國運營商仍然沒有在這個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但鄧肯對于機會的把握卻引領他走向了成功。 鄧肯看到了中國電信業的問題所在——由于所有運營商幾乎都屬國有,這為政府制造了一道難題:如何保持幾家運營商健康競爭的平衡? 當然,任何國家的政府對電信和傳媒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管制,但中國的管制更嚴格、更難以預期。但在某種程度上,這意味著機會。 鄧肯說,中國的管制條例并非過多,只不過到底哪些條例發揮作用,條例如何應用卻并不明確,這就給一些配套的專業服務公司提供了商機,比如律師事務所、投資商,以及像BDA中國這樣的咨詢公司和研究機構。 事實上在1994年,鄧肯從未想過有朝一日中國會成為世界最大的手機市場,這巨大的變化給移動設備商、手機生產商提供了巨大商機。而九十年代末隨之興起的互聯網浪潮,更是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鄧肯在1999年前后先后認識了后來的互聯網先鋒丁磊、馬云和張朝陽。直到今日,鄧肯仍然對這幾個年輕人的創業經歷印象深刻。在他的眼中,丁磊樸實自然,非常懂得激發別人的潛能;而馬云則具備令人驚奇的性格和強烈的個性,而且頗具幽默感;雖然有人批評張朝陽熱衷公開露面,但沒人能置疑他的意志力和決斷力。 在鄧肯眼里,中國企業家各個與眾不同、個性張揚,而在亞洲其他國家,比如日本或韓國,留給企業家個人創造力的空間卻很有限。 跳下水才能學好游泳 鄧肯出生在英國,長在英國、美國和法國,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具備很好的國際化背景”。他21歲畢業于倫敦經濟學院,此后直接進入摩根斯坦利工作。這份工作被他比作“服兵役”——嚴格的工作要求、極長的工作時間、需要團隊合作精神。讓鄧肯印象深刻的是摩根斯坦利那種“跳下水才能學好游泳”的態度。公司常常將員工置于一個極具挑戰性的環境中,讓你自己找到適應的辦法。雖然這一過程很痛苦,但往往令人受益匪淺。 摩根斯坦利對年輕員工投入很多,提供各種培訓機會以及硬件配套設施,因為員工年輕、沒有經驗并不意味著他們不具備為公司做出貢獻的潛能。鄧肯在自己的公司里也極力做到這一點。 鄧肯發現,很多中國公司卻恰恰相反,他們對待年輕員工的態度很輕率,如果一個人離開,公司很容易再去找其他人。鄧肯說,其實當今中國,很難為合適的職位尋找到合適的人選。因此,作為老板,鄧肯不斷給員工機會,并給予他們應得的獎勵。 鄧肯的咨詢公司主要服務于一些風險投資商,由于扎根中國,他們的服務比同一領域的很多國外的大型咨詢公司更有深度。在他的團隊中,既有深諳中國文化和中國商道的本地人,也有具備國際視野的外國人,兩種力量兼容并包、融洽相處,形成了BDA中國咨詢公司獨特的個性。 BDA公司越來越中國化,而很多中國企業越來越國際化。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浪潮中,BDA的業務也隨之拓展到全球。鄧肯說,當一個人把事業當作享受時,他就更容易獲得成功。事業是一個人對興趣的詮釋,看上去,他正在自己的商業版圖上擴張著自己的興趣。 從1994到2006,克拉克·鄧肯感嘆自己有幸在中國這所巨大的商學院里學習至今,從未離開。鄧肯說,只要一個人足夠聰明、持之以恒,加上一點好運氣或是碰上好時機,總有機會贏得財富。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