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高”后的“云淡”
文·本刊記者 唐凱林
郭家學喜歡“9”。都說這是郭的幸運數字。
1987年12月9日,郭家學辭去了公職,踏上了創業之路;1999年,郭家學收購上市公司東盛科技,打響了進軍醫藥類上市公司的第一槍;2004年9月,中國醫藥集團和東盛集團共同出資組建“中國醫藥工業有限公司”,以7.5億元的價格從云南省國資委手中獲得云藥集團50%的股權……
郭家學也喜歡“酒”。酒者李白“拔劍回顧心茫然”的惆悵,“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氣度,郭家學都曾感同身受。
2006年4月24日,這是一個沒有“9”的日子。當天下午,中國醫藥集團新聞發言人朱京津首次公開證實了一條早已在坊間的傳聞:中國醫藥工業有限公司最近已與云南省國資委簽訂退出云藥集團重組協議,國藥工業所掌控的云藥集團50%的股權全部退出,國藥工業方面投給對方的7.5億資金也將被悉數退回。
這意味著,曾經被炒得沸沸揚揚的東盛“借道”入主云藥的并購經典案例有了一個不光彩的結局,此時的東盛集團董事長郭家學是否已心生惆悵?
“山溝里飛出金鳳凰”的故事翻版
正是因為這種做人的智慧,郭家學在當年入駐云藥時才有了“巧借東風”的一筆。
最近幾年醫藥企業之間的資本角力,既有戰國七雄的混亂,又有三國鼎立的勢均力敵。
從2003年開始,中國醫藥市場便形成了一個割據的局面。哈藥集團盤踞東北,在一場投資主體多元化產權改革運動中,其前任當家劉存周被封為“哈藥教父”;復星集團與華源集團在黃浦江虎視眈眈,無論是復星的郭廣昌,還是華源的周玉成,都擺出了醫藥行業整合者的姿態,在2003年所發布的中國醫藥百強名單上,華源集團為狀元,而復星集團為榜眼。
發跡于西北邊陲的郭家學所帶領的東盛,是一股帶著濃烈西北民風的力量。從1999年,東盛動用6000萬元收購青海上市公司同仁鋁業,并更名為“東盛科技”之后,其后的五年時間里基本保持了“每年一次大并購”的頻率:2000年11月,東盛收購江蘇啟東蓋天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80%的股份;2001年8月,東盛收購青海制藥集團有限公司52.90%的股權; 2002年4月,東盛收購珠海麗珠集團12.72%的股權,之后與身居南方的朱保國發起了麗珠爭奪戰;2003年6月,東盛收購湖北潛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29.51%的股權,成為實際控制人;2004年9月,郭家學借道進駐云藥。
同樣是對醫藥行業的整合,相比之下,郭家學的資本故事總是會給人意料之外的精彩,就好像他的手中擁有一根資本魔杖,只要他緊握魔杖的手在空中輕輕地畫一道弧線,奇跡就產生了。
郭家學的精彩還有另外的理由。譬如,與郭廣昌的復旦大學背景以及周玉成的政府官員出身相比,郭家學跟黃土高坡上的黃土一樣卑微,名不見經傳的陜西安康師范學校的教育背景,小學教師的從業經歷,這一切都像是一個“山溝里飛出金鳳凰”的故事翻版。
這樣的財富故事具有先天性的傳奇基因,就像第一次從知情者那里聽到郭家學養過豬,寫過詩的事跡之后,我們眼前會展現出西部淘金片場景一樣。
“它東盛還沒有哈藥下面的一個公司大,竟然要收購哈藥的股份,是我們收購它還差不多”。說此話時這位哈藥高管的表情很復雜,這更體現了郭家學是一個非常有幻覺的人。盡管對哈藥的爭奪戰郭家學失敗了,但有著哈藥教父之稱的劉存周卻成了東盛的總經理,誰能說這是一次徹底的失敗呢?就憑這一點,足以顯示出這位西北漢子的人格魅力。
最近健康元集團董事長朱保國花1000萬元購進東盛科技不足5%股權,成了東盛科技第四大股東,對此業內人士說,朱保國此舉正值東盛資金吃緊之際,此時出手可謂“司馬昭之心”。加之,在那場被渲染得如火如荼的“麗珠收購戰”中,郭家學所購得的股權,后來因各種原因平價轉讓給了這位競爭對手朱保國。在外界看來,朱保國已是郭家學公開的敵人,
但在郭家學看來,朱保國只是外界給他所樹立的一位“假象敵人”而已。“這么多年,我沒有樹過敵,沒有敵人。朱保國他每次到北京來,有時間我們就一起喝酒,我們是朋友。”
正是因為這種做人的智慧,郭家學在當年入駐云藥時才有了“巧借東風”的一筆。這個給郭家學東風的人是有著“中國醫藥黃埔軍校校長”之稱的中國醫藥集團董事長鄭鴻。
據了解,郭家學與鄭鴻相識時,鄭當時還正擔任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在郭家學的印象里,鄭鴻是一位“十分愿意幫助年輕人實現他們的夢想”的前輩。這樣的相識為郭家學當初一舉擊敗上海華源集團、香港華潤總公司、上海復星集團等勁敵,獲得云南醫藥集團50%的股權埋下了伏筆。
在醫藥并購故事中或英雄或梟雄
“我在不恰當的時間做了不恰當的事情。宏觀調控出臺的時機正好卡在我的脖子上。”
性格決定命運。很俗套的一句名言。但在醫藥并購故事中或英雄或梟雄,很多發展軌跡卻冥冥中被性格主宰了。
劉存周是一個倔強的人,對“反對非醫藥背景的投資者入駐哈藥”的堅持,使得他不得不在60歲生日還差一個多月的時候黯然離開。而他對東盛以及郭家學的青睞給了人無數的想象空間,從“國企”到“民企”的跨越注定是要留下話柄的。但劉存周不在乎,他說自己與郭家學有著共同的理想和激情。
“不能打造中國醫藥的航母,就是我失敗了。”這是有著“并購先生”之稱的華源周玉成在一些公開場合的慷慨陳辭,言語中透露著張狂。然而2005年以來,華源集團卻不斷爆出資金危機。9月以后,多家債權銀行起訴,華源危機達致頂峰。
郭廣昌則是一位沉默的并購者,在一些財經圈中公開場合謹言慎行。“當大多數人涌上去的時候你要懂得退,而當產業處于低迷的時候,你要善于發現機會。”這便是郭廣昌的投資哲學。而事實上如今的郭廣昌也正在潛心做著產業“減法”運動。
郭家學說自己是一個為夢想而戰的人,談及責任,認為“上世紀80年代崛起的企業家很優秀,90年代崛起的很有責任心,很多人什么愛好都沒有,除了工作還是工作。我現在還不會打高爾夫。”
但有時候夢想與責任都能讓人為之“癡狂”。當初入駐云藥,面對“到2007年,新云藥集團銷售收入要達到120億元,稅收11億元,凈利潤3.4億元”的重組協議目標,郭家學為了夢想點頭應諾。而事實上,到了2003年底,云藥集團的銷售額只有30億元,也就是說未來4年要增長90個億。
重組協議還表明:國藥工業應在2004—2009年分兩個階段投入60億元,建設“國際云藥港”項目,但因宏觀調控太緊,“國際云藥港”卻遲遲沒有按時開工。對此,郭家學說,“宏觀調控早來一年,或晚來一年,我的日子都會非常好。我在不恰當的時間做了不恰當的事情。宏觀調控出臺的時機正好卡在我的脖子上。”
縱情寫詩 大碗喝酒 苦苦爭斗
郭家學痛并快樂著
“我就像一個斗士”
《英才》:你曾說過做企業家99%是痛苦,為什么還要做?
郭家學:作出決策,實施、管理,這過程都需要鐵腕,這是痛苦的。對人,對事都是。達到自己設計的任何一項目標,都需要接受更多痛苦,挫折。設置目標,就是設置痛苦。成功只是一剎那的感覺,之后仍需不斷進取。在收購潛江制藥時,當時是非典期間,我還在奔波,到湖北,聽說我們從北京來,很歧視。說“你離我遠點,我是抗非典的”。
《英才》:付出99%的痛苦就是為了追求那成功的一剎那?
郭家學:其實成功的快感越來越短。過去成功感覺停留兩三天,現在可能就幾分鐘。
《英才》:按照你的說法,幸福只剩下1%了。
郭家學:為了目標努力了,回憶得到的過程也是幸福的。我沒有多少沮喪的時候,我就像一個斗士。
“我是一個浪漫主義者”
《英才》:東盛最大的成功是什么?
郭家學:東盛最大成功就是創新,要和別人不一樣。比如以前圣誕晚會買很多票給客戶,勞力傷財。在云南,我發現花很好,去年圣誕前夜我們送1000盆鮮花給他們,感覺非常好。其實這就是溝通技巧。
《英才》:這好像體現了你的浪漫主義。
郭家學:我是一個浪漫主義者,更適合做一個詩人,不適合做生意。
《英才》:現在還寫詩嗎?
郭家學:寫新詩,各種題材的,供自己“鑒賞”。
《英才》:聽說你很喜歡喝酒。
郭家學:喝酒感覺很好,我喜歡李白的《將進酒》。李白從皇帝的寵臣到最后被貶,有點兒看破紅塵的感覺。但我和他還不一樣,企業今后的發展在投資上會更審慎,更成熟。
《英才》:喜歡跟哪些人一起喝酒?
郭家學:和朋友一起,和團隊一起。創業中,支持、關注我們的人很多,要讓他們能分享我們的快樂。
《英才》:你希望在業界是個什么樣的形象?
郭家學:像東盛一樣進取,有責任的。其實我并不在乎別人怎么看我。
“我的終極選擇”
《英才》:外界說并購是東盛最核心的東西。
郭家學:這樣很多優勢可以互補,比如品牌、生產能力等。東盛所有收購都成功,很快盈利。比如白加黑,要是自己生產要多花四五年時間。
《英才》:東盛現在的職業經理人劉存周是你當初欲收購哈藥的意外收獲。
郭家學:我和他都是有激情的人。不想再提過去的事(并購哈藥)。
《英才》:創業這么多年了,你有沒有發現自己的一些變化?
郭家學:過去像毛頭小伙,什么都不怕,無往而不勝的感覺。現在,追求穩健,政府讓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政府不讓你干什么,你就不要干什么。
《英才》:有沒有想過東盛的未來是個什么樣子?
郭家學:更成熟,更穩健發展,具有很強生命力。有可能做成一個跨國公司。
《英才》:假設有一天沒了東盛,你如何選擇?
郭家學:不會從頭再來。可能去做大學教授,這是我的終極選擇,把我的經驗教訓給更有活力的年輕人。
《英才》:你做企業的大原則是什么?
郭家學:所有事情,要能站在別人角度考慮,換位思考。成功者,要把對方利益考慮的多一些,而不是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在人格上,要相互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