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管理 > 正文
 

首富施正榮財技遭遇產業詰問 三大疑點浮出水面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3日 11:06 贏周刊

  □贏周刊研究員 葉知秋

  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簡稱“無錫尚德”)“私有化”及上市,以近乎完美的姿勢,成為中國母體精心孵育出來的一個“新財富”標本。但這是“摩根士丹利導演的首富施正榮的騙術”?

  最近,一個署名“王平均”的人在國內幾個主要經濟類網絡論壇上對施正榮財技提出了質疑,一時成為熱鬧的談資。網站資料顯示,王平均是居住在歐洲荷蘭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博士,半導體物理的專業研究者。

  三大疑點浮出水面

  王平均認為,施正榮和無錫尚德至少存在三個疑點。

  疑點之一:施正榮吹噓他的導師來誤導別人?

  施正榮曾說他的導師獲得過“諾貝爾環境獎”。王平均指出,這并非大家所知的諾貝爾獎,諾貝爾沒有環境獎。該獎項原名Nobel Alternative,是德國人在上世紀80年代設立給那些環保人士的。施正榮有借此誤導他人的嫌疑。

  疑點之二:到底是誰在為太陽能電池板埋單?

  無錫尚德于2001年1月注冊,2002年開始運營,2003年年底盈利90萬美元,2004年盈利1800萬美元,2005年預計盈利5000萬美元,2006年預計盈利1億美元。一連串數據近乎完美。但問題是:無錫尚德到底是怎么盈利的?又到底是誰在為它暴漲的業績埋單?

  王平均猜測是“國家埋單”。他詰問道:太陽能電池板“是不是賣給無錫市,是不是國家給你(施正榮)埋單?”

  疑點之三:摩根士丹利在融資項目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王平均追問:摩根士丹利的18億美元資本難道沒有在炒作人民幣的嫌疑?“摩根參與運作純粹是賺錢,但是他會很快套現,過不了幾年尚德什么都不是了。因為你尚德根本不值這么多錢!”

  旁證于現有資料,第二個疑點實際難以成立。坊間盛傳,無錫尚德產品90%的市場都在國外,它在國內只承建了一些譬如森林指揮所、西藏地區、2008綠色奧運等不足總計400kw的項目。另外還有傳聞說尚德現在一直在成倍地擴大產能,上游有原材料就收,訂單超過生產能力。尚德的產品價格只有國外廠商的一半,價格很有優勢。

  況且,無錫市也不可能“一年隨便拿個十幾億來支援民營企業”。一位人士反駁王平均所說的“國家埋單”是“拍腦袋想當然出來的”。

  應還公眾財富知情權

  無錫尚德“私有化”及上市對國內民企具有借鑒意義,但無錫尚德有其獨特的背景,極難被模仿。因為,這是一種相當奇特的“首富政府造”的“無錫模式”,這種模式只會“神龍一現”,不可能再創造新的奇跡;同時,這是摩根士丹利主導下的一場豪賭,精心設計的財技也很難找到第二個對象再次應用。

  上個月《新財富》雜志刊登的《施正榮財技》一文,詳解無錫尚德“私有化”及上市過程。但文章在復原財技之余,并沒有回歸到產業層面加以必要的考量,因而留下某些懸疑。

  雖然,王平均所指出的疑點尚待實證,更要等待無錫尚德披露更詳細的材料以相互參證,但他立足于產業,對財富的解讀提供了新的路徑,這與目前大多數媒體的報道截然不同。

  “市場是第一資本力”。無錫尚德必須有一個大市場,有很強勢的市場普及率,否則在紐交所上市的STP在招股資料中所描述的暴漲的業績就站不住腳。而國外資本市場之所以以高出STP凈資產數倍的價格爆炒這只股票,是因為相信STP未來有更大的商業前景,施正榮和無錫尚德必然向國外資本市場提供了必要的商業數據。但直到目前,外界對這些至為關鍵的問題仍然知之不多,施正榮的財富故事讓人讀不懂,看不透。實際已有媒體表示過懷疑:在高成本、不具備能源產品價格競爭優勢的背景下,無錫尚德的產品在全球市場上為何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誠然,上市公司沒有公布產品銷售給誰的義務,但因施正榮和無錫尚德回避了這些關鍵問題,因而公眾也就有理由進一步去求證其財務數據的真實程度。

  無錫尚德面臨產業瓶頸期考驗

  紐交所的這只STP股票價格現在還在上漲,但已經超出STP最新公布凈資產的3倍。已有評論說二級市場出現這樣的價格有點虛高。

  究竟是中國市場,還是讓無錫尚德業績突然暴漲的歐洲市場,才是紐交所矚意的對象?答案很可能是前者。中國可再生能源需求的逐漸膨脹,為太陽能光伏產業創造了難得的機會,新財富的“神話”因此誕生。

  理性看待施正榮的財富故事也許更為適當。事實上,已經有一種意見認為,無錫尚德過去超常的業績在兩年之后恐怕難以為繼。

  無錫尚德規劃的遠景目標是2010年做到1000兆瓦的產能,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企業。但它能否順利跨過2007年這個關鍵的產業瓶頸期還有待考驗。

  《中國工業報》曾報道“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2007年要有麻煩”。文章說,目前中國光伏并網市場還沒有形成,僅有的幾個光伏發電項目只是示范用的,根本不存在商業化運作。中國的光伏市場嚴重落后于光伏產業。

  但由于新“首富”施正榮的示范作用,目前中國內地廠商已經開始較大規模,甚至盲目進入這個產業。跡象表明,2007年之后,我國光伏產業將面臨市場減少的巨大挑戰,因而這個產業潛在的風險不容忽視。

  從招股資料看,2002年無錫尚德還處于虧損階段,2003年實現盈利,2004年突然出現爆發性增長,業績翻了20倍。這主要是因為歐洲市場上太陽能光伏發電行業出現爆發性增長所致。目前中國廠商的訂單主要來自歐洲,但歐洲的大門不會永遠向中國廠商敞開。作為全球光伏產業的三巨頭之一,日本光伏生產一直保持出口強勢,美國光伏生產也是自給之后略有盈余,到2007年,德國市場將再次達到平衡并開始出口。到那時,中國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要賣給誰呢?恐怕只有將目光投向國內市場。

  換言之,施正榮和無錫尚德的未來“財富之路”,有可能也將和其他產業已經出現的版本一樣:出口轉內銷,最終的財富路徑指向中國內地,以在中國市場實現的較高利潤來爭取內外銷盈虧平衡。一旦出現這種狀況,那么,這位新“首富”的財富故事也就失去了目前所蘊涵的意義。

  跡象表明,施正榮領導下的無錫尚德已經開始在國內市場展開一輪大的動作。媒體報道,施正榮即將參與江蘇省兩大光伏并網電站的項目建設。據了解,無錫尚德將提供整套技術,投資方為江蘇省政府。據稱,兩大項目預計今年上半年開工。

  即便如此,一旦2007年國際市場高潮消退,國內市場產能過剩之時,無錫尚德能否真正實現突圍,這還是一個未定之數。

  資料鏈接

  無錫尚德“私有化”及上市路徑

  2001年1月“無錫尚德”成立時,施正榮以40萬美元現金和160萬美元的技術入股,占25%的股權。江蘇小天鵝集團、無錫國聯信托投資公司、無錫高新技術投資公司、無錫水星集團、無錫市創業投資公司、無錫山禾集團等國企出資600萬美元,占有75%股權。

  為便于海外上市,施正榮于2005年1月設立了“尚德BVI”公司,開始對“無錫尚德”進行私有化。借助“百萬電力”提供的6700萬港元過橋貸款為收購保證金,“尚德BVI”開始協議收購“無錫尚德”的國有股權。除直接從發起人股東手中收購44.352%的股權外,“尚德BVI”還收購了一家BVI公司“歐肯資本”,后者從兩家國有股東手中受讓了“無錫尚德”24.259%的股權。2005年5月交易基本完成時,“無錫尚德”的國有股東獲得了約13.3倍的回報率。

  同時,海外投資機構則出資8000萬美元、以6倍市盈率溢價入股“尚德BVI”,并為規避風險設計了一份“對賭”協議。由于施正榮屬澳大利亞籍,“無錫尚德”重組后變身為完全的外資企業。

  2005年12月14日,全資持有“無錫尚德”的“尚德控股”在紐交所上市,按公司上市首日收盤價計算,持股達46.8%的施正榮身家超過14.35億美元,外資機構的投資則增值近10倍。

  (據《新財富》雜志)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71,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