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桂生:羅拉大王提升中國紡織業競爭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5日 07:48 中國青年報 | |||||||||
本報記者 楊得志文 通訊員 宋修明 陳培圣 他,曾是一名優秀的軍人,服役期間多次立功受獎,閃閃的軍功章記錄下他輝煌的戎馬生涯; 他,又是一名成功的創業者,轉業到地方后主動為政府分憂,毅然帶領大家自主創
他,更是一名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正是他的努力,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和封鎖,自行研發出紡織機械最難攻關的核心技術部件,并以世界一流的品質被紡織企業廣泛采用,從而提升了整個中國紡織行業的競爭力。 …… 他,就是被紡織行業譽為“羅拉大王”的江蘇常州市同和紡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崔桂生。 小公司的大目標:“創出中國最好” 1999年底,正值中國加快對紡織行業壓錠改造、中國紡織行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的時刻,崔桂生辭去合資空調企業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的職務,放棄年薪38萬元人民幣的優厚待遇,自己牽頭組建了常州市同和紡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并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這個由崔桂生等6名股東集資489萬元的公司,成立之初的規模很小,但是志向卻很不小——宗旨是“創出中國最好”。從創建同和的第一天起,崔桂生就把目光放在了攻克高精度羅拉這個世界級難題上。 羅拉,是紡織機械中的核心原件,紡制棉紗,特別是高細、高支紗,對羅拉的抗彎強度和加工精度要求極高。由于工序復雜、對材質和加工技術要求都很高。長期以來,我國無法自行生產高質量的羅拉。絕大多數紡織生產企業,由于沒有高質量的羅拉,無法生產出優質的高細、高支紗,從而造成了中國紡織產品整體檔次不高的局面,出口國外的紡織品因此屢屢遭受反傾銷制裁。 創建初期,由于資金和規模的限制,同和公司的羅拉制造主要依靠行業標準和用戶提供的圖紙,質量一直無法得到根本性突破。為了扭轉這種被動局面,崔桂生決定引進國外的管理理念。 他先后赴新加坡和日本大阪參加“紡織機械展覽會及經貿洽談”,拿著高倍放大鏡仔細研究國外羅拉樣品,特別是對國外的四大著名品牌羅拉——瑞士的立達、德國的緒森、SKF、青澤的標準和現狀,進行了認真調研。這次出國,使他對世界各國知名企業的羅拉制造有了更新的認識,也進一步看到了同和公司與世界一流企業的差距。 單憑研究國外羅拉還不行,還要靠自身的調研和攻關。隨后,崔桂生訪問了國內各地30多家用戶廠商,征求意見,從而規劃了3年領先國內羅拉產品的目標和5年問鼎世界名牌產品的大目標,具體制定了同和牌羅拉內控高精度無機械波羅拉質量標準。 對同和公司而言,要把羅拉做好、做精,主要取決于原材料、齒形和羅拉精度。崔桂生親自掛帥,參照國外先進的技術標準,開展了全方位的技術攻關。 鑒于國內一般的鋼材性能無法有效地滿足羅拉的制造要求,崔桂生親自奔走于國內各大鋼材制造廠家,呼吁廠商能提供優質、達標的非標特制鋼材,終于找到了知音——上海寶鋼。上海寶鋼以最大能力滿足了同和公司每月300噸的非標準特制鋼材量。 按照標準工藝,制造一個羅拉,需要有46道工序,一般情況下每道工序的合格率僅為90%,也因此造成了羅拉的價格高昂。為此,崔桂生一方面積極組織科研攻關,使得整個制造工序減少為36道,另一方面在公司實行了嚴格的軍事化管理,使得成品合格率大幅度上升。 新戰場上的勝利者 崔桂生的執著為他新的戰場上贏得了節節勝利。 2001年,同和公司生產出高精度無機械波羅拉,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紡制純棉高支紗時常出現的機械波,將紡紗條干質量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2002年底,又推出了“新一代超級高精度無機械波粗紗、細紗羅拉”,受到國內幾百家紡織企業的好評,并出口意大利、瑞士、德國、法國、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形成了獨特的品牌優勢。 同和公司在全國率先通過ISO9002質量認證,其羅拉的整體制造精度高于現有國家行業標準,同和公司因此成為“全國棉紡細紗機牽伸下羅拉”行業標準主起草單位。 …… 歷經幾年打拼,崔桂生領導著同和以高品質、守信譽、優質服務贏得了海內外用戶的極佳口碑,迅速確立了在國內同行的領先地位,并逐漸打破國際四大品牌對我國紡機專件市場的壟斷。同和高精度羅拉在國內紡織企業的廣泛使用,不僅提高了成品紗的身價,而且為織制高難度高水平織物、包括針織復制等產品創造了條件,增加了紡織產品的高附加值,擴大了紡織產品出口,從而使得整個中國紡織業的競爭力上了一個臺階。 但崔桂生并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記者采訪之際,正是同和客戶源源不斷、訂單應接不暇之際,他卻忙著為免費向全國168家重點紡織企業贈送新一代超級高精度無機械波羅拉,供用戶與世界知名羅拉對比;同時,為了進一步增加發展潛力,在去年投入2500萬元技改資金的基礎上,今年再投入3800萬元,用于完善企業研發中心及創建國內一流的紡紗試驗室。 “民兵營長”崔桂生 告別同和之際,崔桂生帶著記者來到一個特別的地方——常州市戚墅堰區同和紡機民兵營。那里,他的身份是“民兵營長”。成立于去年7月26日的民兵營,是整個江蘇省第一個在民營企業成立的民兵組織。 崔桂生從創業歷程中深深感受到:沒有強大的國防支撐,就不可能有公司經濟快速發展的安定環境;沒有部隊的培養教育也沒有他的今天。幾年來,他帶領公司員工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傾心于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和全力做好擁軍優屬工作。在他的帶動下,戚墅堰區民營企業擁軍優屬協會正式掛牌成立,他組織民營企業家在全區開展“固長城,我為國防做貢獻”等活動,經常到部隊走訪慰問。 公司規定,每年拿出5萬元經費保障企業民兵開展活動,并規定只要有民兵訓練任務,不管企業工作多么繁重,都要保證民兵有訓練時間,即使影響公司效益,也不能影響民兵訓練。同時,為了更好地使公司民兵整組、民兵訓練、國防教育工作得到有效落實,他還在公司成立了國防教育領導小組,并規定今后把中層以上領導干部參與國防教育和國防建設納入到年底的政績考核中。崔桂生還堅持抓好企業員工的崗位練兵,技術革新、技術攻關和開展“民兵號”班組,“民兵號”機臺評比競賽活動,有效地激發了公司員工生產的積極性,為企業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在民兵營獵獵的紅旗前,記者看到的是一個永不言敗的本色軍人崔桂生。在戰場和商場上,他都是勝利者;而祖國的利益,在他心中始終都是一樣的至高無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