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榜新話題:跨國企業上市公司熱心公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9日 07:01 中國青年報 | |||||||||
本報記者 王亦君 實習生 周昌和 繼一周前胡潤推出“2006中國慈善排行榜”之后,今天上午,由民政部擔任指導單位,《公益時報》和企業公民委員會共同編制的“2006中國慈善排行榜”(以下簡稱“民政版”慈善榜)在京隆重發布。
世紀金源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如論以1.61億元的年度捐贈額,蟬聯慈善榜冠軍。在胡潤版慈善榜上高居榜首的深圳彭年酒店集團董事長余彭年,位居“民政版”慈善榜第二名。 今天發布的“2006中國慈善排行榜”新增了兩個榜單:跨國公司公益捐贈排行榜和上市公司公益捐贈排行榜,上榜條件均是年度捐贈100萬元以上。上榜跨國公司42家,捐贈總額4.27億元,上榜上市公司44家,捐贈總額1.2億元。 索尼(中國)有限公司、中國聯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分別以5215萬元和890萬元的年度捐贈額,成為本年度最慷慨的跨國公司和最慷慨的上市公司。 跨國公司公益活動大多做得很“漂亮” 據介紹,針對跨國公司在華機構參與中國的慈善事業情況,從去年年底開始,“民政版”慈善榜辦公室進行了為期3個多月的詳盡調查。調查數據顯示,所謂“跨國公司熱心公益”其實只是一個神話,除少數國際知名企業有一定的捐贈,相當多的跨國公司對中國的公益捐贈比較冷漠,實際捐贈非常少。 調查數據顯示,雖然全球500強企業中大多數公司在華都有分支機構,但進行統計后才發現,數十萬家外資和跨國企業中,年捐贈額超過100萬元人民幣的企業,竟然不到100家,年捐贈超過1000萬元的更是寥寥無幾。 參與此項調查的工作人員發現,盡管捐贈數額少,但跨國公司的公益活動大都做得很“漂亮”。他們將捐贈行為緊密結合企業的營銷行為,但實際落實到弱勢群體的捐贈額卻很少。 “一些跨國公司捐10萬元的時候,他們會拿出100萬元的費用來宣傳該捐贈行為,以達到1000萬元的宣傳效果。”慈善排行榜新聞發言人劉佑平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對于有關跨國公司慈善捐贈少的指責,IBM(中國)公共關系部的許小姐并沒有作過多的反駁,她向《公益時報》記者表示,該公司的年度捐贈數額其實非常大,但“公司認為公益慈善捐助不是用來炫耀的,只要盡到一份力就可以了”。許小姐說,公司捐贈通常不愿意炒作,而是低調行善。 為了解各大跨國公司在華捐贈情況,《公益時報》曾就相關問題致函26家跨國公司的公共關系部門聯系采訪,出乎意料的是,這些公司在慈善捐贈問題面前保持了沉默。 埃克森美孚公司有關部門負責人承認,他們在華并沒有多少金錢捐贈,而只是做了很多公益事件,“我們只能說我們履行了企業社會責任。至于我們為什么沒捐贈,不便多說”。和埃克森美孚公司一樣,拜爾公司在回答《公益時報》記者采訪時也只是強調該公司履行了企業社會責任,而沒有提供任何捐贈數額。 劉佑平分析說,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公益事業是多方面的,相對于財物的捐贈,他們更加喜歡重在參與的公益行動。他們可能更加喜歡捐贈時間、智慧,而不僅僅是金錢。劉認為,在這個方面,跨國公司應該比國內企業做得好一些。 他說,一旦有捐贈,跨國公司往往也會特別關注受到他們捐贈的那些公益項目是否真正落實,是否產生了社會影響。他們甚至會派出本公司的志愿者,參與到這些公益項目中去。 多家上市公司從未有過捐贈記錄 同樣,讓“慈善排行榜”工作人員大為吃驚的是,很多上市公司在盈利的同時,捐贈表現平平,甚至多家公司從未有過捐贈記錄。 上市公司公益捐贈排行榜的數據,來源于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年報。據統計,應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布年報的公司為1376家左右。 截至2005年3月24日,中國慈善排行榜辦公室收集了455個公司的財務數據。數據表明,在275個經上證所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中,有130家沒有捐贈記錄;在深交所披露年報的180家上市公司中,沒有捐贈記錄的公司有84個。 “在我統計的455家上市公司中,有214家公司沒有捐贈記錄,這個比例是48.09%。”北京工商大學學生、慈善排行榜辦公室志愿者魯南說,這些公司中,有相當一部分在盈利。 即使是那些有捐贈記錄的上市公司,多數的捐贈數目也很難令人振奮。根據魯南的統計,在455家上市公司中,捐贈現金數額超過100萬元的只有26家,占5.71%;捐贈額在10萬元至100萬元的有94家,占20.66%。 慈善榜數據準確性遭質疑 對于近半數上市公司沒有捐贈記錄的現象,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葛道順絲毫不覺得意外。他說:“這種數據不是很準確。據我們研究,很多公司的捐贈行為沒有反映在財務記錄里。” 葛道順甚至為企業叫冤:“前段時間媒體說只有1%的企業有過捐贈,99%的企業沒有捐贈,這個結論太荒謬了!究其原因,是我國還沒有建立起慈善捐贈的信息統計制度。就算有公司捐款了,民政部登記了,但是工商、稅務部門都不一定知道。” 葛道順分析,為了會計記錄上的方便,很多公益捐贈是用其他的費用來統計的。“比如,某個公司捐一批物資給敬老院,敬老院不能提供發票,所以在財務記錄上,這筆支出很可能就以成本報廢來代替了。” 記者也發現,在魯南所統計的上市公司中,確實存在個別公司有捐贈行為而無捐贈記錄的現象。 去年10月,民生銀行與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發起“扶貧中國行大型公益活動”。作為首家聯合發起單位,民生銀行向中國扶貧基金捐贈3100萬元設立“民生教育扶貧基金”,用于支持6000名貧困大學生并在全國修建50所民生學校。據報道,這是我國民營企業最大一筆公益捐贈,但是,這筆巨額捐贈沒有體現在民生銀行的年報里。 在中國捐錢是件很麻煩的事 “在我們國家,捐錢是一件麻煩的事情。錢捐出去了,其他部門就找上門來了。”葛道順說,“第一個可能就是稅務部門,因為在我國,捐款還要納稅”。 去年,葛道順做了一個名為“公司捐贈的分類指數研究”的課題,主要研究企業、企業家的捐贈行為。他指出,由于我國目前的捐贈環境、政策不統一,尤其是稅收優惠政策不能到位,所以大大影響了企業家和企業捐款的積極性。 很多有過捐款經歷的企業家印證了葛道順的說法。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宗慶后說,他們的捐款幾乎沒有免稅。 “有時我們可以從民政部門得到一張免稅發票,但地方稅務局不一定認賬,我們依然要為捐款繳納稅收。”廣東昌盛集團董事局主席鄒錫昌說,當他們捐100萬元的時候,實際上是付出了133萬元。 耐人尋味的是,今天發布的慈善榜上,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慈善家沒有通過慈善機構進行捐贈,而是捐向某些慈善項目或者是成立自己的基金會。 “富豪行善態度不一,除了對于慈善含義的認識不同,還在于我國目前的慈善環境不夠好,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一位企業界人士說,這注定了中國富豪只能低調行善。 根據我國現行稅制,企業增值稅大部分屬于中央所有,所得稅則大部分為地方財政所有,而企業如果要進行慈善捐助,減免的將是所得稅。由于這種捐贈通常由國家一級發起,因此,不少地方政府不愿看到地方企業捐贈各項公益活動。因為,企業的每一次捐贈,都意味著地方財政收入的減少,而作為需要政府支持的企業,自然也會考量其中的利弊得失。 同時,我國現行的捐贈法律規定,企業捐贈只有投向規定的幾家公益組織,才能獲得減免稅的優惠,這種有限制的優惠和許多企業的捐贈初衷并不一致。因此,許多企業往往在最后時刻停住了腳步。 “我們很想親眼看見捐贈的款物落實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身上,但現在的體制讓我們很難做到這一點。”這位不愿具名的企業人士表示,現在許多公益組織的財務狀況并不透明,他們很難知道自己所捐款項的最終去向。 在這位人士看來,主管部門應盡早構建一個有利于善舉的慈善事業機制,監督善款的使用過程,能夠完全發揮捐助款物的效果才行。只有如此,富豪和企業心中的善念才會被激發。 本報北京4月18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