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領袖領跑未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8日 21:41 南方人物周刊 | |||||||||
想為這個時代畫像是徒然的。 當我們疑惑中國為什么出不了巴爾扎克這樣攝影機式的大作家時,當代最好的作家之一余華正為他的《兄弟》(下部)作無力的辯解,而更多的作家、評論家和思想者則沉默著,這不光是他們的個人問題,面對紛繁萬象的社會現實,一切觀察和評論都是吉光片羽。
這個時代的豐滿和復雜、粗糙和生動,早已超越了一切想象。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圖景:東方和西方、歷史與現實、古老與現代、保守與革新,各方思想、各式觀念、各種制度、各派力量,都在這里交匯、角逐、碰撞、撕扯,如果按照福山的觀點,這里是人類最后的一個精神角力場。勝敗存亡,幸運還是不幸? 這,使本刊編輯部的年度“青年領袖”評選(以及一切針對中國現實的宏觀判斷),一開始就顯示出艱難。 在中國這個有漫長儒教統治史、以“尊老”為傳統的國度里,對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來說,類似于“個性獨立”和“自主性”的現代詞匯,幾乎是一個美好的奢望。只有在這近百年的短暫歷史里,自由、解放和大寫的“我”,才開始逐漸成為國人共有的愿景和夢想。 特別是在中國啟動改革進程以來,20多年里,整個國家自由度開始增大,社會趨向寬容和開放,公共空間和市民社會初步形成,遷徙自由、言論自由等正艱難地一步步出現……僅以在傳統社會里最受禁錮的性道德觀為例,自由式的性解放態度,其超越清教主義的反叛姿態,何其狂野另類,但在今天也有了一席之地。 本次評選活動針對的,可能更多是這樣一個群體:出生于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成長并受教育于80、90年代,1980年代狂飆突進的新時期思想文化解放運動,他們趕上了一點尾巴,1990年代興起的商業主義大潮,他們更是首當其沖的受洗禮者,今天他們已經成了中國城鄉社會的中堅力量。 和他們前輩中的佼佼者“78級”相比,他們人數更多,分布領域更廣,受教育程度更高,更有國際視野,更具開放心態。 他們也許是百年來價值觀最為分化的一代(在很多時候,他們的價值觀是模糊、搖擺甚至干脆沒有的)。他們身處的時代里,有更多的思想學說在自由或地下傳播——從最時髦的后現代理論、新儒學、威權主義、自由主義、新左派到極權主義,但他們大致形成了某種普遍性的精神取向: 他們不像前輩那樣與政治密不可分,了解過一些西方現代政治文明成果,但他們同樣服從現制,接受政治的現實合理性; 經濟上,他們認同市場經濟制度,認為自由競爭和尊重個人選擇是繁榮之源,反對國家壟斷經濟命脈,但他們也支持政府保護弱勢群體,擴大公共福利政策; 文化和生活方式上,他們歡迎自由主義,喜歡多元的社會文化生態,初步認同自由、民主、人權、寬容、愛、環保等普世理念。 這個群體的人數有多少,目前還無法統計,他們的人數成倍地穩定增長卻是個不爭的事實。這個城市青年主流階層群體的壯大,孕育著中國社會良性轉型的希望。本刊從去年開始評選出的“青年領袖”,某種程度上,正是這個群體中的優異代表。 不過,和歷史上的同齡人所達到的精神高度相比,他們顯現出如下特征: 知識精英群體的缺席。 相比于梁啟超“少年中國”的澎湃激情,胡適的顛覆性“文學革命”,包括儲安平《觀察》的“第三條道路”,以他們為代表領銜的數代青年知識分子群曾獨領社會輿論風潮。哪怕是過去不久的1980年代,同樣是青年知識分子包括作家、藝術家們引領時代動脈。社會行動是需要思想作指導的。而這,正是當代青年中產階層的跛足所在。 工商業青年精英的崛起。 這實在是一大中國特色。中國人的創造力和自由精神,在政治威權之外的領地尋找土壤。迄今為止,中國最偉大的變革發生在經濟界,在工商業和流通領域,中國人爆發出了原子核爆炸般的能量。他們的崛起,也帶來了偶像崇拜的轉移:知識英雄讓位給財富英雄。 價值理念偏向穩定和保守,缺少反叛性和革新精神。 青年人的創造偉力,在1960年代風起云涌的世界浪潮中顯示過力量:1968年五月革命、比基尼、超短裙、伍斯托克音樂節、性解放運動、黑人平權、女權解放、反對越戰、甲克蟲樂隊、賈格爾高唱《在大街上作戰的人們》、“禁止禁止”、“做愛,不要作戰”…… 痛恨妥協,是青春的象征。這是有強烈左派立場的青年反叛文化的全球盛宴,不管后世如何評價,這是人類歷史上燦爛的極度奇觀。 就是和1920年代“頹廢的一代”人相比,青年海明威們的郁郁寡歡、以自我為中心、放逐和逃離、厭世和疲憊、對工業主義的厭惡,都顯得更真實、更抒情,也更人性。 中國的當代現實恰恰相反:物資匱乏,人人窮困,對財富和欲望的追逐,成了全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因此,在西方青年們把創造性激情指向權力和資本批判時,在中國,是對物質主義的狂熱擁抱。依賴,而不是反叛,這是他們的群體性特征。 于是,青春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 今天的青年一代,無疑比前人更開朗和無畏,但他們背后,依然缺乏健康的營養滋潤。十年前,周星馳的電影就走紅北大校園,十年后,“芙蓉姐姐”仍能從知識精英匯集的燕園和清華園里散布開來,胡戈式的惡搞“饅頭”仍能成為公共話題事件。犬儒思維的流傳,是精神疲軟、創造力長期萎縮的必然反射。 以中國之大,有才華者仍會不斷出現,不過,他們腳下所踩的,仍是堅硬的荒原。 在這個時代普遍的樂觀昂揚里,我們提出自己的思考并推出那些領跑未來的青年領袖們。彰顯優異,弘揚善行,這正是本次評選的價值所在。 他們是: ★劉國梁 國家男子乒乓球隊主教練 ★潘 剛 伊利集團總裁 ★王雷雷 TOM在線首席執行官 ★徐靜蕾 演員、電影導演 ★侯瀚如 藝術策展人 ★閭丘露薇 鳳凰衛視記者 ★薛兆豐 經濟學家 ★許志永 律師 ★莊小威 哈佛大學教授 ★王 鵬 天娛傳媒董事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