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駱 毅 本報記者 陳楫寶 北京報道
把全球20%的研發力量投放中國。
“這是項長遠的策略考慮,最重要的是,我們提出為了在2010年將單項藥品研發費用從11億美元降至8億美元,其中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在中國、印度和中東歐市場中,尤其是中
國,大幅增加禮來的科研人才。”禮來國際營運總裁戴瑞哲(Lorenzo Tallarigo)承諾,今后將繼續加大對中國上海研究基地的投入。
3月29日,今年首次來華視察業務,負責除美國本土之外全球市場的禮來國際營運總裁戴瑞哲,就其中國下一個五年及全球運營戰略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中國市場更重要
《21世紀》:禮來公司全球醫藥業務已經制定了5年計劃,并認為是一個相當清晰的行動策略。在這個計劃和策略里,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市場如何分配?
戴瑞哲:從全球的市場增長情況來講,美國有放緩的趨勢,但仍高于歐洲市場。亞洲市場則介于美歐之間。在中國,市場增幅在16%左右,美國則是8%到9%。
在亞洲范圍內,中國市場肯定是增長最快的,在今后的四五內都會如此。我們公司內部有一個目標,是到2010年把禮來中國的業務做到禮來全球的前10大。
到2010年,整個禮來公司的規模應在170億到180億美元之間。禮來中國可能是3億美元,占到2%到3%。
《21世紀》:根據禮來未來5年計劃,禮來將繼續在中、印加強投資,您更傾向于投資哪里?
戴瑞哲:印度和中國都是經濟增長很快的國家。我個人覺得,相比較而言,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上做得更好、更早,雖然執行上仍有待完善,但政府的決心讓我們很受鼓舞。
目前,我們在中國的生產和研發方面都有投資,并對這些投資十分滿意。我們以后會繼續尋找和中方合作的機會。
歐泰格(中國區總裁):今年我們將在中國增加100多個職位,印度則沒有這個計劃。
研發與并購:取舍之間
《21世紀》:我們關注到,在百優解專利期滿后,禮來作出一項重大決定,即放棄了并購,并作為未來一項戰略,是基于什么考慮?
戴瑞哲:在醫藥行業并購潮年份中我們仔細分析了相關企業的并購情況,并得出一個結論:兼并和收購并不能給我們的股東帶來更多的價值。一些企業的股東收益并未因并購而增加,有些甚至還減少了。
一些合并了的企業,它們原來就存在研發新藥不夠的問題。也許合并會減少一些費用,但研發新藥這一長期問題仍然存在,甚至會變得更大。
貝德年(亞洲區總經理):藥企有一個臨界的規模。禮來在好幾個領域,如內分泌、中樞神經、腫瘤和心血管等方面都達到了臨界規模,在研發、生產、營銷等環節上也有很強的實力,所以我們有這樣的能力獨立研發。兩個公司并購就像結婚,可能并不是很有效的行為。我們策略是合作,和一些研究所合作。
《21世紀》:一些來中國較早的企業已經有多元化經營的傾向,比如開發仿制藥和向低端市場進軍,以及涉足原料藥的生產。禮來在這方面也有打算嗎?
戴瑞哲:我們不會涉及這方面業務,仍會堅持目前的發展策略,即將重點放在創新上,不斷開發新藥。從研發經費占銷售額的比例來看,禮來公司是行業里投入最高的公司之一。雖然仿制藥也有很大的市場,但這不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21世紀》:對跨國公司來講,研發似乎面臨著越來越難的局面。一方面投入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有效化合物越來越少。禮來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
戴瑞哲:目前,12億美元的大部分都是花費在第三期的臨床試驗上,一方面早點篩選出更合適的產品進入第三期的臨床試驗,從而降低價格。另外一個降低成本的辦法是利用一些生物標識物的技術,這樣可以減少試驗人群的數量,從而降低部分費用。還有就是降低臨床試驗的成本,將部分臨床試驗轉移到費用相對較低的國家,比如說印度和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