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學人 > 正文
 

史蒂芬-羅奇:中國經濟調整應警惕三大風險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4日 11:01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李豫川 北京報道

  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經濟師史蒂芬·羅奇近日發表報告稱,中國已經向全世界發出了一個重要信息:就是其經濟發展模式將出現一個關鍵性的調整———從出口和投資主導模式向私人消費轉移。但在這個調整進程,中國應特別注意防范大宗商品市場、貨幣與貿易方面的緊張關系以及中國消費者的角色等三大風險的潛在沖擊。

  羅奇在這份題為《即將到來的中國再平衡》的報告中稱,中國經濟再平衡包括三個重要環節,一是中國最新五年計劃的目標增長率為到2010年實際GDP年增長平均7.5%;顯著低于過去25年來的9.5%水平,反映了中國增長將從過去對數量的追求轉為對質量的追求;二是在新增消費支持到位之前,來自出口和投資的高速增長動力可能已減退;三是通過提高國內消費實現再平衡,將有助于促進中國進口并且縮小經常賬順差,為進一步深化金融業改革提供一個更有利的環境。

  羅奇認為,

中國經濟的再平衡不僅對中國,也會對整個世界經濟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把經濟活動從出口和投資轉向消費,連同較低的總體GDP增長目標,這樣一個再平衡意味著它有可能推翻目前金融界對于“中國因素”所持有的多種看法。羅奇最擔心的三大潛在沖擊是:

  第一是大宗商品市場。投資增長放緩可能會減低中國在眾多工業商品市場需求一方的影響力。2005年,中國對鋁的需求約占全球總量的25%,銅、鋼鐵和煤的需求約占全球總消耗量的30-35%。隨著中國工業活動在未來日子將會放緩,工業材料市場的需求壓力應會有所紓緩———凸顯了商品市場的下調風險,特別是當大部分投資者正相信目前的“超級商品周期”會繼續攀升之際。中國致力節省能源———目標是在未來五年把每GDP單位的能源耗用量降低20%———可能會激化油價和成品油市場面臨的下調沖擊。

  第二是貨幣與貿易方面的緊張關系。由于再平衡之故,中國可能會更傾向于

人民幣升值,作為推動從過度出口增長轉向進口和消費的手法。升值多少無疑將取決于中國的金融體系改革及其穩定性。鼓勵消費的措施應同時有助于拉動進口需求———結果是降低中國的凈出口盈余,從而為其主要亞洲貿易伙伴提供支持。人民幣升值加上外貿順差減少,應能有助于緩和目前國際社會逐漸形成的一股反華貿易情緒。

  第三是中國消費者的角色。中國消費者不會在一夜間改變。然而他們將在未來的3-5年擔當重要的角色。中國政府表示,調整的重點將首先放在涉及分銷和運輸服務的勞動力密集行業上,這表明了機遇不單只存在于批發、零售和全國性運輸業,同時也存在于以電子通訊為本的貿易零售系統。中國消費品行業在未來幾年的成長,應會體現在價值鏈上從軟產品到硬產品的迅速提升。中國并沒有拒絕向外商開放消費品市場;根據進入世貿組織(WTO)協議,外商跨國公司三年內將獲準進入更廣闊的零售交易領域。

  羅奇說:“對可能出現不穩局面的擔心仍然是中國推進改革的最大制約。它可能挑戰中國對截至2010年實際GDP平均增長只有7.5%的忍受力。然而,隨著國企改革已進一步深化,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將能更好地抵御經濟模式轉折可能帶來的沖擊。”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63,1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