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穎
2005年12月19日,上海,太平洋保險(集團)公司與凱雷投資集團簽署正式協議,凱雷攜其戰略投資伙伴——美國保險公司保德信金融集團注資66億元,二者將在注資后擁有24.975%的太保壽險股份。
但在四五個月前,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接到了中國保監會“紅色”預警,由于償付能力缺口90億元,其被責令于2005年10月31日之前上報改善方案,并且保監會還在股東分紅、機構設置等方面對太平洋人壽給予限制性規定。
此消息一出,不僅壽險受到影響,太平洋集團下的財險等業務也受牽連。那段時間,身為董事長的王國良壓力很大,外面有人認為他這次過不去了,有的甚至明講,他這次真的要下臺了。
而今,一場風暴過去之后,王國良卻依然輕松不起來。“干事業的人越搞越辛苦,干金融的人越搞風險越大。”王國良稱:“現在成功的金融家都是不敢干的人。”
王國良本科就讀于南京大學中文系,但對經濟和金融感興趣,《紅樓夢》沒讀過,卻讀完了《資本論》。畢業后,王國良先就職政府機關,后轉入銀行,1998年他來到太平洋保險集團公司。當時的太平洋只有20億資本金,壞賬卻達35億,還潛藏有隱性危機,面臨破產的邊緣。
王國良上任后,首先就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機制,進行風險管控。王國良說,太保不能再一味地追求快速發展。“每年增長50%,這不是一件難事。但成本太高的事情,我們不會去做。”及時的監控使太保的經濟案件很少發生,曾有辦案機構很風趣的說,“怎么沒輪到太平洋一個呢?”
嚴格的管理已初見成效,三年,太平洋的股東價值翻了1.5倍。王國良說:“不管形勢發生什么變化,我掌握了規律,就不會左顧右盼,我要一直按照這條道路往前走。”
不做“洗錢”業務
《英才》:你目前最關心的是什么?
王國良:風險第一。發展快慢,要看有沒有足夠的償付能力作為保障。沒有風險管控,什么都談不成。公司是吃利潤,不是吃保費。靠借來的保費在運營中創造利潤,這才是屬于公司的。
《英才》:你覺得風險管控主要通過哪些方式實現?
王國良:除了建立良好的機制外,還要靠最高決策層對風險的把握。一些券商和保險公司搞交易,現在暴露出來60多億虧損。我們公司一筆都沒做。因為看上去投資回報很高,但它的成本是難以承受的。我寧可不做,也不能讓自己的業務虧損。
《英才》:如何把握市場快速變化的風險?
王國良:收集全球金融經濟的情報,這非常重要。我跟國外公司談判,他們對我們的條款非常苛刻。突然我看到一條消息,說這家公司出問題了。我馬上讓發展戰略研究部在網上搜索這個公司的所有情報,這家公司確實出毛病了。再談的時候,我態度就非常強硬,最后對方的董事長跟我們說,他們遇到歷史上最嚴峻的挑戰。
《英才》:風險一詞對保險公司意味著什么?
王國良:保險行業比其他行業都要講誠信,因為你賣的是一張紙,所有的誠信都在這張紙上。幾十年中,你這張保單能不能經受市場風險、政策風險的考驗,長期為公司提供利潤,這叫內涵價值。
《英才》:客戶比較關心的太平洋壽險的償付能力問題將如何解決?
王國良:在凱雷進入以后,我們2006年再發一部分次級債,再加上調整業務結構,減少低內涵價值業務對資本金的壓力。現在正在建立持續的資本補充機制,也就是集團上市。
《英才》:哪些業務是低內涵價值的?
王國良:車險里的私家車我們是要控制的,再比如住房信用保險,我們公司控制得很緊,這方面損失很小。壽險里的一些“洗錢”業務我們不做。“洗錢”就是指下半年做進來的業務,一過年就退保了。客戶得到手續費返還,分公司得到手續費的提取,下面的分支機構都很肥,成本都加到總公司來了。這樣非常危險。
為什么與凱雷合作
《英才》:為什么太平洋引進外國戰略投資者持續了5年左右的時間才談成?
王國良:我們最初跟澳大利亞安寶保險集團談完以后,但它投資失敗。在印度它收購一個財險公司,賠了7.5億美元。在我們簽約以前,它收購了倫敦的一個壽險公司,賠了35億美元。最后它沒有錢了。
《英才》:在眾多競爭者中最終攜手凱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王國良:首先因為它是優秀的投資公司之一。其次,它帶來全世界一流的美國保德信保險集團。投資技術、保險技術全來了。其他的投資公司只有投資技術,沒有保險經營管理技術,我們要的不僅僅是一些投資。
《英才》:你說的保險經營管理技術如何才能獲得?
王國良:我們馬上就要有一個計劃,每年選擇100名外語過關的專業技術人員到保德信去培訓,三五年之后培養出三五人。
《英才》:外界有一種評論,認為這么快與凱雷敲定合作事宜,主要是因為太平洋壽險資金有缺口,你怎么看待這種說法?
王國良:這不是主要原因,之前與凱雷拖了較長的時間,是因為雙方都要維護自己的權益,雙方都不肯讓步。最后美國新橋等投資公司來了,說條款可以比凱雷更優惠,我們表示歡迎。那么凱雷就很緊張,在很多問題上做出了利益上的讓步。
《英才》:凱雷主要在哪些方面做出了讓步?
王國良:比如說,開始時凱雷投入的4億美元想分批次投入。我比較理解,他是要給經營層一些壓力。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談了很長時間,最終凱雷終于同意了一次性投入。
《英才》:你主要通過什么方式說服對方的?
王國良:太平洋的股東、合作伙伴分布在香港、臺灣和美國等地。我給他們打電話,讓他們幫忙做好凱雷的工作,不要因為這么點錢,合作搞不成。最后這些股東說,我們都出錢,終于凱雷同意一次性付款。
《英才》:你會不會擔心,凱雷賺幾年錢就走了?
王國良:凱雷肯定是要走的,但是合同里都已經規定,凱雷走必須將全部股份轉讓給保德信,保德信全部都要,具體的價格由他們去商量。
多花1000萬成本也值?
《英才》:你個人的領導風格是怎樣的?
王國良:綜合型。我們的領導班子里,各種性格都有,他暴躁,我就溫和。他溫和,我就告訴他,你太慢。
《英才》:還有對你暴躁的下屬?
王國良:有,他是分管財產保險的副總,也是我上任第七天找來的。他那會兒還在省級公司工作,我到南京三顧茅廬,把他請到總公司來。但這人脾氣不好,他沖老板發火是常事。我說發牢騷可以,但是活還要按我的要求干。現在他干得很好。
《英才》:我聽說由于你要求很嚴格,大家都比較怕你?
王國良:如果員工在客戶里搗亂,藏利潤,想來年日子好過一點兒,那是經常會被我抓住的。不過,沒有人怕我。坐電梯時,都是我給員工按幾樓,按錯了還要挨批評,說董事長水平不高。
《英才》:如果員工對你說假話,你怎么辦?
王國良:你做錯了事,我告訴你辦法,你解決去。否則被我發現了,我就不含糊了。我曾經免過東北一家省級公司的總經理。他拿著一個本子來給我匯報,我一看就很煩,說你把本子丟掉,結果,他就亂了套。我一問問題,他就傻了。那些本子上的東西都是秘書寫好的。后來我很快免掉他的工作,像這樣的素質怎么行呢?
《英才》:凱雷進入太保后,在人員配制上會有哪些調整?
王國良:公司的第一代領導者已經不太適應了,需要騰出來給年輕人坐。為了防止出現大的人事波動,我們準備專門設一個“高級專務系統”,不算領導班子成員,但工資一分錢不少他的,一直干到退休。這樣即使多花1000萬元的成本,年輕人形成的新競爭能力所創造的利潤遠高于他。
股東眼中的王國良
“第一次打交道就虧5萬美元”
第一次看見王國良時,他正和新華聯集團董事長傅軍在聊天。“他是我老板”,王國良指著傅軍說。傅軍是太平洋保險集團的股東,但他和王國良第一次打交道就虧了5萬多美元。
十幾年前,當時王國良還是江蘇鎮江市輕工業局局長。傅軍找到王國良,要將自己手中的一些布漿賣給輕工局下面的造紙廠,雙方很快簽訂了2000噸的合同。誰知,合同剛簽完,國際市場上的布漿價格大大上漲。
這筆生意還要不要做?王國良笑稱,“我知道他虧了,但是有合同在,當然得履行。”傅軍也按原價做了這筆買賣。二人之間第一次生意上的往來,傅軍就虧了5萬多美元,這也是二人惟一做的一筆生意。
“朋友歸朋友,做事情一定要講原則”,王國良的風格得到了傅軍的認可。“南方的北方人”、“地方的軍人”,傅軍一下子給了王國良兩個稱謂,顯然同為南方人的傅軍喜歡王國良這種豪爽勁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