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財富人物 > 正文
 

周厚健的信芯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6日 21:05 《互聯網周刊》

  本刊記者 陳亮

  周厚健正憑借穿透力的眼光,在創新路上不斷加速

    《互聯網周刊》報道  2006年1月,美國拉斯維加斯CES大展。主展館內的海信成為一顆明星,240平米的展位,七大類近50款最新產品吸引了大批觀眾的目光
。“與幾年前我們在場外租場地找客戶不一樣的是,今年客戶從各國趕來參觀我們的產品。”一位負責參展的海信高層說。展會期間,海信還與美國著名流通渠道進行了會面,商談2006年海信產品全面進入美國市場的合作計劃。

  這正是49歲的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盼望已久的情景。征服國際市場恰是周厚健的下一步目標。海信已經在匈牙利建立了合資電視機工廠,并藉此打開了通往歐洲市場的大門。在進軍德國等市場的過程中,海信遇到了阻礙,原因是西門子提前注冊了“Hisense”

商標。經過曲折的談判,2005年,周厚健成功地從西門子手里拿回了商標。

  海外市場的勝利來之不易,但周厚健更看重海信的技術含量。“目前全球60%的家電最終產品來自中國,但是這僅僅是數量的百分比,而不是技術含量的百分比。”周厚健說,“在很多日本企業眼中,我們雖是他們的競爭對手,但卻不難對付。”由于核心技術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中,中國家電企業盡管都已經成長為行業巨人,但是難以改變創新乏力、贏利微薄的現實。周厚健希望扭轉這種狀況。

  2000年,周厚健召集海信研發中心的核心員工開會,討論要不要自己造

數字電視芯片。由于項目風險很大,爭論很激烈。“在很多外人看來,這不是燒錢嗎?投入成千上萬的資金進去,如果沒有產出怎么辦?”海信副總裁郭慶存回憶說。周厚健堅持己見,他對高投入、高回報的產業規律深信不疑,“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就不會有美好未來”,最終海信成立了芯片研發項目組。

  歷經四年多時間,累計投入3000多萬元,周厚健如愿以償。2005年6月26日,海信自主研發的數字電視“信芯”問世,這件事情震驚了國內外的家電業同行。“為什么海信芯片開發成功了?而此前很多搞芯片開發的沒有成功?是因為我們始終堅持,并以市場為目標。”周厚健說。

  國內的電視同行還在對海信的“信芯”持觀望態度。“這里第一是同行之爭,第二不知道我們的芯片質量如何。”周厚健解釋說。他準備在2006年繼續投入對電視芯片的研發和推廣,“當你比別人超過一點時,別人會嫉妒;當你超過別人一部分時,別人會羨慕你;當你比別人超過一大截時,別人會依靠你。”

  電視芯片的研制只是周厚健力主創新的一個縮影。周厚健的大賭大贏也表明,在持續創新這個領域中,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嘗試可以不止一次,新想法永遠值得鼓勵。而海信在2005年里也收獲頗豐,以

平板電視為例,根據統計機構中怡康的報告數據顯示,2004年10月以來,海信在34英寸以上高清平板電視的市場占有率以11.93%的份額躍居全國第一。

  收購科龍對海信來說也是意義非凡。2005年9月9日,海信集團與科龍公司簽署了巨額收購協議,海信將全面接管科龍的資產。對于外界眾說紛紜的并購整合問題,周厚健并不擔心,他說:“異地購并比較容易解決文化沖突問題。”在海信派出管理團隊入駐科龍并注入巨資后,科龍很快實現了全面復蘇,海信集團在白電產能和銷售規模上實現了擴張。

  這一切都得益于周厚健所具有的穿透力的眼光。眼下,周厚健正在為海外上市做準備,運氣好的話,借助科龍在中國香港上市能成為他為海信尋覓到的又一個加速引擎。

  他用資本的眼光洞察市場的變化,使用創新的思想和先進的科學技術,擺脫了單一貨幣資本的經濟運營模式,走出了一條超前的、成功的低成本擴張之路

  ——陳瑜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