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企老板薛子光:從副處級公務員到千萬富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6日 10:30 南方日報 | |||||||||
創富人生 編者的話: 西諺有云:機遇只垂青有準備的頭腦!坝袦蕚涞念^腦”不僅僅做好準備,更在機遇出現的那一瞬間果斷出擊,成就與眾不同的人生。創富的人生中,機遇固然重要,但搶抓機遇 創富格言 創富首先是為個人、為家庭,其次才是為社會。作為自然人,誰都不愿虛度一生。 已過不惑之年的薛子光先生是惠州一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的老板,農業向來被認為是一個沒什么“前途”的行業,但薛先生卻在這個冷門行業里創造了令人矚目的財富,也讓自己實現了不同的人生。 離開機關投身建筑裝修挖到第一桶金 薛先生上世紀50年代末出生在惠州農村,當過大隊團支書,民兵營長,黨支部書記,恢復高考考入商業學校,畢業分配到政府財貿部門工作。他告訴記者,這一工作經歷使他深知財富對人、對家庭、對國家的重要,因此立志要多創造財富。1984年初他從惠州調入深圳工作,在政府機關里做到了副處級。但上世紀90年代,適逢當時惠州地改市后,經濟發展勢頭很好,都說“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惠州”,在這樣的背景下,薛先生于是希望發揮自己是惠州人的優勢,回惠州安家創業。1990年他下海經商。 當時廣東房地產業正相當火熱,于是他看準了建筑承包行業,回到惠州主要從事建筑裝修服務業,這個行業讓他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有了一定的資金積累以后,他從房地產業抽身而出,這次他選中的是農產業的加工。“惠州梅菜”在省內外享有盛譽,但卻一直沒有實現產業化經營,他就想這是一個市場空間,為什么不既提升惠州梅菜的品牌價值,又實現創富的愿望呢? 農產品加工帶來更廣空間 1998年他正式開始投資農業產業化經營,全面提升“惠州梅菜”品牌價值。經營蔬菜、水果等農產品加工、銷售,以安全、衛生、營養、健康、方便消費的新形象登上國際大雅之堂,帶動惠州農民致富奔小康。2002年他的公司與華南理工大學聯合開發“低鹽傳統風味即食梅菜”項目,獲得了2001年中國國際農博會“名牌產品”稱號,在市場上比較受歡迎。 目前,他的公司已經是一家集科研、生產、加工、出口為一體的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加工出口梅菜罐頭、梅菜干等農產品。這兩年,他不僅開發了梅菜系列,還涉足了荔枝酒、嶺南干果等廣東農產業的多層次開發,企業資產近2億元。 薛先生認為成功的最大秘訣是他不斷的學習、追求,中專畢業進入政府機關工作,1986年又讀了經濟管理大專,1989年又從深圳大學國際金融本科畢業,較早具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理念。 不過,在創富的過程中,薛先生也遭遇了一次很大的挫折。2000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薛先生的公司在香港設立惠州農產品銷售中心,將惠州農副土特產品通過香港銷往世界各地。由于惠州農業產品沒有品牌,更沒有規模企業化經營,千家萬戶根本不可能與國際市場接軌,結果所有產品均有害物質超標,使公司不但損失數百萬元,而且信譽受損更大,為了在香港重新建立惠州農產品信譽,他加入兩岸三地漁農業科技促進協會,后來被選為副主席,惠州梅菜的安全標準是通過協會由香港大學完成的,符合歐美安全衛生標準,為進入國際市場打下基礎。 對話 人生在世要有所作為 記:在創富這個過程中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薛:在創富的過程中感受最深的是能幫助助千千萬萬農民脫貧致富,我奔走各地農村,所到之處,十分受農民兄弟愛戴,多一萬元收購農產品,就能使三戶農民脫貧。讓許多山區孩子都能有錢讀書是我的最大心愿。 記:在遭遇挫折的時候您是如何鼓勵自己的? 薛:我們是農業基礎產業投資,投入數千萬元不會留下看得上的資產,我對員工說,我們企業如一個擁多項科研成果的博士,在沒有將科研成果轉達化為生產力前,窮得連面包都買不起,一旦轉化,擁有的知識資本就會轉化成見得著的財富。能得到全體員工的認可和支持是對我的最大鼓勵。 記:回過頭來看,如果您不創富的話,可以想象下現在的大致情況是怎樣的嗎? 薛:這個就說不定,塞翁失馬,社會都是發展的。我上世紀80年代初就在惠州政府機關,80年代末我擁有大學本科文憑,下海時為副處級干部,在深圳有三房一廳,到現在也可能不會很差。但我現在很充實,能做我喜歡做的事,特別是能回到我的家鄉,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 記:您覺得對一個有心創富的人來說,什么最重要?什么最要不得? 薛:最重要的是要有民族責任感,要有遠大的抱負,人生在世總有一點作為。最要不得的是小農經濟,小富即安,或者透支國家、社會、或者消費者身體健康而獲取原始積累的資本,然后消費掉,或者移民國外,都是要不得的。 專題撰文 本報記者 王暉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