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財富人物 > 正文
 

奚志農:鏡頭里躥奔著金絲猴和藏羚羊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3日 17:15 山西新聞網

  也許你對他的名字很陌生,但你肯定見過滇金絲猴的圖片。而在他之前,人類甚至不曾拍攝過一幅清晰的滇金絲猴照片。

  也許你不清楚英國BG野生動物攝影年賽,但你應該知道,他是中國惟一一位獲得該大獎的攝影師。

  也許你很少看中央電視臺的《動物世界》,但你肯定看過電影《可可西里》,而如果沒有他,你可能永遠無法領略到這份悲壯……

  他是集英雄主義、理想主義、唯美主義于一身的環保英雄。他是森林的守望者,野生動物的守護神。

  在平遙攝影大展所有的展廳中,這是極為獨特的一個。

  大門緊閉,門前鋪著一方大布,布上觸目驚心地印著數十張被人剝下的虎皮圖案,門上4個嚴肅的黑字“停止殺戮”是對這圖案的無聲詮釋。必須從側門進入,必須低頭經過一面高懸著的綠旗。地面滿鋪著野草,那久違的清新芳香令人莫名一暢;耳畔環繞著呦呦鹿鳴嚦嚦鳥聲,眼前是多幅美得令人震撼的動物影像,我恍如進入寧靜的大森林。但墻上的標語和年代久遠的安全獎狀分明提醒:這只是一間破敗的工廠車間。

  這是誰的展廳?為何如此布置?

  那個正在忙碌的男子停下了手中的活兒,微笑著走來,聲音謙和而沉靜。

  “你來到的是‘野性中國工作室’展廳。你剛才經過的那面旗是我們‘野生動物攝影訓練營’的營旗,從它底下經過就意味著宣誓,宣誓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和熱愛。打掃這水泥地面有很多的揚塵,所以我們從院子里割來野草,一來清潔,二來更符合我們的宗旨:自然。本來地上有大大小小的坑,為參觀者的安全著想,我們就在這些地方支起帳篷。我們在車間里營造了一個野外。”

  向我做這番介紹的人就是大名鼎鼎、在中國環保界和攝影界享譽極高的奚志農。

  壯美的詩樣人生

  1964年,奚志農出生于南詔古國的發祥地———云南大理的古城巍山。秀美的山水陶冶了他的靈魂。

  少年時代的奚志農便對野生動物有著深濃的興趣,尤愛鳥類。1983年,奚志農參加了云南大學的鳥類考察隊伍,并參與了紀錄片《鳥兒的樂園》的拍攝,這是19歲的奚志農第一次接觸野生動物攝影。他看到劇組的人把鳥捉來用繩子拴住進行拍攝時,生出一種本能的反感,立志要拍自然狀態下自由飛翔的鳥。自此,他開始學習攝影。其后兩年間,身為學生的奚志農利用假期多次回到家鄉研究鳥類的遷徙,并推動中國鳥類環志中心在巍山設立了一個鳥類環志站點。這是中國惟一一個由民間人士推動建立的鳥類環志站點。

  畢業后,他到了昆明教育電視臺工作,拍了兩個環保專題:“心聲”(愛鳥周活動)和“母親河在呼喚”(反映流入滇池的盤龍江污染情況)。他第一次通過自己的工作,將大眾的視線引向生態環保。

  1990年,奚志農成為中央電視臺《動物世界》的攝影師,曾兩次進入滇南、滇西北的保護區拍攝野生動物,在這段工作經歷中,他看到了許多非法捕獵野生動物的行為。這讓他心痛,也堅定了他保護自然的意識。

  1992年,奚志農跟隨一個研究團隊進入滇南雪山拍攝滇金絲猴。而在此之前,人類甚至沒有拍到過一張清晰的滇金絲猴圖片。經過三年努力,他獻出一部紀錄片《追尋滇金絲猴》,這部片子是人類第一次用攝影機記錄滇金絲猴的活動狀況,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極高。這部片子獲得全球多個大獎。

  1995年,任職于云南省林業廳的奚志農獲悉德欽縣為了解決財政困難,決定砍伐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的100平方公里原始森林,而該區域是200只滇金絲猴的活動范圍。為挽救這片森林,奚志農多方奔走。德欽縣的同志們說,我們連工資都發不出了,誰想制止,誰給錢。奚志農給不了錢。不得已,他聯系了一位環保作家致信國務委員宋健,并將此事披露給媒體,終止了德欽縣的商業砍伐計劃。這件事使奚志農成為中國知名的環保人士,同時也使他失去了在云南省林業廳的工作。1996年5月,他成為《東方時空》的一名記者。

  1997年,他深入可可西里無人區對“野牦牛隊”進行了20天的跟蹤拍攝,采集了大量關于藏羚羊盜獵和反盜獵的影像資料,并制作成紀錄片在《東方時空》播出,這是第一個全面、真實地表現藏羚羊現狀和反盜獵行動的電視節目。其后,他撰寫了一系列關于藏羚羊盜獵、販運、貿易情況的報告,并努力促成了關于藏羚羊保護和制止藏羚羊絨貿易的國際研討會,創辦了藏羚網。

  可可西里的經歷促使奚志農最終離開《東方時空》,再次深入可可西里,跟蹤拍攝野牦牛隊的反盜獵工作。從此,他成為一名中國少見的全職野生動物攝影師,全身心投入環保事業。

  十多年的野外攝影生涯中,奚志農曾在荒無人煙的長江源從飛馳的馬背上摔下,曾在獨龍江失手從溜索上墜入山澗,曾在距大群飛奔的野牦牛幾米處靜立不動繼續拍攝,曾與扎巴多杰在可可西里的冰湖上追逐盜獵者……他身上有4根斷過的肋骨。但所有的磨難都只讓他與大自然更加融為一體。

  別樣的自然之家

  1998年,在雪山考察營中,奚志農結識了比他小7歲的《中國日報》隨營記者史立紅。她后來成了他的妻子,他的左膀右臂和寂寞生涯中的溫暖慰藉。他們在北京安了家。

  在大都市里,奚志農夫婦努力營造著自然的生活。他們不用空調、騎自行車、隨身帶著筷子。雖然,中國有越來越多的人士開始關注環保,但他們的心仍然渴望回到真正的自然。次年4月,夫婦倆雙雙從《東方時空》和世界自然基金會辭職,一道返回云南,像鳥兒一樣在大森林邊上筑了個小窩。在這小窩里,誕生了他們的女兒奚溪,也誕生了他們創辦的非政府組織“綠色高原”。

  那些我們難以想象、不可逾越的困難沒有難倒奚志農夫婦。奚溪不到半歲,就被爸爸媽媽背上了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兩歲多就跟著走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奚志農說起女兒,沉靜中多少帶著一絲驕傲。我真羨慕他的女兒能從小接觸自然,但我懷疑這種幸福能維持多久。國外那個父母都是動物學家的小女孩寫了一本自己和大象的書,6歲的奚溪如今在哪兒呢?她能否避免城市孩子難以逃脫的課業呢?面對這個問題,奚志農的眼睛暗淡了。

  “豈止擔憂?簡直就是痛苦!她也不得不進那該死的學校啊。我們只能一步一步地屈服!”

  奚志農用“該死”形容學校。“我到很多學校做演講,講環保,講野生動物,但這些多是大學。而我們的中學、小學,真是太可怕了。孩子們哪里還認識自然?前幾年高考好像都不考生物了,功課全是應付考試,所謂的科學讓人不再懂得敬畏自然。這樣的教育,不產生狂妄和荒誕產生什么?我在平遙,問幾個小孩子,見過動物嗎?他們說沒有,我再問見過鳥嗎?他們說沒有。我又問見過麻雀嗎?回答還是沒有。因為他們沒有時間朝天空望上一眼!其實你看,就在這院子里,就能聽到斑鳩的叫聲。在國外,全社會對野生動物都非常關注,他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接觸很多的自然。我們的很多自然是在人跡罕至、特別偏僻的地方,而人家特別大的森林可能就在城市邊上,孩子們從小就受的這種熏陶也是我們不能和人家比的;另外,他們的野生動物的影像成品用在很多領域,雜志、各種各樣的明信片,很多商品的圖案,都是野生動物的形象。在整天車水馬龍、灰蒙蒙的天空下長大的孩子,他內心對自然的感情能有多深?這可能太強求孩子們了,我想只有整個國家的狀況改變了,一切才可能慢慢地改變。”

  攝影大展開幕的當天晚上,奚志農來到平遙中學,給高中生們做了一場關于野生動物的演講。

  震撼的野性中國

  2000年,奚志農獲得中國環保界最高榮譽獎“地球獎”。他是惟一一個評委全票通過的獲獎者。他也被評為2004中國攝影傳媒大獎年度攝影人物。但在眾多頭銜中,他最愿意用來稱謂自己的,還是“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

  2005年,奚志農創辦了“野性中國”工作室。宗旨是搶救性地記錄中國的瀕危物種和自然環境的變遷,提高公眾和政府的自然保護意識,推動中國自然歷史題材影像的發展,“用影像保護自然”。他捐出他代言佳能攝影產品的酬金,全部用于購買攝影裝備,開設了“中國野生動物攝影訓練營”,向無力購置攝影裝備和接受專業攝影訓練的野生動物工作者、研究者和攝影師提供裝備和專業指導。通過他們在中國推廣野生動物攝影,藉此提高人們對野生動物保護的關注度。

  這個營的第一批營員,全是各地的野生動物專家。但,這個首席攝影師卻說,在中國拍攝野生動物是全世界最難的。

  “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中國的野生動物攝影事業卻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許多特有的物種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記錄。一個原因是太缺乏專業的野生動物攝影師的。國外野生動物攝影師的拍攝條件要比我們好,我們和他們的觀念與視角都差距很大,他們一些特別棒的野生動物攝影師,就靠自然攝影養活自己,而且生活得很好,因而不斷有新的東西出來,報酬足以再策劃另外一次拍攝,是一種特別良性的循環。2001年,在英國我被授予‘BG野生動物攝影年賽’‘瀕危物種’單項大獎。這是國際領域內最具權威的一種認可,也是中國攝影師第一次、惟一一次獲此殊榮。可我心里卻涌動著難以言說的尷尬。”

  “而中國的動物也是最最害怕人類的,生存狀況也是特別糟糕。我們一靠近它們,它們馬上會驚懼萬分,千方百計地躲。你歷盡千難萬險,花了很長時間很大的代價,最終你連你拍的對象都看不到。絕大多數中國人看到奔跑的野生動物時,都會想‘這個東西的肉肯定好吃,這個肉應該怎樣怎樣吃……’但是如果是一個西方人,他的反應可能是它多么健壯、多么矯健!保護野生動物,我想最重要的還是一個觀念的問題。”

  最大的困難是什么?龐大的資金支持從哪兒來?奚志農說他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但這個悲觀主義者一天也沒有停頓,默默在為我們所依賴卻又漠視的自然拼命努力著。

  在平遙

柴油機廠“野性中國”工作室的展廳里,我久久佇立在奚志農拍攝的作品前,內心澎湃。

  金絲猴在林間自由地跳躍。鳥兒在晴空下無限展翅。所有動物的眼睛都無比純潔,飽含感情———絲毫不遜于人類的感情。

  那是怎樣一種攝人心魄的美啊!那是我們庸碌的人生根本無法窺探到的美。拍攝它們的、面前這個看上去瘦弱儒雅的人,體內蘊藏了多大的激情、耐力和愛!

  他也是那樣愛人。在談到“野性中國”工作室時,他不住地感謝著他的隊友們:“佳能公司的小曾,為了野生動物訓練營已經快要辭職了;地上鋪野草是我們運營總監梁斌的瘋狂創意……如果沒有這些義工式的干將朋友,我就是有天大的力量也做不成什么啊……”

  我真羨慕他的妻。盡管清貧,盡管奔波不定,他們卻是一對真正的神仙伴侶!

  我向這對堅守理想的夫妻致敬,也向與他們一同戰斗的戰友們深深致敬。

  首席記者 馮迪/文

  (來源:山西新聞網 三晉都市報)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