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典投資執行總裁王秋楊:自然自在 駕馭生活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5日 17:59 《東方企業家》雜志 |
自然自在駕馭生活 成功之前,她也渴望擁有財富, 成功后,她將金錢看的很淡, 如今,她平衡著人生的得與失, 快樂體驗著豐富多彩的人生 文/本刊記者 譚琴 1992年,大學畢業不久,王秋楊和丈夫張寶全為了籌集50萬元拍自己想拍的片子,選擇了下海。他們完全沒想到,十幾年后竟然擁有了一家以房地產開發為主,集建筑施工、裝飾裝修、物業管理、海洋運輸、酒店管理、影視文化、網絡通訊、國際投資等于一體的今典集團。旗下不僅有十多家成員公司,而且建立了國內最大的民間美術館——今日美術館,國內首家室內潛水俱樂部——空間蒙太奇潛水俱樂部,后兩者為今典集團的多元化經營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礎。 歷經商海浮沉,王秋楊骨子里卻還保留了一份冒險的沖動。她喜歡將城市的一切遠遠拋在身后,駕駛著越野車行走在壯美的高原或荒涼的沙漠。她說不必在乎從哪里出發,到哪里結束,只喜歡那種邊走邊看的過程。于是她視旅行、探險為人生的最大樂趣,穿南極、闖北極、自駕車走西藏、穿越羅布泊,早已灑脫自由。而今年5月她又把目光投向了四川的四姑娘山。 2003年,憑借對西藏教育事業的杰出貢獻,王秋楊獲得年度海內外十位最有影響力的“《中國婦女》時代人物”榮譽稱號。她在《極度體驗》一書中的“西藏之行”里談到,公司捐助1000萬元用于西藏阿里兒童教育的動機樸素而自然,當她流著淚讓丈夫張寶全掏錢的時候,絲毫不帶任何商業動機,僅僅因為自己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在得與失間平衡生活 王秋楊和丈夫張寶全是先有婚姻后有事業的,相識5年后結婚,結婚后窮得一塌糊涂,“下海也是別無選擇。當時年輕啊,而且我們倆都是特膽大的人,沒有多想,沒有帶任何救生圈就跳到‘海’里去了。”他們的檔案在人事局放著,上面寫著“待業”兩字,所以王秋楊覺得自己站在懸崖邊上了,沒有退路,只能往前闖。剛開始時,張寶全在海南做地產,王秋楊在北京做貿易,“那時挺艱難的,什么都沒有。公司從開始創辦到后來發展壯大的過程,也經歷了很多幾乎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境地。這么多年過來,我確實覺得風風雨雨挺不容易的,但我這人不太會跟人講不開心的事情。”王秋楊感慨地說。 在海南做海洋運輸的生意讓他們掘到了“第一桶金”,而1992年開始進入房地產業,是看準了“房地產暴發的機會和可能性大”,從而使事業穩步上升。王秋楊把成功歸功于客觀上的運氣和主觀上的努力,“成功不是一瞬間可以完成的,而是一個過程。當很多人關注你,談論你,認為你成功時,你才是成功了。這些年來,我一直在努力工作甚至是掙扎,總是不斷出現更多的目標,自己不停地追趕,但感覺并未超越什么。人的生活就是這樣一個過程,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王秋楊覺得女人能夠進入剛性的地產業并不奇怪,她相信“蓋房子不僅需要智慧,更需要感覺”,在一個幾乎全由男人組成的團隊里,女人特有的細膩和韌勁兒對她十分有利。所以,盡管成天在男人圈子里打轉,王秋楊絲毫不覺得自己另類。她說,執行總裁的工作就像開了個診所一樣,接見所有要見的人,解決所有需要解決的問題,她坐在辦公室里,像醫生一樣喊著,下一個、下一個…… 具體到“夫妻檔”的成功,王秋楊認為得益于“互補”。“他很感性,很有創造性;而我更擅長運營管理,幫助他實現他的創造。我的理性成分是他做重要決策的判斷依據,我們兩個人在合作上可說是天衣無縫。”原來,她在公司就是扮演“大管家”的角色,主要負責公司的日常管理,代表“理性的一面”。難怪今典的員工也說:“張總有時脾氣大,而王總比較冷靜。” 沉靜、淡然的王秋楊以為,人生就是得與失之間的平衡,“在成功的光環下面,人們只看到你的獲得,卻沒有看到光環背后你的付出。命運其實很公平,生活的過程,就是得與失的過程。我早就學會了不患得患失,學會感謝,越擁有,越要感謝。” 快樂體驗多樣人生 在北京奮斗了十多年,蓋的樓房一棟接一棟,可王秋楊卻對城市本身越來越疏遠,總想時不時地逃離城市,因此被張寶全戲稱得了“都市恐懼癥”。從小就夢想當徐霞客的王秋楊喜歡旅行和冒險,她說這是骨子里就有的一種愛好,她喜歡“在路上的感覺”。每次行進在路上,不管路況有多惡劣,條件如何艱苦,她從來不會問:現在離目的地還有多遠?還要走多少時間?她只是迷戀路上的風景,美麗的或是殘缺的。 1998年,王秋楊曾隨南極科學考察隊一同到達南極。當時,他們穿越南極航線上令人聞風喪膽的“魔鬼西風帶”時,船在風浪中傾斜得很厲害,船體已經傾斜到幾乎是30度角了,隨時都有翻進海里的可能,生死就在一線之間,此時的王秋楊真正感覺到了恐懼,心想“再也不冒險了!”而當她踏上南極大陸,看到一排排企鵝在冰凌中起舞,之前的畏懼又全拋到了腦后,“下一次還來!”現在,如果一起在南極共過生死的朋友問“還有沒有信心再走一次南極”時,她會立刻感覺到血液向頭頂涌動的興奮和激動。 在西藏阿里,淳樸的民風讓王秋楊知道從來不必擔心什么。她經常是到一個路邊小店住下,把行李往自己的房間一扔,就跑到走廊盡頭的廳里和藏族朋友聚會去了。房間的門沒有鎖,她也從來沒有想到要鎖。從入藏的第一天起,她就把自己披在身后的長發,在腦后編成了一條辮子,像那些藏族姑娘一樣,以致許多藏民都把王秋楊當成了“自己人”,即便是會說漢語的藏族人,第一次見面時,對她講的也是藏語。 “但我需要這個城市,這個城市成就了我。”盡管熱愛都市外的行走,但她并不拒斥優越的現代生活,同所有時尚女人一樣,她非常講究生活的品位。在北京、巴黎、紐約、東京……她一身華服的身影,常常出現在各種富麗堂皇的場所、上流社會的社交沙龍。時尚雜志來做采訪,為她做好形象設計之后,照鏡子時她還會十分孩子氣地驚叫“哇,這是我嗎”。 每一種人生體驗,王秋楊都愿意用快樂的心情對待。 她還記得第一次接受電視采訪時緊張得滿頭大汗,但她愿意嘗試所有的事情,“永遠有好奇心,所以想去探險,但不是盲目冒險。” 王秋楊每次回北京就像回訓練基地一樣,把身體鍛煉好,準備下一次的出發。“張寶全笑我天天拿著一張西藏地圖,滿腦子想著把西藏所有的路線都走遍。情感的事最難解釋,它沒有什么理由,就像愛情和婚姻,這種東西只有自己知道。”她已經癡迷到把手機的電話鈴聲都設置成了“青藏高原”的旋律。 努力無止境 北京這個“包羅萬象”的城市,讓王秋楊真正體會到了百味人生。初期創業的捉襟見肘;開盤熱銷時難以言傳的快樂…… 對于金錢,王秋陽認為那只是一個數字而已。“也許別人會說我虛偽,當我沒有獲得這些財富時,確實拼命地想獲得。當我不知不覺已經獲得后,回過頭來再反省自己,你會發現成功也不過如此。但財富也確實給我帶來虛榮心的滿足和很好的物質生活,就像我現在要從事的這種極限運動,想玩這種東西的人很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條件,像我一樣,高興買輛陸虎車我就買了。這也是由財富基礎決定的。” 在王秋楊的眼里,一個企業家不但要在商業上取得成功,更要在做人上獲得成功,“企業家更應該主動關注社會,更好地運用財富。最近,國家基因工程正在邀請我做形象大使,以號召更多的人捐獻骨髓,我非常愿意樹立這樣積極的形象。即使你很有錢,也需要積極、健康地生活,而不是只圖吃喝玩樂……” 王秋楊一年只逛一兩次商場,她怕耽誤時間,所以幾乎從不看電視,結果讓自己很“落伍”。偶爾看到電視里出現一個被一大把話筒包圍的明星,會忍不住問“他很有名嗎”,小保姆就用很納悶的眼神看她,“他你都不知道?!” 有時間王秋楊寧愿學習,“這是活到老學到老的時代,學習是有樂趣的,可以不斷豐富你的心靈,在學習之中也會不斷發現商業機會。”她的一些商業行為就是從愛好中得到啟發的。“愛好能夠帶動商業”。因為愛好潛水,她成立了室內潛水俱樂部,“長期看這將是一個很好的產業,雖然現在只是投入,還沒有回報。我認為文化體育產業是朝陽產業,以后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當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你就可以去享受并投資你所愛好的產業,這種感覺是很快樂的。不過,“沒有物質,精神何以為寄?” 王秋楊的一天通常這樣安排:7:50起床,上午是運動與學習時間;中午時分到達辦公室,整個下午處理公司日常事務;晚上7點以后還會在辦公室工作,與各個公司的老總談話;回家通常是在晚上九點鐘,在兩個兒子睡之前,與他們玩一會兒。 王秋楊越來越知道,努力無止境。生活與事業的成功,是一種讓自己更自然,更自在的境界。人生的目標有大有小,無論開小鋪子還是做大企業,能夠駕馭自己的理想,自然自在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