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財富人物 > 正文
 

陳金良:顛覆了一個行業的霸道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4日 07:02 中國青年報

  他開辦了20多家連鎖藥房,承諾“藥價最低”;他宣稱“向虛高藥價宣戰”,表示“向醫藥行業潛規則挑戰”;他原本只是“在商言商”,卻不料入選央視2005年度社會公益人物候選名單。有媒體評價說:他顛覆了一個行業的霸道

  本報記者 包麗敏

  陳金良在杭州的第一家藥店開張那天,涌進店里來的顧客多得讓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老百姓是提著籃子來買藥啊,或者說。”陳金良糾正道,“是提籃‘搶’藥。”店里準備的1000多只購物籃被一搶而空。

  2003年7月,陳金良把第一家天天好大藥房開到杭州人口最稠密的一條街道上,開業這一天,“到我店里買藥的人比菜市場買菜的人還多”。

  2005年1月,當陳金良把天天好大藥房的連鎖店開到北京南二環邊上時,熱烈的開業場面又一次重演。那幾天,等待結賬的隊伍從店里排出了大門,有些顧客一整籃一整籃地買藥。還有人坐一兩個小時的公交車從二三十公里外趕來。“就跟在菜市場里買白菜蘿卜似的。”一位店員回憶說。

  對這些紛涌而來的顧客而言,藥價便宜是這里最大的吸引力。一位大爺晃了晃自己購物籃里花花綠綠的十幾種藥,說:“我這點藥能比別處便宜個幾十塊錢。”比如一種蜜丸,這里比別的藥店便宜4元,而有些藥品,能便宜十幾元。

  低價,成了這位浙江臺州商人“殺”入藥品零售市場的“殺手锏”。

  在杭州,他打出的旗號是“向虛高藥價宣戰”。他宣稱,他店里的藥,比同業藥品均價低45%;而在北京,他承諾“北京最低價”。

  “我店里任何一種藥品,只要你發現別的店里價格比我這兒還要低,我們二話不說立刻把差價算給你。”陳金良這樣保證。

  也許以下這樣一個調查數據部分解釋了這種吸引力:今年公布的一項調查,問及人們心目中“目前藥品領域主要問題”,排名第一的是藥價虛高,選擇這一選項的人占44%。

  所以,當今年1月陳金良的天天好大藥房殺進北京市場時,在這座上下三層、帶地下停車場的藥品“大超市”里,許多藥品不到三天竟被搶購一空。而根據先前的市場調查,這些藥品原本準備銷售一個月。一種板藍根顆粒,半天內賣出3000多盒。

  在搶購的人群中,陳金良發現了同行的惡意收購。事實上,當他的第一家店在杭州開業時,也遇到過類似的挑戰。

  陳金良說,他們發現有人大批量地買同一種藥品。他不得不采取限量供應措施。“那也沒有用。”陳金良說,“比如原本派一個人一下子來買100盒,現在,改派10個人來一人買10盒。”

  天天好在北京開業前三天曾推出過期藥品以舊換新的活動,結果,一家藥店的一位工作人員竟拿著估價在4萬元以上的過期藥品前來兌換攪局。

  同行對陳金良低價策略的抵制還不止于此。有同行聯合向供貨商施壓,讓其拒絕給陳金良供貨,陳金良說,有的供貨商跑來跟他談判,請他不要再賣他們的貨,甚至有供應商要給他下跪。

  在杭州,陳金良一度拿不到本地產品。他們拒絕供貨,“沒有任何理由。”他說。甚至,連當地的行業協會,最初都不接納他。

  陳金良于是緊急從武漢向杭州調貨。

  武漢是陳金良最初開始打拼的地方。他在這里讀完中南財經大學企業管理的學業,在藥廠打過各種各樣的零工。1996年,他進入一家大型藥企,從一般的業務員干起,到片區經理,再到負責全國經營。2001年,他跳槽到武漢一家醫藥公司任總經理。

  在醫藥行業浸淫多年,陳金良看到了開創自己事業的機會。“我感覺這里面漏洞很大,”陳金良說,“商機很多。”

  其時,用陳金良的話說,全國“東南西北都打出了平價旗號”。2001年,全國第一家大型平價藥房開辦。其后,全國各地陸續出現平價藥房,攪動了當時的醫藥零售市場。

  這些“平價藥房”同樣遭到了行業抵制,相當一些最終難以為繼。

  “但我覺得他們定位不準,規模不夠大,管理也混亂,其他方面漏洞也多。”2003年,時任總經理的陳金良辭職,決定回到浙江開始自己的創業。

  “我的藥價一定要比別的藥店低很多,才能吸引老百姓。”陳金良當時這么想。

  他在杭州租了一座3000多平方米的保齡球館,改作藥品“大超市”。當杭州別家藥店最多只有3000多品種時,“我就一下推出一萬多品種”,“我可以拍著胸脯說,凡來天天好,不可能買不著你想買的。”

  他聲音宏亮,有南方人的口音,剃著一頭板寸,壯實,帶著商人特有的熱情,始終展露微笑。

  這是陳老板保證低價的一大訣竅:大規模帶來大人流以及管理成本的下降。他把天天好比作藥店

零售業的“沃爾瑪”,“你看咱們國內的傳統百貨業已經被沃爾瑪、家樂福殺得片甲不留了。”他說。

  有調查稱,目前一般藥品從出廠價到賣給患者,中間的價差大多在10倍以上,巨額利潤被層層流通環節吃掉,包括一些隱性交易者參與的瓜分。

  而陳金良則保證說,他店里的藥品盡量從廠家直接進貨,至少也只從一級分銷商處進貨,不超過兩個流通環節。

  他所謂“藥店的沃爾瑪模式”,追求平均毛利,而不是某一種藥品。“有些藥品我是不賺錢的”。陳金良提供的數據,天天好的平均毛利在7%~8%,扣除管理成本5%~6%,賺取“一兩個點的合理利潤”。他對此表示知足。

  因為對傳統藥品流通領域利益的觸動,陳金良每開一家分店,幾乎都遭遇到同行不同程度的抵制。“每家店開業半個月左右,我每天都睡不著”。但是,杭州、寧波、北京、沈陽等地的20多家分店幾乎都成功地挺過了“困難期”,不出一個月,各方的抵制和壓力通常便自行瓦解了。“他們的抵制站不住腳。”陳金良不無得意地說。

  隨之而來的,是周邊別家藥房的降價。“一旦受到我們沖擊,你不降是不行的。”北京天天好大藥房財務總監說。

  陳金良創業的第一年,在杭州開了5家分店。“我們第一年就把杭州零售藥價拉下15%。”他說。

  第一家天天好大藥房,營業第一個月便開始盈利,“當然是薄利。”他補充強調了一句。這給了他繼續走低價路線的信心。

  “市場規律是大法,順市場者生,逆市場者亡。”精明的臺州商人總結道。

  不到兩個月,他加入了當地的行業協會。他跟行業協會會長開玩笑說:“你現在要不讓我加入是不行的,老百姓都要對你這個老頭子有意見咧。”

  但是,陳金良沒想到自己開藥店竟然開出了名堂。他有時跟家人和朋友感嘆:“我只是開開藥店,沒想到反響這么大。”

  在一些媒體的報道中,他以“藥價殺手”、“平價革命”旗手的形象出現。這些符號性的“標簽”讓他始料不及。“我當時想都沒想到,就只是作為一種職業,以低毛利定位,把天天好做成一個品牌。”陳金良說,但是,隨著一家家分店開起來,現在“已經是身不由己了”,感覺自己被“推到了前臺”。

  “不過呢,”他說,“這也說明我們切合了老百姓的利益,那么我就必須這么做了。”

  一周前,他坐在北京天天好大藥房的辦公室里,同時接受三家媒體的采訪,穿著夾克衫和牛仔褲,坐在黑色的大沙發里,將兩手交疊得體地擱在腹部。

  “不要違背老百姓,而要順著老百姓的意思,為老百姓真正把藥價降下來。”他一臉正色地對記者們說,“我堅信一點,有了老百姓的支持,有了我們媒體朋友的正面報道,‘平價革命’這條路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來自天天好大藥房的數據稱,今年8月,天天好大藥房與20家上游企業正式結成了“低價供銷聯盟”。從當月起,這里3000多種常用藥品開始全面降價,500種藥品長期實行批發價銷售。

  不過,陳金良非常清楚,自己所能撼動的只是藥品零售市場,而“醫院這一塊我們撼動不了”。

  這位藥品零售商對醫院藥價的虛高深有感觸。他還在武漢工作時,一次到醫院看病,醫生開出的輕度消炎藥和感冒藥,高達380多元。而同樣這些藥,在他任職的醫藥公司,只需80多元。

  他稱,每次走進醫院,“我十次總有八次要跟醫生吵架”。

  但是他旗下的20多家分店,加上其他打出“平價”旗號的藥店,在藥品零售市場上只占不足10%的份額。藥品分銷的終端市場基本由醫療機構所壟斷。有數據稱,在全國藥品銷售總額中,通過醫院銷售的藥品占80%以上。

  “只要醫院不平價,藥價還是平不了。”而“在以藥養醫的傳統體制下,要想使醫院藥價下降是十分困難的”。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方廷鈺指出。

  但這并不妨礙陳金良入選央視2005

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社會公益人物候選人名單。“他顛覆了一個行業的霸道。”有媒體如此評價。

  在央視網站上,5名公益人物候選人中,浙江天天好大藥房連鎖公司的這位董事長,至今已獲得了26萬多的支持票。

  幾天前,電視里播出這一消息時,電視機前一位北京觀眾叫了起來:“真是有意思,本該逐利的倒成了公益;原本真正應該公益的,反倒去逐利。”

  盡管最初只是“在商言商”,但現在看起來,陳金良似乎不得不把“平價革命”這面大旗一直扛下去了。“我只有努力吧。”他說,“我相信,這面旗會越插越多的。”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