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萬富豪黑榜之二:顧雛軍 三流企業家的八宗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2日 14:32 中國新時代 | |||||||||
提示:對頭發花白的顧雛軍來說,46歲這個年齡已是落寞時分,就像他自己說的,“沒有科龍的格林柯爾系,是一個沒有靈魂的系統;沒有科龍的顧雛軍,就只是一個三流企業家了。” 文/實習記者 陸振華
2005年初,回想起自己去年被郎咸平揭露盜竊國家財產時膽戰心驚的經歷,頭發花白的顧雛軍感慨說,“流年不利,要買《易經》放在床頭!” 那段時間,一向在資本市場呼風喚雨的顧雛軍,登上了“胡潤資本控制50強第一人”的寶座。 一語成讖,半年后,老顧步了“資本控制50強”首屆狀元——德隆唐氏兄弟的后塵,鋃鐺入獄。 在被警方控制前10天的2005年7月19日,顧雛軍穿著一身深藍色西裝,進入了北京一家酒樓包廂,名字為“主沉浮”。面對科龍困局和官方調查的現實,顧雛軍對媒體說:“我沒有什么反省的地方,我沒有錯,科龍公司沒有錯。” 3個月后的10月26日,中國證監會對顧雛軍及科龍電器的調查結果顯示:顧雛軍等人及格林柯爾系有關公司涉嫌侵占、挪用科龍電器財產累計發生額為34.85億元,涉嫌八類犯罪行為。報告中有關涉嫌犯罪的事實已經移交公安機關。 老顧的發家史 顧雛軍與股市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是在2000年的香港。 1994年底,顧雛軍在天津創辦格林柯爾制冷劑(中國)有限公司,這是他在國內的第一家格林柯爾公司。此前,他已經在英屬維爾京群島(BVI)注冊了十余家以格林柯爾(Green Cool)開頭的公司。 1998年,顧在北京、深圳兩地成立了格林柯爾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次年,又在海南、湖北成立了格林柯爾環保工程有限公司。這四家皆為顧雛軍BVI私人公司全資持有,并不生產制冷劑,只是銷售和替換安裝格林柯爾制冷劑,這些制冷劑全部來自天津格林柯爾。 上述四家格林柯爾公司,最終于2000年被注入在開曼群島注冊的格林柯爾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為準備在香港創業板上市,顧早年的海外開拓被落實于一套關于顧氏制冷劑市場份額的標準表述:“占有歐洲市場的25%、北美市場的10%、亞洲市場的50%”。從海外殺回國內,顧的近期目標是“占領中國市場的99%”。 格林柯爾科技控股公司2000年7月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籌資5億港元,顧占上市公司逾七成股份;由此測算,老顧當時的身價應為3.5億港元。 香港格林柯爾的上市,讓顧雛軍第一次真正有了完成龐大計劃所需的杠桿和資源,并得以重返內地攻城略地,由科龍電器到安徽美菱、揚州亞星,再到襄陽軸承并告終。 格林柯爾在香港資本市場的表現十分優異。2000年第三季度的業績報告公布之后,其股票由兩星期前的歷史低位1.40港元開始大幅反彈,至3港元以上,是當時香港創業板中為數不多的幾支保持在發行價以上的股票之一。 第二年,根據格林柯爾科技控股公司2000年度年報,格林柯爾科技控股公司2000年營業額比1999年上升2.9倍,至3.64億元人民幣,利潤總額為2.69億元人民幣,利潤率高達74%。在上市第一年就摘取了“創業板盈利第一”的桂冠。 “把錢還上我就不是壞人” 質疑隨即而來。《財經》雜志2001年10月5日發表《格林柯爾疑云》,力證格林柯爾存在利潤操縱的重大嫌疑。 香港證監會當時并未介入進行調查,格林柯爾股價雖然大跌,顧雛軍卻元氣未傷。 當時,顧收購科龍電器的談判正在最后關頭。10月29日,容聲集團與順德格林柯爾簽約,擬將所持科龍電器20.64%股份轉讓后者,每股作價2.73元,總價5.6億元。 顧雖遭遇科龍舊部的抵抗,但還是于2001年12月23日進入新董事會,徐鐵峰等舊董事會成員悉數退場,顧雛軍出任科龍董事長。 但是令交易雙方始料不及的是,科龍易幟已經引起公眾強烈關注,媒體對科龍新東家格林柯爾的調查日益深入。12月5日,《財經》雜志再次發表《細探格林柯爾》一文,指出在港上市的格林柯爾科技控股的驚人業績有多處重大疑點,當天,格林柯爾股價暴跌;之后三天,市值蒸發逾10億港元。 而顧氏在2001年末香港“后院起火”之時,更有坐莊操縱股票之嫌。 香港新鴻基證券前股票經紀人宋秦2005年初在港對顧雛軍提起訴訟,指控顧曾在2001年底曾通過新鴻基證券自行買賣科龍股票,并通過宋邀人撰寫吹捧文章,以拉升公司股價。宋稱顧允諾的“公關費”達1053萬港元!此官司尚未結案,但在任何一個證券市場上,這類行為都將面臨刑事指控。 在香港的投資銀行中,為數不少的分析員在稱贊格林柯爾業績的同時,也表達了很多疑慮,例如所羅門美邦的一位分析員曾經希望顧雛軍提供一些更為知名的大客戶名錄,終無所得;還有分析員質疑格林柯爾的管理并不像一個規范的跨國公司等等,不一而足。 由香港股市而來的錢,開始被顧雛軍用于他的內地并購征途。 而顧雛軍在不同場合接受采訪時,公開否認自己的收購資金來自銀行貸款以及上市公司,并提到“我的錢有國際背景”,以及“我用的是我個人的錢,是格林柯爾集團內部的錢”。 最后的落幕是在今年4月,科龍電器發布2004年度財報,顯示全年虧損6416萬元,和前三季度2.15億元的利潤總額相比,四季度巨虧2.79億元。輿論為之大嘩。 5月10日,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粵、蘇、鄂、皖四省證監局再對各轄區內的“格林柯爾系”公司展開稽查。 此后,顧雛軍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于在北京“公關”活動。他抱怨證監會的調查嚴重影響了四家上市公司的正常經營,他曾聲稱要起訴證監會主席尚福林。 直到被實施人身強制措施前十天,他在北京對媒體說:“我現在絕望了,已經是山窮水盡了……江西科龍挪用的5700萬,格林科爾借了7.59億,我只要賣了科龍,就可以把全部的錢還了,我從此不欠銀行一分錢。我把錢全還上了,你還能說我是一個壞人嗎?” 對頭發花白的顧雛軍來說,46歲這個年齡已是落寞時分,就像他自己說的,“沒有科龍的格林柯爾系,是一個沒有靈魂的系統;沒有科龍的顧雛軍,就只是一個三流企業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