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4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富豪李嘉誠日前在接受央視“面對面”節目專訪時坦言衡量財富的準則,在于“內心的富貴,才是財富。”他認為,真正的富貴是要懂得用自己得來的金錢,盡一點義務和責任。
報道說,有人以“富可敵國”來形容“超人”李嘉誠,但對李嘉誠而言,生命的豐盈并不僅在于金錢的多少。他坦言衡量財富的準則,在于“內心的富貴,才是財富。”他說,
即使貴為天子,未必是貴,但是賤如匹夫,不為賤也。富貴二字,必須分開解釋,懂得運用個人財富為社會做好事,幫助有需要的人,才是真正的“貴”。他又不以“慈善”形容自己的付出,希望喚起更多的人,一起投入這個“內心財富”的行動。
李嘉誠直言:“富貴兩個字,不是連在一起的。這句話可能得罪了人,但是其實有不少人富而不貴。”他認為,真正的富貴是要懂得用自己得來的金錢,盡一點義務和責任。
富貴兩字要分開來看
他解釋,作為社會的公民,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有責任令這個社會更好、更進步,更多的人可以得到關懷,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唯有這樣,社會才會進步,才會更加好。他說:“這是做人的一個原則,如果這些人沒有什么困難,也不會希望人家幫忙。這一點,也是做人的道理。所以我就是這樣,如果一個人想得通的話,你的貴是從你的行為而來。”
李嘉誠引用中國哲學家的觀念來加以說明:“貴為天子,未必是貴;但是,賤如匹夫,不為賤也。就是一個普通大眾,平凡職業的工作者,不是賤,你天子也不一定是貴。就是看你的一生所做的事,所講的話,怎樣對人對事。這個是我自己領悟出來的。”他笑稱,若自己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對其它需要幫助的人有所貢獻,這便是內心的財富。“這個是我自己創造出來的,這個是真財富,因為金錢的財富,你今天可能漲了,身價高很多,明天掉下去,可能一晚之間,減少一半,這種例子有的是。但只有你做些讓世人得益的事,這才是真財富,任何人拿不走。”
關心社會是義務責任
李嘉誠說到自己人生中的兩個關鍵時刻:“一個是我12歲的時候,一個天真、充滿幻想的小孩子跑到香港,見到另外一個世界,不是我所希望的這個世界。令我轉眼之間就變為成年,非常努力,不怕辛苦,充滿責任感,這個是第一個關;第二個關應該是我二十七、八歲的時候,那個時候,開始離開貧窮。開始,可以說以后都不需要做事了,可以退休了,一生所需的花費都已經足夠了。”但也就在這個時刻,他驟然發現即使財富一直增加,卻沒有什么特別快樂的地方。由此他領悟出,當一個人在這個世上,衣食住行狀況都是好的,具備了條件,便應該對社會多一點關懷,這是義務,也是責任。
捐錢容易,親力親為地做則需要耗費極大精力,然而李嘉誠樂此不疲:“付出時間去做了,這個不簡單。幾十年來,比如教育,有的時候我都是日以繼夜在做,一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馬不停蹄地在做,晚上到凌晨兩三點都是在做。現在來講,大概有最少30%的時間,我都是在做公益的。”
推己及人,他期望凝聚社會力量:“我自己畢竟是非常小的力量,希望多一點人跟我想法差不多,而且比我再好的,那么我們這個社會的進步才大。”他更稱,公益事業除了天災人禍的實時幫助外,還要有長遠的計劃,“助人自助”,為受助人提供融入社會的機會和服務,重建信心,也非常重要。“你問我為什么幾十年來,還是熱情不減,一路繼續。我不只今天做,我在將來,可以讓人家從這條路繼續走下去,也是這個道理,就是讓人家提高這個信心……我們大家都是一個平常人,我們能夠改變人家一生的命運,你說多值得,就是這個道理。”
做公益不惜時間精力
為了公益事業,時間、精力在所不惜,至于“名聲”,他卻毫不重視:“如果教育跟醫療,我拿金錢出來,有人可以跟我一起達到我的目標,去做到最好,我出錢,他出名,我在后面,都可以。甚至可以說,如果能夠幫助很多很多人的話,在醫療、在教育方面,你叫我給他叩頭都可以。”
李嘉誠還說:“其實我這個人非常簡單,我如果再有一生的話,我還是走這條路。社會要進步,離不開支持關懷,這方面,你可以帶給很多百姓幸福安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