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會邁向貿易保護主義
◎中海油決定出手收購優尼科的時機不好
◎人民幣對美元真實匯率在貶值所以應調整名義匯率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主席馬丁費爾德斯坦談中美經濟
□本刊特約研究員 康理誠/文
7月1日,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主席馬丁費爾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在北京接受了《財經》雜志專訪。其間,針對全球經濟不平衡、美中貿易摩擦、人民幣匯率以及中國海洋石油公司收購美國加州聯合石油公司(Unocal,下稱優尼科)等,他坦率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65歲的費爾德斯坦一直被認為是接替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阿蘭格林斯潘的熱門人選之一。格林斯潘將于2006年1月退休。費爾德斯坦曾在1982年到1984年間擔任里根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也是現任總統布什2000年大選中的競選顧問。
中美貿易爭端無疑是當前極受關注的話題。費爾德斯坦教授表示,他絲毫不擔心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上升,也不認為美國正在朝貿易保護主義的道路發展。中國國內對此的憂慮是可以理解的,但實際上,美國國內推進自由貿易的力量反而在增加。美國總統布什為通過中美洲自由貿易區(CAFTA)協定、推進WTO多哈回合談判以及其他自由貿易區協定做了極大的努力。與紡織品貿易相關的協議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的一部分,盡管中方對此并不滿意,但這不過是相關條款中規定的對中國出口增長限制的落實。
針對最近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對優尼科的收購,費爾德斯坦教授指出,這是一系列事件的一部分。首先是聯想購買IBM個人電腦業務,當時美國對此異議不大;海爾收購美泰克(Maytag)案例與此相似。但優尼科的收購截然不同。當優尼科在市場上競標出售時,中海油并沒有出價,但它卻在雪弗龍與優尼科達成了協議之后出價。來自美國的反應有些情緒化是出于一系列因素,首要因素是油價上漲。美國人認為,油價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國際市場需求猛增,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新增需求來自中國。中海油此時決定出手收購,時機掌握得并不好。雖然石油和天然氣市場是真正全球化的國際市場,但是如果出現危機,如果供應出現擾亂,美國會希望誰擁有這些資源以及會否動用軍事力量來保護這些資源,國會議員們會不會考慮這一點,美國汽油價格高漲會不會對議員們的判斷發生影響,都是很難說的事情。
《財經》在訪問中提到,美國財政部長約翰斯諾及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最近在國會就人民幣匯率的問題作證,格林斯潘認為對中國施壓對美國無益,斯諾則敦促中國盡快升值人民幣。對此,費爾德斯坦教授明確表示,人民幣幣值應該重估。他談到,一個被人們忽視的問題是,人民幣在過去五六年間相對于美元的真實匯率是在貶值,原因是中國出現了輕微的通貨緊縮,美國則是輕微的通貨膨脹。如果雙方各自以每年2%的速度向不同方向發展,則五年間人民幣對美元的真實匯率就下降了20%。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是合適的,可以為本地區貨幣提供支持。但現在已經沒有理由繼續這樣做,沒有理由不對已經出現的價格變化作出調整。
而且,人民幣匯率調整必然有利于緩解世界經濟中業已存在的不平衡現象。如人民幣匯率發生變動,新臺幣、韓元等其他貨幣也會被帶動。這樣一來,就會出現整體性的幣值重估。問題是,這是否會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要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美國要么增加儲蓄,要么減少投資。這才是問題所在。如美國不能增加儲蓄,其后果則是利率將不得不升高,從而使經濟放緩。這將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局面。但另一方面,美國提高儲蓄率早晚要發生,拖得越久,經濟不平衡就變得越嚴重。
最后,關于美國經濟增速放緩對中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可能造成的威脅,費爾德斯坦教授說,問題主要不來自于所謂經濟放緩,而是美國是否改變貿易模式。美國人從全世界大量進口,如果美國經濟增長率放慢至3.5%、3%甚至2.5%,這對世界的整體需求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但如果美國人的儲蓄率提高兩個甚至三個百分點,那將帶來巨大變化——每個百分點對應于1000億美元。這是早晚要發生的,因為美國必須減少貿易逆差。全世界必須對這一變化作好準備——美國可能不再是過去那樣的大買家了。-
(本文刊于7月11日出版的《財經》2005年第1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