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來美國商界最貪婪的10個CEO 埃斯納榜上有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2日 11:25 中國日報網站 | ||||||||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貪婪是好的”,在美國導演奧利佛·斯通的電影《華爾街》里,高登·蓋科如是說。因為這句話,以及這部電影里的無節制的貪婪表現,高登·蓋科這個形象成為了美國商界的一個代表——這個虛構的形象甚至因此登上了Fortune雜志的封面。 看一看過去十年間美國商界的成敗興亡,你或許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貪婪,是不好的。無論是因貪婪而過度追求成功(如AIG的格林伯格),還是因貪婪而失去自控(如迪斯尼的埃
no.1 讓巴菲特蒙羞的人 財務丑聞導致了AIG的傳奇CEO格林伯格的突然辭職,而在這個故事背后,是一個過于追求成功的人對自己、對家庭、對企業的極度駕御 3月14日,隨著美國國際集團(AIG)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莫里斯·漢克·格林伯格(Maurice Hank Greenberg)宣告辭職,一個時代結束了。 對于79歲的格林伯格而言,這一切來的過于勉強。僅僅一周之前,他在接收媒體采訪的時候還曾強調,至少十年內他不會離開AIG這家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格林伯格及其家族曾經穩穩掌握了美國保險業的命脈。 的確,對于這個從事保險業40年,且戰無不勝的強悍老人,似乎沒有什么事情能阻止他一直在AIG待下去。他執掌的美國國際集團(AIG)在全球擁有五千萬客戶和七千億美元資產。而他的財產還不止于此:2004年10月14日之前,他的大兒子杰弗里(Jeffrey Greenberg)曾經是穩坐全球第一寶座的馬什保險經紀公司(Marsh & McLennan)的CEO,而小兒子伊萬(Evan Greenberg)在保險公司ACE擔任CEO。 但金融丑聞擊潰了硬漢。究其辭職原因,格林伯格被指控批準了美國國際集團與通用再保險(General Re)安排的一宗再保險交易,而通用再保險是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的子公司。這使得受眾人景仰的世界第二富豪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也由此接受監管機構的詢問。 AIG丑聞傳出后,美國商界大為震驚。用標準普爾公司在紐約的首席投資策劃師薩姆·斯托瓦爾的話說:“連AIG這樣世界性的保險集團都可以出現財務造假事件,美國的商界還有誰是可以相信的呢?” 把“股神”拉下水 你有見過投資圣者巴菲特面對鏡頭緘默的時候嗎?那就是當他4月11日上午,在其律師羅納德·奧爾森陪同下,走進了位于曼哈頓的美國證監會辦公室,接受了來自美國證監會、美國司法部、紐約州保險局和總檢察長艾略特·斯皮策(Eliot Spitzer)辦公室的13位有關人士的問話,以澄清他是否卷入虛增AIG財務數據的再保險合同安排中。這種詢問通常是SEC調查取證的重要環節。 在這次問話中,巴菲特承認自己曾在2000年秋季,與通用再保險公司當時的CEO進行過一次電話交談,在交談中巴菲特被告知,由于AIG儲備金不足,格林伯格正面臨投資者和分析人士的指責,所以通用再保險公司準備幫助格林伯格擺脫這一困境。巴菲特稱,在交易完成以后,他曾經問過當時負責此事的約瑟夫·布萊登和羅納德·弗格森,這筆交易是否被用于正當目的。 2000年10月26日,AIG集團宣布公司第三季度凈收入增加9%,但由于某些投資者對公司儲備金狀況缺乏信心,公司股票下跌了6%。這種情況下,以AIG購買再保險和約的方式,通用再保險將5億美元預期理賠金轉移到AIG,同時轉移的還有5億美元保費。AIG將這筆保費計為收入,隨后向準備金中增加5億美元。通用再保險從這筆交易中獲得500萬美元的傭金。 根據有關法律規定,保險公司可以為分散業務風險,通過支付再保險公司保費,將自己的保單業務“再保險”來轉嫁可能的損失。而爭論的問題是:如果這筆保費被特別設計來確保AIG不出現損失,那么AIG就不會面臨風險。如此一來,這筆保費沒有為任何東西投保,這筆5億美元資金就不應該計為保費收入。整個交易也就成為了一種財務工具--幫助購買保單的企業粉飾財務狀況。 雖然巴菲特本人并非這次調查的中心,伯克希爾·哈撒韋也發布聲明宣稱巴菲特對整個交易如何進行一無所知。但投資之神巴菲特受到傳訊還是在華爾街掀起了軒然大波。通用再保險公司事件所涉及的幾位主管卻都是他的親信,不管是否涉及其本人,巴菲特都得有所交待。 其實,通用再保險歷史上也曾經發生過類似利用再保險改善公司財務報表事件。1998年,通用再保險公司和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子公司國家保險公司向FAI公司出售再保險產品。并與其秘密商定3年內不得尋求保險賠償,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該產品轉移風險的功能,實際起到了短期貸款的作用,FAI可將其虧損推遲至稍后的一個時期,而通用再保險公司向FAI一次性支付了大筆“保險賠償金”,使其賬面收益看起來更有吸引力,之后澳大利亞第二大保險商HIH公司以3億澳元收購FAI公司,不久HIH發現,FAI虛報了收益業績。到2001年時,HIH公司終因無法消化收購后帶來的不良資產而突然宣告破產。澳大利亞管理部門也禁止通用再保險公司的6位主管在該國從事保險業活動。 通用再保險公司是美國最大的產物險再保險公司,1998年12月21日,伯克希爾完成了對通用再保險220億美元的購并案。巴菲特在當年致股東的信中,曾經對通用再保險贊不絕口。但是有前車之鑒在先,再保險公司曾經通過賠償金幫助客戶公司虛報賬面收益的做法應該是投資大師時刻警惕的。 2000年AIG的股價升至最高點每股103美元時,《紐約時報》曾經稱贊格林伯格的領導才能。AIG的資產在2000年的時候已是10年前的864%,而巴菲特屬下伯克希爾的資產也在10年內翻了6倍。紐約分析師麥克·迪昂(Mike Dion)曾說過:“即使是股神巴菲特,也無法撼動格林伯格在保險業的統治地位。” 然而,最近的一系列保險業的震蕩使得格林伯格最終還是被講求長線投資的巴菲特比了下去。在現代社會的巴菲特似乎還是鐘情于他古老的方法:找到一個正處于上升期的公司,這個公司一般具有堅實的基礎、強大的管理后盾和良好的前景。他便開始囤積該公司的大量股票,直至進入董事會。他將投資定義為“以資本生財富”,最理想的投資期限是“無限期”。 而在競爭異常激烈的保險業中,格林伯格的AIG總是對其他保險公司的謹慎態度不屑一顧,并每年繼續保持令人驚嘆的高增長。自大的格林伯格對于公司的收購也遠遠不如巴菲特那樣成功——2001年,AIG以230億美元收購了美利堅通用保險公司。之后,美國聯邦檢舉人便開展了針對AIG違規操作的調查,因為AIG涉嫌非法抬高股價以贏得收購。調查報告稱,格林伯格曾經致電時任紐約證交所董事長的迪克·格拉索,要求他慫恿證交所交易專員大量購入AIG的股票。 不可思議的成功 這是一組令人稱奇的數字:年利潤93億美元,股東權益828億美元,年收入813億美元,總資產6783億美元。這就是美國國際集團(AIG),1919年創立于上海,目前總部位于紐約,涉足領域包括保險、退休金管理服務、金融服務的美國最大的工商保險機構。它的第二任CEO,在美國保險界不可一世的漢克·格林伯格(Hank Greenberg)是個獨具魅力的人,堅毅、急躁、意志力強硬、不知疲倦等性格在他身上一覽無遺。 他擔任AIG的CEO長達37年,在AIG公司工作長達45年。在職期間,他讓AIG的市值飆升最高至1730億美元,每股收益率平均每年上漲17%。我們總是能從美國友邦保險公司的宣傳畫上看到格林伯格仿佛戰無不勝的和藹笑容。 格林伯格出身低微,他的父親在紐約東邊開了一家糖果店,卻在漢克5歲的時候去世了。他母親改嫁給一個紐約州北部的農場主,他的童年記憶中于是充斥著天不亮就起來擠牛奶以及誘捕麝鼠和貂的經歷。1942年格林伯格用了一張假造的出生證明應征入伍,那時他17歲。他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并在歐洲和韓國戰區服役,并多次差點喪命。而他也從未放棄對知識的追求。得到了高中學歷之后,他進入了邁阿密大學,最后畢業于紐約法學院。 1953年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他在曼哈頓歐洲傷亡理賠辦事處與一個員工主管吵架時奠定了他未來要走的路。格林伯格認為那個人過于粗魯,自己也在副總裁的辦公室狂暴地咆哮,罵那個歐洲籍的員工主管是“瘋子”。頗為意外的是為此他得到了周薪為75美元的保險業新員工的工作。10年后,他成為公司主管意外與健康險的助理副總裁。 1960年,格林伯格被保險行業內另一家公司Cornelius Vander Starr挖走,這家公司正是AIG的前身。27歲的加州人斯達爾于1919年在中國上海設立的小型的保險辦事處,也是當年第一個向中國人提供保險業務的外資保險公司。他在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功,業務也很快推廣至亞洲、拉丁美洲、歐洲及中東地區。但是在美國,斯達爾的業務卻遲遲推展不開來。他收購了銷售量大的公司,并向市民與小公司推銷保險,但仍未見起色。于是他便將希望寄托在格林伯格身上。 格林伯格拋棄了傳統的模式,選擇了類似經紀公司布網的銷售模式,接受企業成為會員。1968年斯達爾的心臟開始衰竭,去世時,他將格林伯格定為其繼承人。格林伯格接手一年后,AIG上市,當時市值為3億美元。 他視自己為保險這個沉悶行業中的游戲叛逆者。1960年代,在人們普遍認為保險行業不要指望有什么創新時,格林伯格卻認為“創新是可以做到的”。AIG開始以為非傳統風險提供有條件保障,注重免賠額等手段吸引了市場的注意。之后AIG的新險種業務不斷得到挖掘——其中頗具新意的就有因特網身份被竊險、劫機險、海上油田保險,還領先同行于2003年推出黑客保險業務。 那時互聯網公司大都認為自己公司的防護措施已經足夠好了,不用再花額外的錢投保。AIG黑客保險業務剛剛推出的時候也頗受冷遇。但當2003年底一系列著名網站雅虎、亞馬遜和eBay等相繼被黑客侵襲之后,互聯網保險業務馬上熱門起來,AIG當月的保險業務就增加了四到五倍。 AIG的產品創新能力為格林伯格贏得巨大聲望,并成為推動AIG迅速擴張的重要因素。AIG的高層管理者皮特·伊斯特伍德(Peter Eastwood)曾這樣評價自身的創新能力,“我們在經紀商和客戶身上花費了大量時間,直接詢問他們關心的事情、面對的事務以及現有保險市場的不足……憑此我們在很多領域中確立了統治地位。” 為將AIG的這些險種推廣到世界各個角落,格林伯格將運營網絡遍布世界。AIG屬下的成員公司,通過多種銷售渠道,觸角遍及全球130多個國家及地區。格林伯格花費了很多時間環游世界,簽訂了很多重要的協議。AIG的一個前任高管人員說,“我在過去的10年到過中國48次,有多少個公司的高管人員能超過我的這個次數?” 在AIG的網站上曾經掛出“We know money(我們懂得金錢)”的標語。也許,金錢對于AIG 來說,只是一個他們玩弄于股掌的數字游戲而已。看一下AIG的版圖,就不得不為格林伯格的巨大野心嘆服。 AIG集團旗下有四大業務,通用保險和人壽保險是最大也是時間最久的兩塊業務,財務服務、退休金服務和資產管理兩大業務也在穩定增長中。 在每一個主要市場中,AIG都有代表性的公司。主要的通用保險附屬公司有美國家居保險公司、新罕布什爾保險公司、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國家聯合火險公司,及其一系列附屬公司。在人壽保險領域,友邦、美國國際再保險、美國國際擔保公司(百慕大)、中國臺灣南山人壽保險、 AIG Star 人壽保險、 AIG 養老保險公司、AIG美國通用壽險公司和SunAmerica 人壽公司等都被AIG收入囊中,在全球擁有數百萬客戶。國際金融租賃公司、AIG 金融產品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美國通用金融及其附屬公司都是AIG的金融服務公司。主要提供航空保險、資本市場、客戶財務以及保費財務。退休金儲蓄和資產管理業務是由Variable Annuity 人壽保險公司、AIG SunAmerica 資產管理公司、AIG SunAmerica 人壽保險公司、AIG 全球資產管理集團以及附屬公司或相關公司進行,為客戶提供專業的股票、定息證券、地產及其它投資管理服務。 在2003年報告中,格林伯格指出,AIG的領導地位,來自于其承保能力、保險產品創新能力、金融能力、出色的服務和處理能力。通過遍布在130多個國家的分支機構,AIG實現了它在全球的領導地位。 格林伯格具有極強的操控能力和生意嗅覺,玩弄金錢和法律規則的技巧已經爐火純青。多年來,他與競爭對手和監管部門爭斗不休,得到了好戰的名聲。他熟悉華爾街的規矩,曾經有人評價,“為了股票價格,他可以做任何事情”。 一個長期與格林伯格打交道的華爾街人士對他的評價是:“公司里就連一塊石頭落地的聲音也逃不過他的耳朵。”他對公司的內部審計已經達到狂熱的境界,專門雇傭了100個人尋找AIG的錯誤做法。他們的意見直接抵達公司高層,并且需要得到眾人的立即回應。另外,格林伯格每年秋季需要花50個小時集合25個不同機構召開預算會議,每一個機構都需要帶來他們的商業計劃。而首席財政官,CFO霍華德·史密斯( Howard Smith),必須按照他的規定準確無誤地讀完這些商業資料。 格林伯格一個大學同學評價他:“他每天幾乎24小時都在工作,也許更多,36小時。但是他就喜歡這樣。” 縱觀AIG的歷史,正是格林伯格癡迷的工作態度以及“在最廣泛的領域滿足所有人的任何要求”的野心,推動AIG成為美國最大的商業保險公司,世界上市場價值最大的金融集團之一。他設置復雜的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機制,開創了許多令人眼花繚亂的新型保險產品,現在看來,這些為人津津樂道和令人羨慕的財技同時也成為他控制公司、掠奪財富和逃避監管的工具。 豪門幕后 如果你認為生在格林伯格家族一定是一件美妙的事情,那你就錯了。格林伯格對于他兩個兒子的期望很高,卻不斷在公眾面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他還象莎士比亞戲劇中那樣,一直將兩個兒子在AIG內部進行升遷,卻從來不公開表明誰是繼承人。最后杰弗里與伊萬兩兄弟先后憤而離開了父親的控制。 漢克·格林伯格對待杰弗里比他的雇員更嚴格。他對杰弗里在餐桌上附和他的政治觀點表示輕蔑,甚至當著他兒子的女朋友面怒斥他“這是我見過的最愚蠢的事情。” 杰弗里也試圖證明自己才是父親值得驕傲的。他駕最酷的跑車,交最漂亮的女朋友,以優秀畢業生從布朗大學畢業,還取得了喬治敦大學的律師資格證。他對他的妻子說“我不想以老板兒子的身份去AIG,而要等我成功以后再進去。” 畢業之后他在馬什保險經紀公司(Marsh & McLennan's)謀得了一份職位。而自那以后漢克就不停質問他“為什么要在馬什公司浪費時間,而不來AIG幫我的忙?”杰弗里最終于1978年進入了AIG,并迅速贏得了同行的尊敬。他沒有格林伯格的獨斷,但始終保持有父親的熱忱。 與杰弗里相比,小兒子伊萬進入AIG所費周章巨大。伊萬性格比較叛逆。他留披肩長發,中途退學,并轉學過一系列學校,最后去了馬薩諸塞州郊區的一家專為有錢人家庭看管問題小孩的學校。他在同學中間廣受歡迎,但他也對某些他認為“討厭的富家子弟”毫不留情面。 而伊萬畢業之后做了些什么?他開始在各地流浪,在療養院當過廚師,還做過酒保,時常在父母家門口閃現后又消失了。伊萬的性格不羈,但是天生聰穎。格林伯格在伊萬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由此對其倍加關愛。 隨著AIG下屬子公司的卡爾·巴頓開始勸說伊萬加入AIG,1975年伊萬終于開始接觸汽車保險方面的政策知識,令人吃驚的是,他竟喜歡上了這些條文。很快他就在紐約成為了AIG的代理保險商。伊萬的大學未畢業的嬉皮歷史根本不能使手下信服,還經常要人將基本知識一遍又一遍地解釋給他聽。但他有格林伯格的睿智靈活,在AIG也升遷很快。 細勘格林柏格家族的管理方式,商業與家庭之間幾乎沒有界限可言。突然老格林伯格會突然打電話給杰弗里大罵事情進展,下一分鐘他又可能打進來詢問可愛外孫的情況。他們的家庭聚餐一般最終都演變成為AIG的研討會。杰弗里甚至說: “我應該把律師與會計等一并帶上。” 無論在網球場上,在餐桌上,還是在滑雪坡上,格林伯格都不時將過大的壓力放在他的兩個年紀已經較大的兒子身上,去實踐他設定的過于無情、精明過頭與不現實的標準。比如他會與他們在網球場上決斗,好像他們已經處于溫布爾頓網球公開賽的最后一局決賽一樣。格林伯格想培育的是一種競爭性的家族精神。而當他把兒子置于他制定的商業規則中時,他收獲的就是自己當年種植的結果。 兩個兒子對父親過高的期望和缺乏繼承人計劃一直心存芥蒂。1990年代初期,杰弗里成為了AIG副主席,掌管美國財產與傷害險。但是格林柏格在16個月內讓伊萬連升三級,同樣坐到了AIG副主席的位子上,想讓兩個兒子明爭暗斗。杰弗里于是憤然辭職。 老東家看中了他,于是杰弗里1995年以資本公司合伙人的身份加入馬什,自從1996年進入公司董事會,1999年被任命為公司的CEO和董事會主席,并在保險業的地位扶搖直上。馬什保險經紀公司作為AIG主要的商業渠道,杰弗里總算從父親那里得到了一些尊敬。 而伊萬雖然在繼承人道路上一路順暢,但他不愿意總是屈居在老父親之下。在AIG中格林伯格事無巨細,一概要親自加以過問,伊萬在公司可謂毫無威信可言。最后他也在2000年離開了AIG,走馬上任其競爭對手ACE保險公司的首席執行長。 “行業黑洞” 格林伯格家族在保險業坍塌是以馬什公司董事長杰弗里的辭職為開端的。 2004年10月,馬什(Marsh & McLennan)公司被起訴存在欺詐行為。在紐約國家最高法院市民聽證會上,紐約州檢察長埃利奧特·斯皮策(Eliot Spitzer)訴稱馬什控制價格、收取保險公司賄賂,并為了巨額賄賂誘導不知情的客戶購買特定的保險產品,將客戶的利益置之度外。而AIG、ACE、慕尼黑(美國)再保險公司和Hartford保險集團也被列入了指控參與欺詐行為之列。 調查引發了保險類股票的大幅下跌。馬什股票一天之內跌幅達38%,市值損失90億美元。格林伯格家族三人所管理的三家公司縮水總計150億美元左右。AIG股價下跌了10%,ACE跌4%至34.98美元,甚至一些暫時與調查案沒有關系的保險類公司股價也隨之下跌,全球最二大保險經紀公司Aon股價下跌了6.2%,第三大保險經紀公司Willis集團控股下跌了2.7%。全球陷入了保險業恐慌之中。 馬什保險經紀公司的欺詐丑聞也引發了人們對于保險業以及經紀公司的思索。Greenwood Capital Associates組合投資經理尼克斯稱,“該產業目前就像一個黑洞。我們不知道這里到底牽扯到些什么。” 馬什保險經紀是聯系需要購買保險的公司與售賣保險公司的中間人,并同時從雙方收取費用。簡而言之,保險經紀就如同公司顧問,并為保險公司提供重要分配渠道。作為世界上第一大保險經紀商,馬什為了獲得更多的傭金想盡了辦法。 20世紀90年代,馬什的一個名叫威廉·吉爾曼的雇員把與保險公司做業務的方法完全依賴于馬什提供給保險公司的業務量,從中收取回扣。過去10年中,馬什通過自己的全球經紀部門集中這種操作,從而更容易調節保險公司,也就產生了更多的關聯收入。 漸漸地,馬什的經紀人變得厚顏無恥,有時甚至公開操縱競標價格。被斯皮策發現的2001年的一個電子郵件中,馬什的一位經理讓一個保險公司送來一批無關的人來競標會議室,表面上創造一種競爭的氣氛。但實際上,投標的過程和結果早就內定好了。在2003年的一個電子郵件上,一位保險公司的經理對馬什要求把競標價格提高850000美元感到惱火。 杰弗里的到任沒有改變馬什從保險公司抽取回扣的做法,反而使公司在此方面更加變本加厲。他總是給自己手下的經理人設定非常難以實現的業績標準,把業績的考核放在第一位。同時對銷售人員采取很“開放”的監督態度,至于手下人員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來提高銷售成績,則很少過問。這種管理方式導致產生一種鼓勵企業經理去冒險而不顧及游戲規則的企業文化。 馬什公司的欺詐訴訟中,關鍵在于所謂的“或有費用”。網站將其描述為保險公司為該公司提供的服務而支付的報酬,這些服務包括建立供應網絡、產品開發、技術服務和行政服務等等。但是實際上,這些是經紀上的份內活兒,不能構成收取額外傭金的理由。 斯皮策認為,馬什對或有費用的描述具有誤導性。事實上,正是通過操縱價目和調整價格,馬什提高了客戶成本以賺取更多傭金。他認為,保險商和經紀商之間的價格操縱和合謀行為,傷害了客戶的利益。“而馬什公司卻告訴客戶,為他們提供了最佳方案,并吹噓客戶的利益是經紀商的行動準則”。 追蹤標普500公司的MetaWealth公司認為,與已經倒掉的安然、世通、泰科國際一樣,馬什內部存在一種利益最大化的文化。由于這些公司的行為不受核心價值觀的限制,即有可能超越法律的既定界限。 “價值觀對企業績效的作用很大,我建議所有的股東要理解企業為什么要采取一種做事的方式,這樣做會導致什么樣的結果。如果每個決定都受到核心價值觀的作用,那么他們就安全得多。”管理著MetaWealth公司的Branton Kenton-Dau表示。 調查發現,AIG曾與馬什有過類似的業務往來。在斯皮策提出指控后的第二天,AIG的兩位管理人員對“圖謀欺詐”的罪名供認不諱。不久,注冊于百慕大的保險公司ACE助理副董事長阿貝拉姆也承認“串謀妨礙競爭”的指控。 謝幕 馬什公司的欺詐丑聞,使得斯皮策下決心對腐敗橫行的保險業進行更深入廣泛的調查。 從1997年開始,AIG開始推銷一種所謂的“非傳統”保險產品,它具有“損益表濾波器”作用,可以幫助公司把一次性的損失分攤到未來幾年中。 1998年第四季度,手機銷售商亮點公司(Brightpoint)宣布公司所有費用將控制在1800萬美元內。當發現虧損將達到2900萬美元時,首席財務官John Delaney 和當時的風險管理主管Timothy Harcharik,向AIG旗下一個專門負責處理企業虧損的部門——匹茲堡國民聯合火災險公司求助。 該公司提供了一種Brightpoint公司所急需的可回溯保單。Brightpoint公司可以在三年時間里,按月向國民聯合火災險公司支付保費,總額為1500萬美元。 而AIG火災險則通過保險索賠的形式一次性返還給Brightpoint公司1190萬美元。這筆資金入賬后,Brightpoint公司的年度虧損正好可以控制在先前宣布的1800萬美元內。“原本這筆虧損十分顯眼。但在保險費的名義下,AIG幫助Brightpoint公司把這筆虧損分攤到了幾年之中。”SEC的官員說。 盡管AIG堅持認為自己嚴格遵循了會計準則,這一過程表面上也通過合法的保險合同進行,實際上該交易卻與當年能源巨頭安然公司粉飾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債務所用的特殊衍生金融工具非常類似。2003年9月,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SEC對Brightpoint公司和其兩名前高管罰款45萬美元,并開始將調查重點轉向 AIG。SEC發現,AIG確實開發銷售了這樣的保險產品,并幫助客戶公司抹平了經營賬戶,因此決定對AIG罰款1000萬美元。 2003年9月,AIG最終支付1000萬美元罰金,以了結SEC的指控——通過欺詐性保單幫助Brightpoint公司隱瞞賬面虧損。 2005年3月,斯皮策、聯邦檢察官和美國證交會對AIG開始三重調查,罪名是涉嫌非法利用金融再保險的手段虛報收入。調查人員認為,1998年,AIG利用其從通用再保險公司購買的5億美元再保險合約,不恰當地虛增了該季度及此后一季度的準備金。雙方的交易成為了虛報收入的工具。最后調查共列出了8處不當賬目記錄,可能使AIG凈資產縮水約17億美元,相當于其828.7億美元股東資產的2%。 5月,AIG重新發布四年以上的財務報表表明,公司凈值減少達27億美元之多。而此時格林伯格又遭受著美國聯邦監管部門展開的調查,以確定其是否在辭職前試圖操縱公司股價。有調查顯示,在格林伯格被迫辭職前不久,這位一貫一手遮天的CEO同時指使AIG交易人員買進公司股票。他在離開AIG的前3天還以禮物的形式將其擁有的4139.9萬股AIG股票過戶給妻子科琳,市值在22億美元左右。 從2004年4月至今,AIG的的股票在保險業整體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已經持續多年不振,累計下跌17%,但是AIG的市值仍然高達1680億美元,高于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的1280億美元。一直是AIG收益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的格林伯格并沒有任命過繼承人,而這次卸任之后的當天,股票在紐約交易所僅下跌0.86美元,確實令人生疑。 AIG已經在全球采用了多種衍生工具、子公司和關聯公司,業務涉及從飛機租賃到現非貸款的眾多領域,而且還有豐厚的準備金。雖然公司的主營業務是保險,但一系列復雜的金融操作使人們很難確切知道公司的增長來自什么地方。格林伯格的擁躉曾經宣稱,只要他繼續管理公司,就能實現強勁的利潤增長,這些利潤來自哪里無關緊要。 但事實是,格林伯格的時代,已經謝幕。(姚一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