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森:從事創造性破壞的創新者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9日 17:54 中國經營報 | ||||||||
人物背景 呂森,1953年4月出生,吉林人。中共黨員,中央黨校本科畢業,吉林大學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政治思想教育研究生班畢業,東北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吉林省政協委員,現任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主持人視角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企業家的社會地位日益突出。因為企業家的素質不僅決定著一個企業、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經濟運行的質量,同時還引導著社會價值觀的取向。 企業家有哪些特質?通過觀察大量的中外企業家,我們發現這個群體有兩個基本特質:創新和堅持。呂森,在其三十年的企業經營決策過程中,也在不斷沉淀著創新與堅持的精髓和底蘊。對于呂森而言,這段豐富的人生是學習的三十年、創業的三十年、創新的三十年,更是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的三十年。呂森這三十年的風雨兼程,恰如其分的驗證了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關于企業家是創新者的觀點,更加準確地彰顯了企業家的精神實質和特征。 創新可以分為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思想理論創新,作為企業家,其創新更多地是對于制度和思想理論方面的創新。這種創新不僅是新事物和新秩序的創造,也是對對舊事物和舊秩序的破壞——在呂森三十年的企業管理生涯中,幾乎一直處于不斷的“破壞”當中,因為他無時無刻不在創新著:率先引進國外保險業先進的營銷管理機制、創新管理模式、大膽改革人事制度……呂森將企業家的創新精神發揚得淋漓盡致。當然,他創造的成果亦是厚重的,三十年積淀下來的事業、思想和經驗的含金量也是無價可估的。 呂森的經歷或許可以證明,無論是在“國有”還是“民營”企業中,想要成為優秀掌舵者的企業家,必然首先當好一個能夠不斷從事“創造性破壞”的創新者,因為企業家就應該是勇于創新和善于創新的人,不僅是精明的實踐家,更要是偉大的思想家;他們腳踏實地、喜歡挑戰、自信坦誠、靈活開放,是智勇雙全的將帥之才…… 創業三十年 停不下的戰車 “這是一種開創事業或從事冒險的哲學,它要求我們勇于承擔風險,勇于做那些具有創造性的、與眾不同的事情;企業家可以并且也應該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當負責任的企業家因他們的卓越貢獻而備受贊譽的時候,其余的人就會滿懷希望地沿著他們的足跡進行”。——克雷格·霍爾 從一個想法出發,把這個想法變成現實,形成產品推向市場的過程,就是一次“創造的過程”,這種“創造的過程”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創業。倘若將這樣的過程在生命中不斷重復實現,創業就成了一種生活,對于呂森而言便是如此。他從事金融工作30年,在“一把手”的崗位上領導了5個單位,每當業績卓著、職工福利待遇逐年提高、辦公環境不斷改善、營業大樓拔地而起時,就是他開始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創業的時刻,“創業”已然成為呂森生活中的自然狀態。 1972年,呂森正式參加工作,先后在吉林省永吉縣樺樹皮鎮和雙河鎮擔任人民銀行辦事處主任,任職8年期間把兩個以落后著稱的銀行辦事處變成全省金融系統的先進典型; 1981年,正是國內保險業恢復之初,1983年,在沒有辦公樓和任何辦公設施的艱苦條件下,呂森調任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永吉縣支公司經理,在任職的7年時間里,他領導員工們克服重重困難,讓這個縣區公司連續5年被評為省保險系統先進單位,使數十個企業遭受重災之后起死回生,被永吉縣的老百姓稱為“保護神”。 1990年,呂森再次被調任吉林省舉足輕重、在全國有相當影響的吉林市保險公司的總經理,一干就是6年,不僅實現了保費連續3年的大幅度增長,而且吉林市公司連續4年被評為省保險系統先進單位、兩次榮獲全國金融系統先進單位稱號,同時吉林市公司的營業大樓也在6年艱苦奮斗后拔地而起; 1995年,對于中國民族保險業而言是重大轉折的一年。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和人壽保險分業經營,呂森被任命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吉林省分公司總經理一職,從此開始了他人生中的第5次創業。 其實,創業過程中蘊涵了開創事業和從事冒險的哲學,它要求諸如呂森一般的創業者們勇于承擔風險,勇于做那些具有創造性的、與眾不同的事情。因而,呂森在歷經了人生中五次創業的實踐、追求和不斷探索后,已練就了一個真正的企業家所應具備的一切特質,例如責任、遠見、變革……。他毅然挑起振興吉林省人壽保險事業的大梁,成為當年全國保險系統中最年輕的少帥。 光陰荏苒,呂森執掌吉林壽險已有10個年頭。當時一窮二白、千瘡百孔的吉林壽險在呂森大刀闊斧的創新改革之下,依靠他提出的“踏遍千山萬水、走進千家萬戶、道盡千言萬語、排除千難萬險”的“四千”精神指引,全體員工戮力同心,實現了企業的超速發展,業務連年翻番,保費收入從1996開辦之初的1.56億元發展到2001年的16.2億元;截至2002年底,累計收入保費75億元,增幅達1025%;2004年公司實現保費收入38.3億元,占全省保險行業的52%,占壽險業總量的63.5%,固定資產由分業之初的1.8億元升至現在的4.4億元,翻了兩番;公司總資產由分業之初的5.9億元飆升至現在的105.8億元,增幅近18倍。 作為一個勇于創新的企業家,呂森不斷的“破壞”著舊事物和舊秩序。他在公司結構上大膽改革,建立了省公司客戶服務中心、業務處理中心和財務管理中心,強化了集中管理和分級負責制,有效地遏制了經營風險,實現了企業運作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自公司組建以來,呂森每年都在進行著各種創新和改革。他建立了內部競爭機制和風險防范機制,實行競聘上崗制度和績效考核制度,讓領導班子成員充分發揮自身長處,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組合和優勢互補,讓員工永保奮斗的激情。 呂森認為,一個優秀的企業家首先要肯于身先士卒、親力親為,一直以來他對于自己都有這樣一個要求:“不能吃別人嚼過的饃,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一定要自己去實踐和創造,形成自己的思想、觀點、方法”。基于此,他親手建立和完善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堅持在實踐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設計企業的管理制度,而不是依靠本本主義。力圖給企業的所有制度中都注入自己的靈魂。 3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轉瞬即逝;但是對于人生中風華正茂的歲月而言卻是如此的厚重和寶貴。呂森創業的30年,也是他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的30年。他堅持自己“實現盡職盡責的完美人生”的理想,每到一個地方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到 2005年,“中國人壽”吉林省分公司保險大廈正式落成,呂森創造了一個業績卓然的市場、一個現代化的辦公條件、一個合諧的人文環境。外界評價呂森是一個要做點事的人,是冒險家,是風險承擔者,是負責任的企業家。而最到位的說法,是呂森就好像一輛停不下的戰車,在30年的商業競爭生涯中不斷沖鋒。 責任與生命相伴 領導者權力責任重于泰山。權力有多大,責任有多大,風險也就有多大。因而企業家不僅是社會的革新者,更是社會責任與信用關系的維護者。——呂森 “保險”,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保障機制,因此保險機構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言,起到了“穩定器”的作用,由此其重要性愈加突顯,因此它承擔的責任就愈大。它為社會大眾平添了一份信任和依賴。“中國人壽”做為人民心中“歷史豐富、規模巨大、信譽可靠”的品牌,這種“責任”更是十分重大的。 呂森,自“中國人壽”落戶吉林省開始,執掌“中國人壽”在吉林省市場的品牌航向整整十年,也就背負了這份責任整整十年。他深刻的意識到“領導者權力責任重于泰山,權力有多大,責任有多大,風險就有多大”;正因為對于“責任重于泰山”的深刻理解,使他為企業避免和化解了無數的風險。 多年來他始終堅持“組織就在我心中”。雖然空間上離總公司很遠,但責任和紀律已經在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身為金融系統省級單位領導人,權高位重,每年掌控的流動資金達數十億,思想上稍有差錯就會做糊涂事、走彎路。但是呂森時刻把黨性、人性和責任放在心中而嚴格自律。在他的領導生涯中,沒有讓國家損失一分錢,還為全省系統清理分業以來遺留問題幾十件,涉及金額6000余萬。 在呂森數十年的工作歷程中,他始終堅持“三個不忘”,即不忘根本、不忘宗旨和不忘責任。作為農民的兒子,呂森身上一直保持著樸實善良、與人為善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事業宗旨。把對社會、對組織、對員工的責任謹記心中。同時“終生學習”的理念讓他不斷進行理論研究,并對實踐進行總結,之后又把理論應用于實踐,推動事業不斷發展,用“學習的三十年”來概括一點也不為過。正因如此,呂森在企業管理及團隊建設上更有獨到的建樹。 三十年的企業領導生涯,呂森對于“中國企業家的命運”有著很深的理解。他發現,如果企業家僅靠一己之力單打獨斗,往往難逃失敗的命運。今天的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必須建立一種合諧的現代企業家團隊制度,使一個優秀的企業家團隊在企業生存發展之路上齊心協力、齊頭共進。因此,自分業之初,呂森便致力于公司領導班子的建設,用自己“做好人、做好事、作好官”的宗旨與其他領導成員共勉。把“責任、義務、風險”貫穿于領導團隊建設的始終,并且以身做責,讓十年前的“四無”企業發展成為今天這個極具核心競爭力的“四有”企業。經他一手打造的領導團隊更是智慧的核心,為“中國人壽”在吉林省市場穩步前進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他的《關于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的經驗?20021號?被推向全國引以借鑒。 無論是對于“中國人壽”品牌在吉林省的推廣和維護,還是對社會和企業的促進作用,呂森都是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家。他通過自身的努力與探索,不僅建設了一個生命力旺盛的品牌形象和團隊,還成為社會責任與信用的維護者;他提出的“五個重新定位”、“五爭戰略”和“四大發展措施”等創新性的改革思路和重大舉措,使吉林省壽險業在正確的戰略方針指導下高歌猛進。 和絕大多數優秀企業家一樣,呂森也是個“工作至上”的人。30年來,呂森幾乎沒有休過星期天和節假日,每年都抽出大量時間下基層調研,足跡遍及全省18萬9千平方公里;在樺甸水災現場指揮勘查理賠一個月未入家門;當自己兩次因勞累過度病倒危及生命時不顧醫囑,不等吊瓶打完就偷跑回公司繼續工作;1998年妻子患膽結石住院手術他因工作太忙而不曾去護理過一天;自己的母親臨終前想要看他最后一眼的心愿,因為他要處理公司臨時發生的一件大事而沒有達成;2002年春節前后,他的岳父岳母相繼去世,從住院到安葬,公司竟無一人知曉……。 就是這樣,為了事業和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呂森究竟欠了多少親情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在他日記中寫到:一切事情都求于己而不求于人的人,他的人生就是最高尚的人生,就是最輝煌的人生! 雖然對于親人來說呂森是“不負責任”的,但是從更大的范圍來看,呂森真正做到了無愧于父老鄉親、無愧于組織上的培養、無愧于自己的良心。在他人生的三十年中,責任和生命始終相伴。呂森的信條是:只有盡職盡責的人生才是最完美,而能夠盡到社會責任的人才是高尚的人。因此我要做一個盡職盡責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轉折點上的思索 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公司三大國有保險公司的重組改革、海外上市為標志,中國保險業進入體制轉軌、機制轉變,向現代化、國際化、集團化、市場化方向邁進的關鍵的歷史時期。因此,我們必須認清當前情勢與挑戰,看清中國壽險未來的前途和命運,站在全局的、戰略的高度應對新勢態,不斷突破前行…… -—呂森 主持人:近幾年來,銀行商業化轉軌以及保險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使銀行、保險、證券及從企業管理經營、分業監管模式向混業經營、混業監管模式轉變,已成為國際金融業發展的一個不可逆轉的重要趨勢,那么,您認為我國保險業實行混業經營的戰略優勢在哪里? 呂森:首先,當前我國宏觀的外部環境為保險業實行混業經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基本條件有以下七個方面:第一,保險企業普遍具有明晰的目標,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保險企業的基本經營目標。第二,具有健全的市場機制,不僅要有完善的市場主體和市場體系,市場信號能夠靈敏及時地反映市場供求情況,而且擁有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第三,具有完善的法律環境,擁有健全的法制體系。從法律上規范保險公司和其他金融企業的經營行為;第四,保險企業自身已經形成符合市場需求的現代企業制度,擁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能為保險企業搭建起阻止關聯交易等行為的“防火墻”;第五,具有成熟的資本市場、嚴密的金融風險防范體系及完善的金融監管體制,具有強有力的宏觀調控能力和有效的監管。第六,保險業體制改革步伐較快,三大國有保險公司相繼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財產險、壽險公司相繼上市,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保險企業的內控機制建設明顯增強;第七,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保險監督管理手段的市場化改革有了實質性突破,保險業資金融通、經濟補償和社會管理功能日益凸顯,保險、證券、銀行三大金融產業的科學監管模式和聯席會議解決共性問題的機制已經基本確立。 其次,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也為保險混業經營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資金供求雙方溝通能力提高,成本降低,同時簡化了保險業務的處理繁雜手續,證券業、保險業等亦可共用銀行網點、設備、人員,大大降低各自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最后,保險混業經營模式在實踐中凸顯強大的優勢。主要體現了保險市場內部相互溝通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高保險與金融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是適應跨國公司和大型企業集團實施多元化經營和大規模資產重組的要求而出現的一種主流趨勢。這十分有利于促進金融資本更好地服務于產業資本。能夠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最佳服務。 主持人:當前銀行中介代理業務已然成為推動保險業務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是這種合作還僅僅處于初級階段,以后的路應該怎樣走呢?您對于如何發展我國銀行保險有何對策和建議呢? 呂森:依據30年來在金融系統工作經驗,我認為:首先,要營造有利于銀行保險發展的制度環境。在全球特別是西方國家放松金融監管、積極推動金融自由化的大趨勢下,我國目前仍然實行金融分業經營的管理體制,但是,隨著銀行業與保險業一體化程度逐步提高,銀行保險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必然要求相關的法律制度進行相應的調整,破除阻礙金融發展的制度束縛,不斷進行制度創新,營造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從而促進我國銀行保險的發展。 第二,迅速開發適合于銀行保險的新產品。由于銀行保險是通過銀行網絡向原有的銀行客戶銷售保險產品,因此,產品應具有儲蓄、保險和投資等多種功能;也應簡單易懂,適合大批量銷售。西方發達國家的銀行保險產品主要有三大類:貸款與償還類產品、儲戶類產品和簡單標準化組合產品。銀行和保險公司雙方應根據消費者的不同偏好和特點,研究開發出既能滿足客戶金融消費需求,又適合銀行網絡銷售的新產品。第三,不斷提高銀行保險的信息技術水平。為提高銀行保險的運行效率,銀行和保險公司應加大對信息技術的投入,加快電子化建設的步伐,加快業務信息的處理速度,縮短客戶等待時間,為銀行保險的發展提供高效的技術支持和保障。第四,更應該加強對銀行保險的監管。銀行保險的發展,銀行業與保險業日益融合,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交叉型業務和替代型產品,還可能在資本市場上協同對某種金融工具進行選擇和運用。這些變化很可能引發新的金融問題。因此,勢必要求金融監管部門及時調整監管模式和監管內容,以適應監管對象的發展變化。 主持人評述: 2005年對于“中國人壽”吉林省分公司而言,是質的跨躍的一年。在呂森和全省壽險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屬于“吉林國壽”大廈在吉林土地上拔地而起。這不僅是辦公環境的改善,更代表“中國人壽”這個品牌在吉林市場中生根成樹。這與作為企業領頭羊的呂森個人的思想、戰略、遠見和魄力是分不開的。30年的創業歷程不僅讓呂森成長為運疇帷幄的企業家,在保險行業中的奮斗與探索更讓他積淀了豐富經驗與戰略思想。做為一位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他毫無保留地奉獻出自己的所得所思:2003年呂森將30年的管理精髓編撰出版了《永無止境的探索》,用自己的思想和人格力量來帶動人感染人,去創造事業、經營與眾不同的人生;2005年他出版《站在歷史的轉折點上》一書,將自己對于壽險業宏觀形勢與發展走向的研究、對壽險業結構調整與發展戰略的研究、對壽險業基層實踐與具體問題的研究等與世人分享給予參考。具有遠見,勇于改變、善于管理、擁有深遠的影響力,呂森展現出從優秀到卓越的企業家所具有的特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