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孝通同志生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01日 12:18 人民網-人民日報 | ||||||||
著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民主同盟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北京大學教授費孝通同志,因病于2005年4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費孝通同志1910年11月出生于江蘇吳江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早年就讀于蘇州振華女校、東吳大學附屬一中。1924年開始發表文章。1928年進入東吳大學醫預科學習。后受進步思想影響,于1930年轉入燕京大學社會學系學習,獲學士學位。畢業后受梁漱溟先生之邀,到山東鄒平縣參加鄉村建設工作。不久,考入清華大學社會學及人類學系,成為我國最早在本土獲得社會人類學碩士的青年學者。1935年赴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留學,獲博士學位。1938年至1946年,任云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其間,于1943年赴美國學習訪問,1946年11月訪問英國。1947年到清華大學任教。新中國成立后,他歷任清華大學教授、校務委員會委員、副教務長,中央民族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專家局副局長等職,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國家的民族事業和教育事業。“文化大革命”中受沖擊,下放到湖北沙洋“五七”干校。1972年回到中央民族學院,和吳文藻、謝冰心等翻譯海斯及穆恩的《世界史》和韋爾斯的《世界史綱》。1978年后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長、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顧問,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央民族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教授等多項職務。 費孝通同志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政協第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費孝通同志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1938年,時值中華民族危亡之際,他毅然從英國回國,任教于云南大學社會學系,積極投身于抗日民主運動。他與其他學者發表聲明,撰寫文章,抨擊蔣介石的獨裁統治。“一二·一”慘案后,他與云南大學的教授一同發表聲明,聲援和支持昆明學生的“反內戰,爭民主”運動。1946年1月,他與其他教育工作者聯名致函正在重慶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呼吁停止內戰,成立聯合政府,保障民主權利。李公樸、聞一多被暗殺后,由于生命受到威脅,他被迫離開云南。新中國建立后,他以強烈的愛國熱誠積極投身新中國的建設,為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貢獻了全部精力和智慧。 費孝通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1949年初,他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五一”口號,應邀赴西柏坡共商建國大計,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深受鼓舞和教育,從此開始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與共產黨親密合作的光輝一生。同年9月,他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10月1日,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費孝通同志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新中國,雖歷經坎坷仍矢志不移。無論是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還是“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沖擊迫害,都沒有動搖他對中國共產黨和人民事業的忠貞信念。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他始終不渝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極大的熱誠積極投身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事業。他同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中央領導核心和胡錦濤總書記等中共領導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是中國共產黨值得信賴的摯友和諍友。他曾多次表示,正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多黨合作事業,才使他為人民作貢獻的理想得以真正實現。 費孝通同志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他在擔任全國人大、全國政協領導職務期間,積極參加國家政治生活,參與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協商。他把領導工作與學術研究、社會活動密切結合起來,通過開展區域發展戰略研究,進行“國是咨詢”,將參政議政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他早年就樹立了“志在富民”的理想,一生孜孜以求。他利用一切機會接觸社會變革的實際,深入探討中國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發展問題、邊區與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問題、城鄉關系問題、區域發展問題等,發表了許多具有廣泛影響的論著,為推動社會變革,為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廣交海內外朋友,努力促進兩岸學界和其他人士的相互了解、交流,與港臺知名學者共同倡導舉辦了八屆“現代化與中國文化”研討會。他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之一,赴香港參加香港回歸祖國的政權交接儀式。他為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為促進祖國的統一大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費孝通同志是中國民主同盟卓越的領導人。他1942年加入民盟,歷任民盟中央委員、常委、副主席。1987年后任民盟中央主席、民盟中央名譽主席。他在總結自己幾十年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共事的經驗,總結中國近現代歷史的演變和新中國成立的經驗時,一再強調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這一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他主持民盟中央工作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緊密圍繞國家的中心任務,把為經濟建設“出主意、想辦法,做好事、做實事”作為民盟的工作思路,并身體力行。多年來,他的足跡遍及祖國的山山水水。他高度關注農村和農民問題,七下甘肅定西,30余次到江蘇吳江調查,幫助當地農民尋找脫貧致富和加快發展的道路。他先后對我國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黃河中上游、黃河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中原經濟協作區、淮海經濟協作區、東北地區、京九鐵路沿線地區等進行實地調查,代表民盟中央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出了許多既符合當地實際、又具有全局意義的重要發展思路與具體建議,尤其是關于上海浦東開發和促進22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實現現代化的提議,受到黨和政府的贊同和肯定。他善于發揮民盟在智力上的優勢,領導民盟探索參政議政的有效途徑。他勇于探索、積極開拓的精神,深入實際、認真實踐的作風,以及不凡的學識與智慧、氣度與魄力,都深深地感染和激勵著民盟的成員。他為開創民盟工作的新局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費孝通同志是享譽海內外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我國現代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創始人。他1930年即投身社會學研究,后考入清華大學師從俄籍教授史祿國攻讀人類學。1935年,他與新婚妻子在蜜月中同赴廣西大瑤山進行社會調查,歷經艱險,調查途中誤踏虎阱,腰腿受傷,妻子在尋人救援途中不幸溺水身亡。獲救后,他在療傷期間根據瑤山調查所得資料,整理出版了《花藍瑤社會組織》。留學英國期間,在馬林諾斯基教授指導下繼續學習社會人類學,完成并出版了英文專著Peasants’LifeinChina(《江村經濟》)。回國后,創辦了云南大學———燕京大學社會實地工作站,積極開展農村社會調查,發表了《祿村農田》等一系列關于農村問題的文章,對中國的社會、家庭結構進行了深入研究,培養了一批社會學者。1942年至1943年訪美期間,整理和出版了EarthboundChina(《云南三村》)。1979年受中共中央委托主持社會學學科重建工作,任中國社會學學會會長。其間,他出訪美國、加拿大,廣泛了解國外社會學發展現狀,大力培養國內社會學師資,組織編寫教材,籌建專業教育和研究機構,并重新開始社會實地調查活動。1985年他創建了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1987年他創辦了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他主張當代的中國社會學應該是結合中國社會實際和民族特點的社會學,必須立足于中國社會的實際生活,從科學的社會調查研究入手。他積極倡導實地調查的風氣,注重把學術研究和培養人才結合在一起。這期間,他陸續發表了《小城鎮大問題》、《三訪江村》等多篇著名文章。1992年他匯集近10年的研究成果,出版了《行行重行行———鄉鎮發展論述》,該著作1994年獲全國高等學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社會學一等獎、1999年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榮譽獎。他通過實地調研和思考,不斷提出事關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重要思想與理論,1987年提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理論,1990年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社會和諧觀點,1995年提出“文化自覺”的思想,強調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自覺、文化對話與文化包容。 在社會科學研究事業上的卓越成就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1980年他獲得了國際應用人類學會該年度馬林諾斯基紀念獎,1981年獲英國皇家人類學會赫胥黎紀念獎章,1988年獲美國“大英百科全書獎”,1993年獲日本亞洲文化大獎,1994年獲該年度菲律賓拉蒙·麥格賽賽“社會領袖獎”,1998年獲“霍英東杰出獎”。此外,他還先后獲得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授予的榮譽院士、澳門東亞大學社會科學博士、香港大學文學博士等榮譽。1999年至2004年相繼出版的《費孝通文集》(16卷本),收集了他從早年至2004年間絕大部分著述,這是他一生重要學術成就的集納,也是我國社會科學的一項豐碩成果。他的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卓有成效地體現了社會學、人類學的巨大應用價值。他超凡的才智、淵博的學識為人們所欽佩和敬重。 費孝通同志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他在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中,認識到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富民強國。他以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社會活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殫精竭慮,不懈奮斗,直至生命的最后階段。他高尚的品格、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 (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 《人民日報》 (2005年05月01日 第四版) (照片均由新華社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