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辭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6日 15:25 北京娛樂信報 | ||||||||
新華網北京4月25日電 著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民主同盟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費孝通同志,因病于2005年4月24日22時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信報:遺體告別儀式將于29日舉行 信報訊 (記者 趙明宇) 驚聞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客廳已經被布置成了靈堂,中共中央辦公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辦公廳、中共中央組織部,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送來的花圈占據了半個客廳,空氣中縈繞著淡淡的菊香。 費孝通的女兒費宗惠、女婿張榮華送的花圈擺在最中間,挽聯上寫著“爸爸,安息吧”。 記者在費老家里沒有見到他的家人,負責接待的是費老的學生、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邱澤奇。他告訴記者,費老的家人正在書房內商量為費老治喪的相關事情,費老逝世后,其家人一直很忙,昨天凌晨兩三點鐘才休息。因為事情很多,所以不能接受采訪。他透露,費老是因癌癥逝世的,但具體病情他并未多說,只是說已到后期“擴散了”。記者的現場采訪,不時被前來送花圈的人打斷。 據悉,費孝通的遺體告別儀式將于4月29日在八寶山舉行。 “一介書生,一生富民”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主任馬戎告訴記者,他們正在忙著準備一系列的悼念活動,并以開設“電唁靈堂”等方式接受校內外各界人士對費孝通先生的哀悼。 無論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費老曾經工作過的地方都彌漫著一種哀傷的氣氛;無論是費老的學生還是曾經與他一起工作過的同事,費老逝世的消息都讓他們格外悲痛。有些費老多次去做過調查研究的村寨,農民們聽說了這個噩耗也托人打來了電話。 93歲仍下基層調查研究 中國社會學會會長、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原所長陸學藝深情地說:“每年春節我都會去費孝通先生家里給他拜年,今年春節他住院我沒能和他見上面,原打算明年春節一定補上,可沒想到……只要身體允許,費老都會堅持在工作的第一線,帶學生、下鄉調查、寫書。去年春節我去給他拜年時,他不顧年事已高,正在一個字一個字地寫文章,讓我既驚訝又佩服。2003年,93歲高齡的他還堅持下基層去做調查研究,他的調查不是只坐在辦公室問問題,而是真正下到農村調查第一線的資料。正因為他始終堅持在學術第一線,所以即使到了晚年還能講出很多真知灼見,其中有許多觀點比我們還超前。早在幾年前他就強調,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建設,如今看來非常必要。” 費先生不僅重建了我國的社會學,更開啟了我國社會學界的良好研究氛圍。他非常重視社會學的本土化,強調實地調查,基本上每年都要出去好幾次,云南、廣西、海南、甘肅等地他都走遍了,而且重點放在農村。他常說自己雖然是“一介書生”,但“一生富民”。他的一生都在為人民富裕起來而努力。 他讓我們懂得“文化自覺” 費孝通生前是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該研究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費老是2004年臨近春節時住的院。談起費老給他的印象,他最大的感觸就是勤奮、視野開闊、看問題角度高。“1998年以后他經常給我們講‘文化自覺’,告訴我們如何認識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應取兩者精華去其糟粕。費老雖然年事已高,但研究會的大問題還都是由他親自來抓,重要的會議他都參加。2000年10月我們在北京舉行‘經濟全球化與中華文化走向’國際學術研討會時,他還做了40分鐘的發言,那個時候他已是九十高齡了。” 他搭建了中國人類學研究框架 費孝通曾在三聯書店出版過很多部作品。前《讀書》主編、三聯書店總經理沈昌文對費老在《讀書》上發表的很多作品印象非常深刻。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葉舒憲認為,費老搭建了國內人類學研究的基本框架,“他的作品中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江村經濟》,因為這本書里第一次將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引入到社會科學中,這在當時的中國還是頭一次。” 中國社科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中國社會學會秘書長謝壽光說,費老對中國的社會學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尤其對恢復和重建社會學工作功不可沒。他開創了社會學前沿調查的工作方法,他的《鄉土中國》等著作和調查方法在國內外都有著巨大的影響。費老的逝世無疑是中國社會學界的一大損失。但是他留下了巨大的學術和精神財富,他的治學經歷、他所開拓的領域,都會給我們這些從事社會學研究的人帶來有益的啟示。 信報記者 趙明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