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費孝通先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6日 15:16 北京青年報 | ||||||||
昨天,無論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費老曾經工作過的地方都彌漫著一種哀傷的氣氛;無論是費老的學生還是曾經與他并肩作戰過的同事,費老去世的消息都讓他們格外悲痛。談起心中的費老,他們都有許多許多話要說…… 陸學藝(著名社會學家、中國社會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原所長)
原打算明年春節再見面 每年春節我都會去費孝通先生家里給他拜年,今年春節他住院我沒能和他見上面,原打算明年春節一定補上,可沒想到……只要身體允許,費先生都會堅持在工作的第一線,帶學生、下鄉調查、學書,一點都不落下。去年春節我去給他拜年時,發現他不顧年事已高還在書房一個字一個字地寫文章,讓我既驚訝又佩服。2003年,93歲高齡的他還堅持下基層去做調查研究,他的調查不是只坐在辦公室問問題,而是真正下到農村調查第一線的資料。正因為他始終堅持在學術第一線,所以即使在晚年費先生還能發表很多真知灼見,其中有許多觀點比我們還超前。早在幾年前他就強調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建設,如今看來非常必要。 費先生不僅重建了我國的社會學,更以他踏實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開啟了我國社會學界的良好研究氛圍。他常說自己雖然是“一介書生”,但“一生富民”,他的一生都在努力為人民能否富裕起來而努力。費先生不僅是一個偉大的學者,也是一個活躍的社會活動家。他的影響不僅在這一代,還將在下一代,下下一代,一直下去。 謝壽光(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中國社會學會秘書長) -只要身體允許費老都會參加年會 費老對中國的社會學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尤其對恢復和重建社會學工作功不可沒,可以說是他重新點燃了中國社會學的星星之火。他開創了社會學前沿調查的工作方法,他的《鄉土中國》等著作和調查方法在國內外都有著巨大的影響,至今無人能及。從1979年擔任中國社會學會會長起,費老無時無刻不關注著中國社會學的發展。以前只要他身體狀況允許,每年都來參加我們社會學會的年會。即使近年來他因健康原因無法親自到會,也會在每年年會召開之際,專門寫信來支持和鼓勵社會學的進步。費老的去世無疑是中國社會學界的一大損失,但是他留下了巨大的學術和精神財富,他的治學經歷、他所開拓的領域,都會給我們這些從事社會學研究的人帶來有益的啟示,他對我們的影響是深遠的。 李培林(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 -前幾年費老還給博士生談論文 費孝通1980年起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全力主持重建中國社會學工作。在和晚年的費老打交道的過程中,我感覺相對于行政工作而言,費孝通更像一個學者,愿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會學的工作中。 在重建社會學學科初期,他多是聘請國外的一些學者來講學,逐步建立學科體系。費孝通最大的貢獻還是在于注重實地調查、注重農村的變化,這對后輩影響很大。 費孝通的《江村經濟》一書被譽為“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工作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成為國際人類學界的經典之作。而在重建中國社會學的工作取得相當進展、可以告一段落的時候,他重新撿起20多年前被迫中斷的學術研究課題,繼續進行農村調查。又回到1936年調查蠶農合作社和絲廠情況的那個村莊,再三再四地去觀察、記錄那里的歷史變化,并寫文章揭示農村恢復家庭副業和興辦集體小工廠的重大意義。 我感受到費孝通作為老一代學者,非常注重“道德文章”,對于治學的態度、目的、嚴謹性,特別講究學問要對中國的發展服務。他一生都在研究怎么使中國的鄉村繁榮起來,農民富裕起來。他晚年的時候思考的問題更加深遠,提出來“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觀點。 到了晚年,只要是身體允許,費孝通還堅持參加學術活動,發表文章。他很平易近人,并沒有因為是領導人、學術上有很大的成就,就不好打交道。有的時候研究所來一些重要的外賓,還會到他家里去交流。就是前幾年,費孝通還給博士生談論文怎么開題、思路怎樣、答辯前看論文,親歷親為。 沈昌文(三聯書店原總編) -費老是個很和藹的長者 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在《讀書》雜志的時候,費孝通先生就給雜志寫文章,支持我們辦雜志。而后,他的著作《兄弟民族在貴州》、《世界史》、《鄉土中國》、《美國與美國人》由三聯書店出版。 費老是一個很和藹的長者。除了給《讀書》雜志提供他寫的文章之外,還非常支持雜志舉辦的一些社會活動、講學。我們當年在鄭州舉辦了一個學術講座,費老去過很多次。直到他從領導人的崗位上退下來之后,還和我籌備了一個“思想操練”的講座活動,設想著每個月找一些知識界、文化界的老人來講座,可惜這個設想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實現。 ( 北京青年報: 陶瀾 陸靜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