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樂中國區總裁李赫遜:專注既安全又危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1日 10:33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伍靜妍 發自廣州 作為一家族企業,因為沒有公眾股東的壓力,利樂一直以來高度專注地用一條腿走路——固守著牛奶與飲料市場的包裝領域,50多年來未越雷池半步 印象中香港人個性直白外露,但在瑞典公司利樂工作了25年的李赫遜身上體現更多的
因此,李赫遜執掌利樂中國總裁大印10年時間里,很少接受媒體的專訪。李赫遜解釋,這是因為利樂沒有生產銷售到消費者手上的成品,擔當的是“為別人作嫁衣裳”的角色,利樂一向隱身幕后,不習慣太高調。 投身中國緣起“中國古兵器” 在利樂工作了二十余年的李赫遜還是對利樂在中國的發展史如數家珍。李赫遜告訴記者,瑞典老牌企業利樂與中國結緣還有一段有趣故事。公司創始人勞辛家族第二代傳人格·勞辛博士出于對中國古代兵器和絲綢之路的研究熱忱,對中國一直有特殊情結。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國緊閉的大門有跡象打開。格·勞辛借著一次北京召開的瑞典工業展覽會把利樂牛奶包裝設備引進來。當時中國還沒有幾個跨國企業敢來華投資,而當時中國人奶粉都未普及,更別說液態奶的發展,因此利樂提供的牛奶最新包裝技術在中國當時還未能派上用場。 利樂在中國經歷了7年市場靜默期后,機會終于來了。李赫遜1980年正式加入利樂,出任東亞區市場主管。那時候利樂在中國的第一條灌裝線也剛剛于1979年在廣東罐頭廠投產。當時利樂包還不是用來裝牛奶,生產出來的產品是“鮮寶”牌菊花茶,這成為中國市場上第一個無菌包的飲料。開始時,中國市場容量很小,利樂1985年在香港設立的分公司主營香港市場,兼顧內地市場。但后期中國內地迅猛發展的市場很快趕超了香港地區,在華投資的外國企業也像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利樂意識到光進口包材并不能滿足其在中國的發展。當時中國輕工部屬下的一家公司對投資包材業表現強烈興趣。當時的中外合作,只是由利樂方面合同轉讓包裝技術,授權中方使用利樂的技術,而利樂方面沒有投入實際資金,由中方公司100%控股。 至今利樂中國投資17億元 1993年,原任東亞區總裁兼利樂臺灣地區總裁的李赫遜,帶著多年在臺灣地區市場打拼的經驗正式上任利樂中國區總裁。他上任面臨的重要事件就是與中方談合資,利樂要求現金入股。經過談判,中方北京紙漿造紙試驗廠和佛山華新包裝股份有限公司與利樂的合資終于敲定,1994年利樂華新(佛山)包裝有限公司與北京利樂包包裝有限公司分別成立。兩個合資公司的框架都一樣,瑞典利樂持股51%,中方持股49%。 李赫遜稱,利樂花這么大的勁成立合資公司,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對中國市場的高度看好。回顧利樂在上世紀90年代末以前這段時間,李赫遜領導利樂主要的工作方向是研究和了解中國市場消費習慣和特點。后來,利樂結合中國市場特點,在利樂磚的基礎上,推出了無菌包裝利樂枕,解決了牛奶包裝的安全性、方便性、保質期問題,同時也以經濟實惠的價格為中國市場接受。利樂枕是為中國度身定做的產品。 在利樂與其眾多乳業合作伙伴的聯手打造下,1997開始,中國的乳業發展經歷了一個黃金時代。 2004年,利樂(中國)在北京投資6.2億元建立第二家合資工廠,配備了利樂全球最先進的技術設備。至今,利樂在中國市場累計投資超過17億元。 與伊利的合作 伊利乳業從呼和浩特的一個國營乳制品廠,經過不到十年的發展,橫掃中國成為乳業巨頭。其中伊利與世界包材巨頭利樂的合作功不可沒。 回憶這次職業生涯中精彩的一幕,李赫遜用“天時地利人和”來概括。因為其時利樂的無菌包雖然也在深圳晨光和香港維他奶中使用,但總量不多。而另一方面,伊利雖然安于中國最大的奶源基地內蒙古,但由于周邊的人口稀少,鮮奶往往用不完,只能做成奶粉。伊利要把牛奶賣到千里外乳品消費密集的南方市場,必須要用無菌包裝,于是伊利力邀利樂加盟。 接下來中國企業做市場的強大執行力給李赫遜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伊利下定決心后,馬上在廣告上大力投放,市場開發、生產配備等一連串的動作說干就干。中國企業對市場開拓的成效真的比得上國外企業好幾年的效果。” 有人說伊利的成功與利樂的合作息息相關,但李赫遜卻認為,“是伊利給了利樂大規模進入中國的機會。”利樂的最新統計數據,目前利樂在中國年銷售超過100億件包裝,約占全球總量的10%。 加強增值服務 不過,隨著國內外競爭對手對中國市場開發力度加深,客戶及行業的高速提升,利樂在中國市場的優越位置受到撼動。而原來心無旁騖、合作無間的客戶,也開始“一心多用”了。其實對于這種必然到來的競爭態勢,李赫遜早就泰然處之,每次公司業績報告出來,他通報銷售好消息的同時,不忘給每位員工發去一封電子郵件,告誡要保持謙虛謹慎,遠離驕躁。 李赫遜認為,在市場競爭越是激烈的時候,利樂公司“與中國客戶共同成長”的經營策略體現的內涵會越豐富。李赫遜認為加強增值服務是利樂其中一個重要的競爭優勢,“我們的設備專家、包裝設計人員、市場服務人員、甚至財務經理都會與客戶保持一對一的緊密聯系。”而除做“指定動作”的產品供給外,利樂作為“系統供應商”角色,還會與客戶在市場開拓與產品營銷方面展開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共同制定出雙方共贏的包裝解決方案。 李赫遜記得,當年與伊利的合作,利樂作為跨國大企業,還特別強調介紹自己所了解的外國乳業發展經驗。但時至今日,利樂公司的銷售專員與客戶溝通時發現,客戶比自己了解得更多更快了,“與客戶共同成長”令利樂上下員工對行業知識的了解壓力一直未減弱。 在市場條件發生大變化的時候,利樂(中國)掌門人李赫遜也明白適時走到臺前,能讓客戶、行業與消費者更好了解利樂包。很少在媒體廣告上出現過企業形象的利樂,今年3月在全國電視媒體上高姿態地播放著一則形象廣告。 全力推廣環保回收 曾經有人詬病利樂紙鋁復合的包裝不“環保”造成環境污染。“其實利樂七年前就開始在中國扶持利樂廢棄包裝的回收再生利用,到目前為止,通過幫助下游回收企業一同開發再制漿工藝、紙鋁分離等技術,為他們尋找下游市場,原來的廢物已經開發出塑木地板、環保垃圾箱、再生紙、再生鋁塑粒子等產品,并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李赫遜稱目前這十幾家回收生產廠已經分布在上海、深圳等城市,并能獨立運作。李赫遜稱,接下來隨著這些企業的成熟,利樂將逐步擴大對消費者宣傳教育,希望大家把飲用完的利樂包裝壓扁放入回收箱,以方便環衛部門分撿。今年,利樂將首次推出公益性的利樂包回收再利用宣傳活動,也嘗試把自己在做的環保工作向社會拓展開去。 暫時拒絕采購本地化 由于目前無菌包材占據食品售價比重超過20%,有人認為跨國公司的本土采購戰略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但為何在中國發展十幾年來,利樂還要堅持紙原漿從國外進口,而不實施本土化戰略,減輕包材的成本?李赫遜稱是利樂公司對原料選擇的“森林法則”起了決定性作用。因為利樂在森林政策上鄭重承諾:所有的紙板供應商現在都能保證利樂的包裝所采用的所有纖維材料均來自于經過認證的可持續發展的森林,據了解,這種認證的森林要求經營者每年種植的數目總量必須大于砍伐的數量,以保證森林在增量發展。李赫遜坦言目前中國還很難找到這種經過專業機構認證的森林,因此目前暫時還不能在中國實現本土采購戰略。 新增長點:固體食品包裝 李赫遜在利樂經歷了長達25年的職業生涯,一直固守在這家保守風格見長的家族企業。李赫遜認為利樂的家族和管理者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系,令利樂成為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企業。“利樂的勞辛家族有非常長遠的眼光,他們制定長遠的發展目標和戰略,但是他們并不直接干預利樂公司的運營,而職業經理人在這樣的企業里有著廣泛的發展空間和高度的工作獨立性。” 作為一家族企業,因為沒有公眾股東的壓力,利樂一直以來高度專注地用一條腿走路——固守著牛奶與飲料市場的包裝領域,50多年來未越雷池半步。李赫遜坦言這種專注既安全又危險:一方面全力打造一份事業根基會很穩固;另一方面,假如不成功,沒有第二條腿支撐著會摔得很慘。在高度謹慎的創新意識帶動下,李赫遜透露利樂目前已經研發出一種針對固體食品的利樂包裝,可以替代市場上原有的鐵罐頭,不但質量更輕便,價格也更有吸引力。李赫遜稱這是利樂在牛奶、飲料包裝外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雖然由創始人魯賓·勞辛博士發明的無菌灌裝技術核心部分沿用至今天,但在此基礎上,利樂50余年開發創新的不同包裝數不勝數。“在公司總部一間特別的陳列室里,超過100平方米的墻身上密密麻麻地鑲嵌了從全球收集而來的色彩繽紛的利樂包裝盒。”目前為止,利樂為冷藏包裝和無菌包裝產品提供的包裝系統不少于11種,而在紙盒包裝領域,利樂現穩居世界首位。 去年,美國紐約的現代藝術館舉行了一場取名為“謙遜杰作”的展覽。該展覽展出了約120種常見的簡單物品,從幾千年前發明的中國筷子,到邦迪創可貼、3M公司的Post-it便簽貼,其中還有利樂磚牛奶包。這些東西人們每天都在使用,但是因為這些物品在規格和價格上都不怎么起眼,很少有人注意其獨特而完美的設計,所以被稱為“謙遜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