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僻小村緣何15年間走出21位打工百萬富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5日 15:49 中國青年報 | |||||||||
特約記者 靳生 本報記者 黃勇 調查發現:將青年農民的自發打工行為引導為自覺創業行為是“百萬富翁群”出現的重要原因 每年的農歷臘月二十八九,通往安徽省廬江縣樂橋鎮崎嶇不平的沙石路上,都會“擠
開著小轎車的都是回家過年的昔日塘拐“小木匠”———如今他們是上海的裝潢公司老板。一個只有2000多人的偏僻小村,在不到15年間走出了21位“打工”百萬富翁。小小的村落緣何走出了這么多的“百萬富翁”?帶著諸多的疑問,我們前往探訪。 “塘拐村過去是樂橋一帶最窮的村之一!”說起塘拐村,樂橋鎮黨委副書記唐啟銀這樣介紹道:塘拐村地處丘陵地帶,人均耕地只有0.8畝。“我們這里易澇易旱,半個月不下雨就干,下個三兩天就一塘白———一片汪洋。”塘拐村黨支部書記張敦九告訴記者,“正因為這樣,我們村過去‘吃糧靠回銷、種田靠貸款’,累死累活,平均每畝田的收入不到300元。” 窮則思變。為了改變自身的處境,塘拐村的80多名年輕人拿起了斧頭、鋸子干起了木匠,走街串巷為十里八鄉的村民蓋房子、打家具。 “當時干木匠每年可以掙個2000元左右。可這樣仍很難改變塘拐窮鄉僻壤的面貌。”張敦九說,“當時村里剩余勞動力達到了800多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年輕人。這些年輕人的出路在哪里?我們想到了創辦企業。”就這樣,塘拐村有了一家石料廠。可石料廠上馬后,也只解決了25個勞動力,剩余勞力問題還是解決不了。咋辦?聯想到其他地方的人紛紛前往上海等地打工,1992年3月,張敦九決定和村會計吳成秀一道到大上海“探探路”。 一番“探路”后,張敦九發現:上海的一幢幢高樓蓋好后都需要裝修,開個裝潢公司肯定“來錢”。 “本來我們準備以村里名義辦的,后來一打聽要30萬元的注冊資金,村里實在拿不出來。我們也吸取以往的教訓,集體搞的企業最終很難長久。”張敦九介紹說,“我們決定回村里動員年輕人以個人名義到上海去闖闖———光打工不行,年輕人應該學會創業。” 從上海回到村里后,張敦九找到了初中畢業后在村里“游手好閑”的張厚祥。張敦九在介紹張厚祥時說:“當時他家中的土房子墻倒了,寄居在弟弟家。田也不種,正當職業也沒有,有時還和人打架。但我們觀察到他有一定文化,人很機警,一旦做起事情來有一定的魄力,所以我們找到了他。” 在村里的動員下,張厚祥向親戚朋友籌措了一部分錢款,差缺的部分,村里幫他從當地信用社貸了一部分。就這樣,塘拐村的第一個公司在上海開業了。 “張厚祥的公司才開業的時候缺少木匠技術工人,村里就幫他從塘拐找,找技術好的。”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時,張敦九滿是皺紋的臉上擠滿了笑容,“年輕人創業初期,最需要的就是別人的引導和扶持。只要上路了,一切都好辦。果然,第一年,張厚祥的公司就賺了24萬元。好消息在塘拐很快傳開了,在他的帶動下,一個又一個塘拐的年輕人開始出門創業。” 看到開裝潢公司前景很好,在一家公司里從事木匠工作的吳成章也決定出去闖闖。從家中湊了5萬元后,吳成章來到了上海。沒想到由于管理不善,5萬元很塊花完,打了水漂。第二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吳成章再次籌集了3萬元,結果因為一段時間沒攬到什么活兒,很快又虧欠一空。 “別人能辦成的,我一定行。”因為有張厚祥的榜樣力量,吳成章決定總結教訓,籌集資金再次創業。可這一次,許多人都不愿再借錢給他了。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村里在最關鍵的時候,果斷決定給吳成章提供擔保。 “吳成章已經兩手空空,村里憑什么給他擔保?假如他不守信用怎么辦?”面對類似的責問,張敦九說:“吳成章的這份決心就是最大的信用!” 果然,吳成章最終在上海站穩了腳跟。“他現在擁有的資產在七八百萬元之間。”繼吳成章之后,塘拐人在上海創辦了一個又一個公司,一個又一個的百萬富翁也在塘拐的年輕人中產生。 說起吳成章和其他塘拐村人的今天,張敦九十分自豪:“現在我們塘拐村的年輕人在上海開辦的總公司達到了10多家,分公司有近50家。有了這些公司,村里的各種人全部都有了用場,800多名剩余勞力的問題迎刃而解。這支由各種人才搭配而成的裝潢隊伍,也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帶動了大家共同致富。如今統計在案的百萬富翁就有21人,資產幾十萬元的富翁就更多,他們共同在大上海鑄造了塘拐的裝潢品牌。” 2004年9月1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誠信企業授牌儀式上,“厚祥公司”等5家由塘拐人創辦的公司,代表上海贏得了殊榮,分別獲得“全國住宅裝飾裝修優秀企業”等稱號。 張敦九感慨地說:裝潢公司的利潤大,同時風險也大,用戶欠款、質量問題等都在困擾著他們。為此,村里在上海設立了黨小組等組織,引導他們搞好團結、互相幫助。一旦哪個公司出現問題或有忙不過來的活兒,其他公司互相幫忙解決;哪個公司出現資金問題,其他公司互相拆借。 “塘拐人的創業成功給了周邊村民重要的啟示。”唐啟銀說,“在抓住機遇的同時,有關部門一定要學會引導,將農民的自發打工行為引導為自覺創業行為,形成適宜農村青年農民創業的‘小氣候’,同時在他們創業最關鍵、最困難的時候,要有集體的力量撐腰,這樣就會有更多的‘百萬富翁’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