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企業家”大講堂
2005年3月12日上午8:45,當TCL總裁李東生走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國際報告廳,他先給學生們鞠了個躬。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他撥冗來此參加《環球企業家》雜志和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合辦的大講堂,而這場主題為“創建世界級的企業”的演講中的一大亮點則是,他首度披露了TCL與湯姆遜合資的曲折歷程。
“湯姆遜的談判時間比較長,過程比較有意思”,當被問及為何選擇合資,此前表現得略為緊張的李東生突然侃侃而談起來。
眾所周知,湯姆遜很早就希望售出彩電業務,它的動機非常清楚,此業務長期虧損。之所以TCL敢于接盤,也是經過周密盤算的結果:初步核算,如果能把供應鏈采購和制造這些環節整合好,就有可能做到這個項目不虧損。如果能夠把產品開發能力提升,就能創造利潤。第一項工作TCL有很大把握,第二項工作雖然并沒有非常可行的一些方案,但并非不可能找不出方法。對于TCL而言,得到湯姆遜,至少在三個層面能夠取得突破——市場、技術、供應鏈。
一開始TCL就明確了基本原則:完整的接受它這一塊業務,但不要負債。湯姆遜也有自己的盤算:它原本希望保留整個數字設計研究系統,但在TCL堅持下也放棄了。
談判分為兩個階段。湯姆遜最初要求以現金流折算,按照當時的匯率,湯姆遜的電視業務凈資產為1.7億歐元,TCL的凈資產為2億歐元。依此,湯姆遜在合資公司內不用進行任何投資。
這是一個很難被TCL接受的方案:特別是在自己盈利,對方虧損的情況下。TCL一方提出的算法是,對未來36個月盈利做一個評估,以這個評估的價值來估算雙方進入這個公司資產的價值。說服對方后,湯姆遜投入9千萬歐元作為補償,其中7000萬以知識產權方式兌現,另有2000萬的現金。
雖然李東生一度已經認為這是一個合理的合資方式,但命運給了他再下一城的機會。2003年,湯姆遜的彩電業務虧損很大。接到這一消息,TCL把對方重新請到談判桌上,表明重組這個公司要花更多的成本,而雙方最終達成的協議是,湯姆遜再支付重組費用5000萬歐元。
至此,湯姆遜在合資公司內投入資源總價值超過三億歐元,獲得TTE的33%股份。
當時李東生承受的壓力并不止來于談判對手一端。身后,國家外交部一直向TCL追要簽字文本的合同,但談判正在糾纏之中。李只好先對外交部、商務部表明合同有簽不下來的可能——“我一直強調一定要有兩手準備,必須要給自己多一個選擇,這樣談判才能守住自己的底線”,李東生自稱以前在談判上吃過不少虧,這次談判前先給自己設好底線,留出余地:“最后談下來是在簽約前一天晚上談到凌晨三點,最后大家達成了一致,然后做了文件,最后我們合同是沒有通過外交部門和商務部的審查,雖然挨了批評,但是沒有辦法”。
談判過程中李東生的另一個體會是,中國企業和世界級的公司談這種合資項目,一定要會善用中介機構。TCL的投行顧問是摩根士丹利,會計師事務所是安永、戰略顧問是波士頓咨詢公司。“很多方案,做法不是我們自己設計的,是中介機構去做的,用中介機構代價雖然很高,但是他能夠有效的幫助你達成更有效的交易,能有效規避很多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