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夢穎 北京報道
“卡莉·費奧麗娜是一個很有魅力的領導人,可是,長期地處于明星的狀態下,她已經不能夠真正體察到下屬的實際狀態。女性領導者往往是具有高度敏感性的,但是如果她們因為種種原因而喪失了敏感性,她們個人魅力的優勢也就不存在了。”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呂峰副教授這樣認為。
作為北大光華高層管理者培訓中心副主任,也是光華在國內率先開設的女性管理者課程的主要設計者,呂峰此前長期致力于人力資源管理等領域的研究。在新近的一項研究中他認為,從組織行為學的理論來分析,一名領導者的權力主要由法定權、獎勵權、懲罰權、專長權以及個人魅力影響權構成,而女性領導者在個人魅力影響權方面顯然略勝一籌。“她們往往更具有愛心、細心和關心,這些優秀的品質往往使她們更能贏得下屬的信任。”他分析。
越來越多的女性管理者們已經認識到性別因素在她們職業生涯中的影響,她們開始尋求更好地認識和利用這些與生俱來特質的途徑和方法。日前,一場名為“崛起的中國女性管理者論壇”的活動就成了眾多女性管理者的聚會之地。在這場由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和中國女企業家協會研究中心主辦的論壇上,張樹新、王嘉陵等優秀的職業女性闡述了她們對于女性管理者特質的認識。
張樹新:在性別與事業間尋求平衡
作為女性,尤其是有事業心的女性,性別和事業之間總是不斷地存在困惑和矛盾。我今天40多歲了,這個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還在不斷的平衡過程中。
“如果你是卡莉,你現在打算怎么辦?”
記者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好幾位女性管理者,張樹新是回答得最有感觸的一位。這位被譽為中國互聯網的先行者,曾因創辦瀛海威公司而名噪一時的職業女性,目前的身份是聯合運通投資控股公司的董事長。
“失敗是最重要的財富。”認為在自己的生涯中經歷過兩次重大失敗的張樹新這樣說,“失敗所帶來的挫傷一定是有的。1998年的我就曾經非常狂妄這種人是需要受挫折的”。
張樹新承認包括賣掉瀛海威等經歷在內的互聯網生涯已經將她對這個行業的熱情消耗殆盡,但是她并沒有把這次失敗放在自己生涯中很重要的位置,她認為自己最重要的一次失敗要回溯到學生時代。1983年,19歲的張樹新是當時全國高校中最有名的女學生會主席,也是全國學聯的副主席。然而,就在看來一帆風順、前程似錦的時候,一次意外斷送了一切的光環。“當時游泳跳水把胳膊摔斷了,休學在家,所有的職務都辭掉了,那時候的失落感比從山峰跌到谷底的落差更強烈。”她說。等她回到學校的時候,“發現眼睛已經變得平和多了”。
人生常常充滿選擇,張樹新做出的選擇往往出人意表。
1986年,剛剛大學畢業一個月的她選擇了馬上結婚生子。張樹新的解釋很簡單:“在舉目無親的北京,兩個人一起活可能比單獨活容易。這就是我們的1986年,我們其實是選擇了生活。”這個決定在今天看來顯得無比英明,張樹新把一個女人該做的事早早做完了,正好騰出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1991、1992年,不少國家機關的干部以及科研院所的人員辭去公職,投身經濟領域,當時在中科院下屬科教局工作的張樹新也裹挾其中。這可以說是她的又一個重大選擇。包括她在內,這個后來被人們稱為“92派”的、代表當時社會文化最高水平的精英群體在中國市場經濟變革的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其中當然也不乏一開始就懷有實業報國之遠大理想的人。然而張樹新做此選擇的理由非常樸素——當時還不到30歲的她正是女人愛漂亮卻又追求比較體面裝扮的年紀,她清晰地記得那個時候經常到甘家口的服裝攤上去買衣服,“我們都是小人物,不能扭轉乾坤,但是我們能夠改變自身的生活環境。一個女人,當你想買漂亮裙子都買不起的時候你就不敢奢談天下”。
“女性天生比男性更適合創業,因為她們往往不拘泥于已有的東西。在這樣一種天生喜歡變化的性別中,創業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是能否堅持下來是一種挑戰。”張樹新說。在互聯網高潮的時期她忽然不見了人影,而現在運作的投資公司對于互聯網行業也是很少涉獵,除了激情被時間磨折以外,張樹新還有另外的解釋:“女性很少能夠堅持去做一件已經不喜歡的事,如果做了,終有一天你會爆發,把它推翻掉。”
張樹新認為,女性擁有一種先天的平衡能力,對很多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是在職場生涯中,發揚這些優點的同時克服一些與生俱來的缺點的工作顯得更為重要。這些與性別有關的缺點包括:不執著,喜歡說“大不了回家當家庭婦女”之類;非理性,表現為情緒化,對很多事情的判斷容易天真,喜歡撒嬌等等;對于很聰明很強的女人是不是不可愛的擔心。
王嘉陵: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每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這個極限是不可能被挑戰的。女性管理者有很多角色需要扮演,所以真正的挑戰是在這個極限之內達成自己的理想。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人的道路也都是獨特的。相比于張樹新的跌宕,目前擔任香港大學客座教授的王嘉陵的職業生涯更像一個美妙的圓弧,沒有太多曲折,卻也非常傳奇。
王嘉陵從臺灣大學畢業后赴美國攻讀研究生學位,畢業后進入IBM公司工作整整25年。她曾經擔任過IBM亞太區副總裁,是IBM全球體系內職位達到最高的亞太籍女性。
二十多年前,學習社會科學出身的王嘉陵加入了IBM這個高科技公司,挑戰不言而喻。在IBM,王嘉陵最初的責任是協助一個50多歲的顧問進行工作。自小家教嚴謹的她幾乎不能容忍自己犯任何錯誤,所以總在不停地自責,不停地道歉。有一天這個美國顧問終于不耐煩了,對王嘉陵說:“你應該有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勇氣。”
“這句話突然把我點醒,完美是一件好事,追求完美需要勇氣,接受不完美卻需要更大的勇氣。我才發覺其實我是非常懦弱的人,我不敢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我不敢接受我的不完美。所以這句話對我一生來講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王嘉陵說。
而接受不完美只是勇于接受自己的一部分,作為職業女性,作為女性的管理者,接受自己的獨特更重要。
王嘉陵剛剛進入IBM公司時,一起參加業務部門新進人員培訓的人大都是美國人,下課后經常跑去喝酒聊天。因此,不喝酒的王嘉陵與同事多少有些格格不入。有一次,一個男同事很氣憤,因為大家都喝酒的時候王嘉陵竟然端著一杯牛奶,他很不禮貌地說:“你們中國人不喝酒嗎?你們不喝酒喝什么?喝醬油嗎?”王嘉陵回應道:“這是你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我不需要把你的問題變成我的問題。”奇怪的是,從此以后,所有一起培訓的男同事都對她非常尊重。
在美國本土的IBM工作15年后,王嘉陵被派駐日本工作。那個時期,幾乎所有在日本的外派經理都認為有空學點日文,下班后和日本同事一起玩,吃飯、唱卡拉OK是與他們建立良好關系的最好方法,但王嘉陵把這一切都免了。她認為:“IBM在高級管理人員中,每兩年幾乎都要調動一次,我不可能在兩年內讓他們接受我成為一個朋友,與其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為不能成功的事去投資,我倒不如把我老板的角色扮演好,所以我從來都是對他們講英文,從來不和他們去卡拉OK,下班以后也從來不跟他們去喝酒。”人生是多元化的,王嘉陵的邏輯是不但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獨特,而且還要在每個階段都找準自己的角色,而且有權利義務把這個角色扮演好。
此外,作為同時需要扮演很多社會角色的女性,要在不同的領域獲得成功,還要認識到時間的極限。一天只有24小時,所以一個人不可能在同一個階段內,同時在很多方面獲得成功。在IBM,員工的升遷常常是需要遷移的,有人甚至開玩笑把IBM解釋為“I be moved!” 我被移動了!而如果王嘉陵接受升遷機會的話,就等于要接受與丈夫相隔兩地。王嘉陵在IBM的起步時間非常晚,頭10年,她放棄了很多升遷的機會。她說:“我個人20歲、30歲的時候,家和婚姻是擺在事業前面的。”用10年的時間為婚姻打下了牢固的基礎,1994年,王嘉陵終于接受了公司的任命:“我在工作中的確有非常大的激情,所以我這么做了,25年來我在公司內換了10個不同的部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