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財富人物 > 正文
 

陳東升:92派企業家的價值觀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19日 17:01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方軍 張冰(實習) 北京報道

  我們的思維模式定義我們的世界。對于變動中的中國商業界,由于思維模式的不同每個人看到的并不相同,因而采取的是不同的行動。剛剛被《財富》(中文版)評為“年度中國商人”的陳東升也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他相信1992年的兩個文件《有限責任公司暫行管理條例》和《股份有限公司暫行條例》之后才有了真正的中國現代企業,它們給中國企業帶
來的影響被嚴重低估了。1993年陳東升創辦了嘉德拍賣,1996年又創辦了泰康人壽,和當時的大批依照這兩個條例新創的企業一樣,都是產權明晰的股份公司。

  陳東升自稱“92派”,現在他是1992年從體制內向商界移動的那一批人中最成功的一位。被歸納在1992年的這一代企業家如今處在先驅者如張瑞敏王石柳傳志以及互聯網時期的數字英雄中間,他們開創了一大批廣義的服務業企業,但真正的影響仍未完全發揮。在創辦企業之前,他們是社會的“主流精英”,率先引進著各種觀念,譬如陳東升引進了以銷售額為標準的500強企業評選;進入企業界之后,這一批人大多建立了行業標桿性企業,引進了新的行業。

  陳東升相信“市場經濟是企業和政府互為推動、互為學習,互為交流的結果”,因而做藝術品拍賣的時候他選擇與文物局持續溝通,幫助建立行業的規則;作為泰康人壽CEO的他一直與保監會保持良好溝通,在2004年相關條例頒布后,得以在保險公司中第一個發行次級債。他相信“創新就是率先模仿”,他最初創辦藝術品拍賣公司是基于這樣的樸素概念“美國今天火的,中國明天一定會火”,他建立了“中國的索斯比”。1992年,他第一個向中國人民銀行非金融管理司提交創辦人壽保險公司的申請,直到1995年國務院將要批準成立保險公司時,大家才蜂擁而至,他很自得地說,“之前,大概只有我一家在申請。”

  訪談

  問:為什么在1992、1993年間你會選擇去創辦企業?

  答:當時大家感覺該是下海的時候了。1993年我下海時曾經講過,要是五年前下海,我可能是一個犯了錯誤的人;三年前下海可能是無能的人;而現在下海,人家就認為你很行。這里面隱含的是中國社會主流價值觀對經商的判斷變化的三個階段。當時社會主流價值觀對商業的判斷對我們的影響很大,大家都不認同商業的時候,去做商業要冒的風險是很大的。

  當一個社會確定“只有頂級人才去從事商業”這樣的主流價值觀,才是一個國家的市場經濟真正走向成熟的時候。價值觀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里,有一些人成功、發財,之后大家才把他們當成榜樣來追逐。

  問:你剛才的敘述中有一個關鍵的部分就是1992年的時候,社會價值觀認為最優秀的人應去從事商業,造成這種價值觀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有三個很重要的因素。第一個因素是國際政治環境。在1980年代,參與中國經濟改革的那一批年輕的社會精英都在探討體制問題、借鑒國際的經驗等等。1990年代初,這批精英開始分化,尋找出路,其中一部分人選擇了從事商業。1991年蘇聯解體,接著東歐劇變,在《參考消息》上我們經常會看到說,東歐國家原來的部長在地鐵口擺報攤。正是這些事件加速了群體的分化:經商,從政,到海外,做學問,或者干脆無聲無息,做了老百姓。

  第二個因素是鄧小平南巡。這是這個群體分化的基礎,鄧小平南巡講話是強大的助推劑。

  第三個因素是1992年出臺了兩個重要文件——《有限責任公司暫行管理條例》和《股份有限公司暫行條例》。這兩個文件出臺后,真正的中國現代企業才出現。在之前沒有股份公司,只有國有企業、鄉鎮企業、外資企業、個體工商戶這四種企業類型。真正最核心的公有制的主體形式以及混合各種所有制形式的企業形式——股份公司——到1992年才開始出現。我認為,這兩個文件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相當于1978年關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文件,只不過是因為各種因素,沒有被大家關注。這兩個文件掀開了中國企業進步的革命性的篇章,真正地影響了中國企業。

  問:你在去年的一次演講中說,“中國真正擁有企業家只有12年的歷史”,你似乎認為到1992年中國才真正擁有第一代企業家?

  答:我是指企業形態,是說沒有真正的跟國際接軌的企業形態,怎么能有真正的企業家呢?也不能說過去沒有,但都還不是完全狀態。去年的郎顧之爭,就是因為只看到皮毛。從歷史走過的人,是不會去爭這些問題的。那個時候不戴紅帽子不能生存,但是戴上紅帽子就把產權變成別人的了,財富也就變成給別人創造的了。

  問:那如何解決產權問題呢?

  答:仰融事件是產權糾纏不清的典型問題,更早的褚時健事件,那是承認企業家價值的問題。在仰融事件中,說是國家產權,國家沒有投錢;說是私人產權,但如果當時國家不給你政策,你不戴紅帽子,你做不大。嚴格地講,當時就是一個產權不清的混合體,現在就有糾紛。有很多人講,國家現在不能夠把企業創始人一腳踢開,企業創始人也別一點不承認國家的作用,應該是協商解決。

  問:如果政府不跟你談判,或者采取的是非常強硬的態度呢?

  答:為什么不學習李東生呢?李東生是在產權很清晰的時候,跟政府談判、得到政府的承認,獲得企業的經營權和股權。

  在今天的中國,因為中國企業都是在初級的創造階段,并且中國開放又這么快,面對跨國公司全方位的競爭,企業家精神仍然起主導作用。只有造就一個真正的、有價值的、市場化的CEO階層,國有企業改革、中國企業走向社會化、公眾化才能實現。

  問:你所說的“92派”創辦企業時采取的主要是組建股份公司的形式,后來到了互聯網熱潮時期,就以更明確的產權實現了創始人的價值了。

  答:我對這個話題有很多感慨,中國過去沒有什么創始人的概念。什么叫創始人,就是企業家精神應得價值的法律形式、合同形式,就是在建立企業之時,就認同創始人的價值,出錢的股東用一塊錢買一股,創始人用一分錢買一股,甚至如果出錢的股東同意,送股都可以。

  過去我們創辦企業的時候,只有出錢的人才有股權,而對于企業家、創始人,只不過在情感上、精神上、企業經營權的控制上支持你,還有的給你戴戴高帽子。當時沒有創始人這樣的概念,也沒有這樣的社會基礎。

  互聯網革命,中國互聯網公司的這些海歸派的崛起,對中國企業最大的貢獻就是引進了最核心的兩個制度:創始人制度(founder)和期權制度?option?。創始人制度、期權制度就是承認企業家的價值,不僅僅承認一個企業家的價值,也承認團隊的價值,個人英雄主義變為團隊的共創價值。創始人制度、期權制度和團隊價值,這三個是互聯網革命為中國企業注入的最具有革命性的價值。

  “92派”企業家的價值就是使得以現代企業制度的形態建立企業,然后找世界上最好的企業模仿。“92派”的核心,一個是現代企業形態的引進,二是把西方先進行業在中國的空白填補上,通過模仿、學習世界上的先進企業,形成這些標桿性企業帶動行業的發展。

  “92派”還有一個核心特點是,它的主體都是過去社會的主流階層,他們開始在價值觀上認同商業是最好的,也是最好的選擇之一。這意味著社會的主流精英進入商界,之前,他們要么在政府機構,要么在研究機構。

  而像王石、張瑞敏、柳傳志還有魯冠球等企業家是先驅者中碩果僅存的幾個,先驅者的價值在于他們在茫茫的黑暗中的摸索,更具有不確定性和先知的作用。

  問:我注意到幾個事情:一個是你開始從事拍賣行業的時候中國沒有《拍賣法》,有報道說后來許多拍賣的規定都是嘉德與相關部門一起研究的;泰康2004年能發行13億次級債,也源于你和保監會一年多的溝通,最終能在相應條例頒布后第一個發行次級債。請問你是如何每次都走在政策與潮流之前的?

  答:2002年第二屆亞布力論壇,有些人強烈地批評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改革不快或者官僚主義的那一面。我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學習市場經濟是一個整體的概念,政府在學習市場經濟的監管方法,企業在學習市場經濟如何經營企業的方法。完善的市場經濟,一定是政府的監管行為、企業的經營形成一個整體,形成企業和政府互動的關系。政府不要看不起企業,企業更不能蔑視和詆毀政府,大家都是互相需要、互相學習、互相促進。

  當年我和文物局就是一個互動的關系。拍賣文物是具有很大阻力的。首先,有很多比較守舊的想法、簡單的邏輯就是文物不能賣,賣文物就是賣祖宗,賣祖宗就是賣國。第二,過去我們老講“好玉無價”,但是好的東西是一定有價的,正因為有價,大家才保護它。古董不值錢,誰會保護它?沒有商業藝術品的流動,古代文化藝術品保護不了。第三是在國內建立中國藝術品市場,還是讓市場永遠在國外的問題。過去由于傳統的觀念,國內沒有市場,有人就把文物走私到香港、到紐約去拍賣。10年后,北京的交易額大概達到36億人民幣,北京已經是中國藝術品拍賣的龍頭地位了,交易總量已經超過了香港,更超過了紐約。

  當年就是說能不能使得海外的文物流回來?當年還害怕文物流出去。如何建立制度避免這樣的問題?我們與文物局一起研究,協助政府來定一些制度。很多制度都是當年在嘉德拍賣過程中遇到的情況,然后跟國家文物局協商制定的,總之是讓好文物回流,好的文物留在中國。我們制定的拍賣規則是,只要定位為一級文物就只允許國有企事業單位和博物館來買。

  問:你這幾年強調得很多的觀點是:“創新,就是率先模仿”。我們很認同你的思路,即“模仿、借鑒、消化、改良、創新,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道路、企業邏輯”。但對此的疑問是,絕大部分人做企業就是這樣做的,為什么還需要不斷地強調?

  答:后來我進一步發展了這個觀點,給它加了三個限定:創新就是率先模仿,企業要善于、要率先、要找到最好的模仿。

  經濟學中,有一種后發理論。譬如“雁型理論”,日本開始工業化、產業化升級,勞動力價值升高了。它就把技術含量低、勞動力成本高、競爭力不強的企業轉到下一個國家。下一個國家再重復這個過程。大雁領二雁,二雁領三雁……這就是雁型理論。當年我們中國的進口替代理論也是典型的后發優勢理論。

  但是,經濟后發理論的基石是企業后發。譬如說沒有索尼,就沒有三星,現在學生三星正想超過老師索尼。嘉德、中誠信、中期都是典型企業后發,率先找一個最好的目標模仿,然后帶動中國行業的發展。它們的意義在于,首先帶動了一個行業,然后再在這個行業里進行國際競爭。我認為,創新就是率先模仿是一種企業發展的后發理論,是后發國家企業發展的一塊基石。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東方美女
迷人風情性感姿態
金雞送福
恭喜發財圖鈴拿來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