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越:從空降兵到登陸兵 低調轉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4日 16:16 《東方企業家》雜志 | |||||||||
外企職業經理人進入中國企業,鮮有成功的例子。但馬越愿意去嘗試,他說:不管過去經驗多么豐富,關鍵是學習能力的強弱 文/本刊記者 史小萌 2004年7月28日,聯想亞信成立,2002年從惠普(中國)“空降”到漢普咨詢任總裁的馬
對“打工皇帝”的看法,馬越也有自己的認識。 包容不同的企業文化 馬越把自己的現有的職業生涯分成兩大段:第一段是在IBM 和惠普各6年的外企工作經歷;第二段是從2002年出任聯想集團副總裁兼任漢普總裁開始,直到去年7月出任聯想亞信COO的民企工作經歷。 回憶起當初選擇“空降”漢普的原由,馬越認為是國內的大勢所趨,同時也是自己喜歡挑戰自我的性格使然。 外資企業的職業經理人“空降”到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無一不面臨著底子差、融資等等壓力。然而,兩種公司截然不同的文化的融合,是“空降兵”首先要接受的挑戰,也是決定成敗與否的關鍵。 IBM、惠普的規范化、聯想的家長制、亞信的包容性,都讓馬越有機會學習和體味到不同企業文化的精髓,并在一次次的轉換中鍛煉出生存的能力。馬越坦言,在2003年一年里,他就學到了許多年都沒學到的東西,也認識了各種各樣的人。 “每一次的轉變都要被動地適應不同文化,如果僅從這一點來看,煩惱永遠不會結束。反過來,想到我個人在聯想、亞信的發展過程中,可以見證、經歷整個過程,對發展起到一點作用,就很好了。” 兼有外企和國企雙重文化的馬越,此時已經深諳其道。他說,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人才的要求是不同的。當企業已取得一定成果后,更希望人才按照他們的方式去施行。而對于成長型的企業來說,包括聯想,在企業還沒有形成定性的文化和業務模式的情況下,對人的要求就比較包容。 有一種說法是,目前“空降兵”與國企磨合的最長記錄是兩年半。馬越聽罷,笑稱自己將創造最新記錄了。在馬越看來,“空降”職業經理人的成功因素有兩個,缺一不可。一方面,從企業的角度來說,企業有多大的包容度,容許“外來人”在企業轉型戰略中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從個人角度來說,“空降兵”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也很重要。 “很幸運,聯想亞信是個成長型的企業,對職業經理人的包容程度要大些;另外,我比較有效地學習了同行的經驗,放下了以前成熟的方法和觀念,在新企業中重新開拓學習。”毫無疑問,“空降兵”們都有豐富的管理和專業經驗,但在新的環境中能否發揮作用,不在于過去的經驗有多么豐富,關鍵是學習能力的強弱。 建立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加入漢普之前,馬越任惠普中國區副總裁,同時兼專業及支持服務集團咨詢與集成事業部總經理,是“惠普中國系”培養出的職業經理人中的一個。“空降兵”鮮有成功的事實,讓業內人士擔心馬越是否會重蹈覆轍。 馬越正在以自己的方式來回答這個問題:“不能把外企做事的模式套用到國內企業來,而要針對公司的具體長處、不足和所處環境做事。” 在度過了“空降兵”最初的水土不服與信任危機后,馬越說自己已經轉變為“IT服務市場的登陸兵”。而要想攻克IT服務這塊市場,馬越認為首先要確定企業的戰略——選定目標市場和產品,認清與誰競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對此,聯想亞信的戰略是與國際競爭對手在客戶群的選擇上,拉開距離。“基本上回避每個行業的領袖,重點瞄準行業中快速成長的企業。”幾個月來,新型服務的戰略在整個公司上上下下得到了認同。 “沉悶”的轉變 與前幾個“空降兵”張揚外向的迥然性格不同,馬越似乎更傾向于低頭做事,悄悄改變。 對馬越的管理風格影響比較大的人是前IBM總裁郭士納。“郭士納可以說是職業經理人的典范,對企業的發展有的深刻的洞察力。”而如果事后再看IBM的成功,水到渠成的轉變才是最重要的。“英雄振臂、一呼百應,當然是非常過癮,令人羨慕的,但現實的成功案例都是很沉悶的。” 聯想亞信目前還處于積累階段。作為COO,馬越關心的是新戰略如何實施、運營的過程。基于原來存在的信任和合作,導入到新型的服務戰略的管理方法不能像部隊一樣——令出如山倒,只能采取在知識型的組織里滲透的方式。這也是整個過程的難點所在。 12年外企工作經驗的累積,讓馬越自然擁有了國際的視角,同時也比較坦然的看待企業的變化。“企業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認識到這一點,而同時也取決于市場的變化。”馬越認為,雖然目前中國的IT服務市場發展很快,但他所接觸到的企業都呈現出與快速市場不匹配的態勢。對比國際發達市場,IT服務占整個市場份額的60%左右;而在中國目前正好相反,服務只占40%。雖然服務成為IT市場主流的大勢已經被認可,然而,“真正的問題并不是我們的差距有多大,而是我們用什么樣的方式轉變成發達市場。況且,誰又能說,未來的市場服務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服務,也許未來會完全不同。” 低調的馬越,正在進行著“量”的積累。面對董事會提出的把企業做成全國最大的IT“新型”服務企業的理想,馬越也坦言壓力比較大。畢竟,新公司成立才僅僅幾個月的時間,還需要一段時間去細細體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