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明:創業已經十個年頭 停不下的戰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1日 05:12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孫燕飚發自東莞虎門 第一次見到李建明的時候,他正自顧清閑地在辦公室里擺弄室內高爾夫。 筆挺西裝映襯下,顯得有些瘦小的這位33歲的年輕人怎么也難讓記者與他身后一道道的光環聯系起來——中域電訊連鎖有限公司(下稱“中域電訊”)董事長兼總裁、中國十大營
“我們在哪里談,要不在會議室吧。”李建明不緊不慢地收拾好球具,吩咐秘書將會客區的燈關上,和記者一起步入屏風后的會議區。 會議桌整上方的墻上,寫有“天道酬勤”的橫匾熠熠生輝。 拿下廣東 這幾年,手機行業似乎是一夜之間熱起來的。 2002年,中域電訊開始走向全國,作出了令同行非常吃驚的舉動,喊出“5年建萬店”的口號,誓將層層代理的手機銷售傳統渠道扁平化。隨后,中域電訊的連鎖店開始在全國遍地開花,僅僅一年時間,中域手機連鎖門店數量就超過了1300家。在隨后的日子里,李建明又將手機直供和買斷式銷售等創新模式架構到中域電訊的連鎖平臺上。 “我不是刻意要這樣做,要成為領導者就要創新,任何投入的風險與高產出總是成正比,創造奇跡完全有可能。” 李建明說,他的生意經中更多地重視資源整合,“通過整合帶來規模效應”。 李建明的超前思維和創新舉動似乎也總是在與傳統勢力進行博弈。當然,在未知結果的博弈中,李建明也有失算的時候。 “2000年就有做全國連鎖的想法,2002年開始實施。當時有內部管理人員提出選一些省局部推開,反復討論后,還是決定全面鋪開。” 李建明點燃一支煙,開始講述他稱之為痛苦的回憶。 “中域一直想統購、統配,沒想到全國鋪開后,馬上就遇到了資源整合的困難。因為當時手機銷售行業存在區域性的問題,有些貨源不能出省,甚至不能出市。有些廠家支持我們,有則抱觀望態度,還有相當一部分依賴渠道的廠商給了中域很大的阻礙。” 那個時候,這些廠商甚至不讓他們的手機銷出廣東,如果出廣東就要挾停中域電訊的貨,造成中域2002年、2003年有一半的貨出不了省,導致加盟店貨源非常緊張,個別加盟店甚至長時間缺貨。 “由于上游資源跟不上來,導致管理非常困難,服務也大打折扣。”沉思的李建明此時看起來更像一位領兵打仗的將軍,而當時的他已經開始失去必勝的信心。 “這是客觀原因,是行業的原因,中域的思維是正確的,走扁平化的路是必然的。如果這步棋放在2004年走,結果完全不一樣,我先走了半步。” “如果反過來走,2002年我集中兵力打廣東,達到35%的份額,就意味著有了談判籌碼。我出廣東省,誰也不敢斷我的貨,中域的今天也不就是現在這樣。” 精明的李建明不是一個輸紅了眼的賭徒,但他依然沒有選擇放棄。 “2005年集中力量打廣東省,廣東省的手機銷量占全國的五分之一,拿下廣東省為橋頭堡,再去省外擴張,會容易很多。” 跨領域作戰 就像暫時放棄全國擴張一樣,曾宣布進軍手機制造的中域再一次選擇了揚棄,轉戰服裝行業。“服裝行業的利潤遠遠高過手機,手機利潤不能超過10%,我現在的一個商務男裝品牌的毛利率是原價的七八倍。從手機行業到服裝行業,才發現服裝行業的暴利是不可思議。” “服裝行業在世界500強里是看不到的。因此我認為,服裝行業的人才競爭和企業的管理水平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中域進入的時間非常好,國家紡織出口配額也放開了,還可以借助虎門的品牌。在虎門不做服裝,絕對是一種浪費。” 追逐暴利是商人的天性,但李建明說,他從來都不盲目。在他眼里,擁有連鎖加盟管理經驗、雄厚資金實力和品牌運作經驗的中域,完全可以在服裝行業做起來。“是不是要放棄手機?”“手機行業未來一兩年還是中域的主業,包括手機制造,我們一直沒有放棄,只是時機還不成熟。2005年是手機制造業的‘本命年’,這對中域來說,就是‘機遇年’。” “首先,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手機廠商)更需要中域的服務平臺,競爭越激烈,我們的地位就越重要,產品利潤、進場費等都會隨之提高;其次是廠家競爭激烈,意味著某些企業會淘汰,或者被兼并,對一直想延續到上游手機制造的中域,是一個很大的機會;三是那些不大不小的手機終端很難通過規模達到低成本,不進就退,這種局面會在今年凸顯,中域的拓展和兼并會更加順利。”“我們已經跟很多人在談,春節一過,中域就會采取行動,至少是三個企業,已經達成初步意向。合作,收購,我們都非常樂意,只要他愿意賣,我就收。” 夢想 “中域電訊準備去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我們已經作了大量準備和研究。今年我希望公司能夠獨立出來,然后準備上市。” “我希望把中域打造也一個有責任感的企業,能夠為中國在世界經濟舞臺上出一份力的企業,這個夢想在我內心深處放了很多年。以前我不敢說,怕別人笑話,現在中域長大了。我要把中域打造成連鎖王國。” 李建明總是習慣和沉迷在奇跡創造過程中。 1994年,年僅21歲的李建明發現通訊行業潛力巨大,開始銷售BP機和模擬手機,挖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當時毛利率高達30%~40%,一臺手機買兩萬元,賺兩三千一臺。那時候賣一臺手機,一個月一個店的費用就差不多了。”回憶起當年創業時經歷,李建明開始激動起來。 “然后,1997年是一個轉折點,中域的品牌已經出來了。我開始想往全國連鎖方向去走,要立于不敗之地,唯一的辦法就是做大,成為行業的領導者。” “創業已經十個年頭了,累不累,有沒有想休息一下?” “我與別人不一樣,我沒有休息的概念,所有的休息是為了工作,比如打高爾夫也是為了談判。我把工作當成我的快樂源泉和生命。一工作就特別興奮,一停下來,頭就暈了,一想到下一個項目,我就可以幾天幾夜不睡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