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這個傳奇人物的背后,是近現代華人篳路藍縷海外創業,用血汗與智慧融入全球社會將近兩百年的奮斗史。
陳芳的傳奇首先是由外國人書寫的。1909年美國著名作家杰克·倫敦在他的《夏威夷故事》中講述了夏威夷華人富商陳芳的故事。時隔數年,另一位在美國文學史上地位崇高的作家馬克·吐溫也用幾乎同出一轍的尊敬語氣把陳芳記入了他的7篇報道之中,后來結集成
《發自夏威夷的信札》發行。1964年美國百老匯上演了一出名為《13個女兒》的歌舞劇,講述在一個龐大的華商富豪家庭,父親是如何為自己13個華洋混血的女兒一一找到如意郎君的故事。因為情節獨特生動,此劇直到1993年還在百老匯上演。而這出歌舞劇的主人公就是陳芳。1976年,美國紀念建國200周年評選百位對美國最有影響的外籍人士,陳芳和王安、基辛格等人并列其中。
陳芳在海外的號召力至今還可以找到旁證:如果一個珠海人在夏威夷著名的THEHUNGRY LION (饑餓之獅)飯店吃飯時聲明自己是陳芳的同鄉,很可能得到一份印有“百萬富翁陳芳創業簡史”的菜單,并受到熱情的老板免費招待,因為這個飯店就蓋在陳芳居住了20年之久的豪華住宅——努阿努別墅原址之上。
陳芳的個人成就可以分成商業、政治與慈善3個主要方面:R·J·巴克爾在《檀香山,1870》中,把陳芳主持經營的干貨公司和通用商業公司一起排入前8位的大公司之列。陳芳是華人普遍作為“豬仔”的那個年代里首先進入夏威夷貴族社會的中國人,夏威夷卡瓦卡努國王是他的妹婿,這位國王曾在陳芳的資助下出訪中國,拜會了李鴻章,陳芳最終成為中國首位駐夏威夷華人商董,二品領事。1890年,陳芳回到闊別20年的家鄉珠海,樂善好施,澤被鄉民,獲得光緒帝的嘉獎,并賜圣旨牌坊——梅溪牌坊。
陳芳的故居曾經湮沒在歷史的風塵中,甚至在1986年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時候仍然被菜市場、制鞋廠所占領,梅溪牌坊則寂寞地獨對荒煙蔓草。1988年,建筑社會學家劉云德騎著破舊的自行車偶經此地,發現有幾棟破舊大房子無人居住,然而建筑風格獨特,規模驚人,問鄉人,只知道是華僑陳芳的房子。這個名字對當時的劉云德來說是陌生的,他在珠海僑聯和文化局多番奔走,尋找最原始的資料——陳芳的傳奇由此復活了!
時隔15年,這里已經作為梅溪牌坊旅游區成為珠海十景和最受關注的文化產業之一。景區面積從剛開始的2400平方米擴大到如今的12.6萬平方米;文物景點從破敗凋敝到今天每年花費60萬元進行“修舊如舊”的精心維護。而以陳芳為題材的40集電視劇正在緊鑼密鼓地籌拍,旅游區的二期規劃也正在不斷推進。
陳芳這個傳奇人物所具有的符號價值與現代意義也正在被積極地思索與發掘。廣東人自主地走入近代史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激進的革命精神,二是發達的商業文明。而在現在的和平建設時期,后者在提升綜合國力、增進穩定團結等方面有特別的作用。
另外,在全球化過程中,中國如何融入全球社會?作為中國近代全球化過程中的先驅者,陳芳似乎在用他傳奇的一生告訴我們解答這個問題的原則與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