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長李金華:絕情后的溫柔敦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2日 17:21 周末報 | |||||||||
【周末報報道】 人們對于李金華個人評價顯得相當慎重。李金華本人也正告與其關系甚密的朋友,要談他的情況必須經過他本人“批準”。 一個與李金華有過數面之緣的高層官員告訴記者,李金華的魅力一定程度上表現在他公事公辦的鐵面無情背后的脈脈溫情,有時只是驚鴻一瞥,但讓人回味無窮。
2004年6月23日,李金華代表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了一份很有分量的審計清單。報告中的18項內容,每一項都足夠震撼。人們用“審計風暴”來形容報告所帶來的沖擊波。在這場“風暴”中心,李金華讓我們清楚感受到了他的鐵面無情。 半年后,在中央電視臺2004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的評選中,李金華再次贏得滿堂彩,一個人贏得了兩座獎杯:2004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和年度人物大獎。“您最想對全國的審計干部說的一句話是什么?”李金華在面對這樣一個俗套的提問時,意外地哽咽落淚。他的回答是:“我對不起他們。”古人云,“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這突如其來的淚水讓全國觀眾都震驚無比:一個掀起全國“審計風暴”的人,剎那的柔腸竟然如此令人感慨。 “八個不準”和黑眼圈 熟知李金華的人都知道,其實他是極易動情的一個人。記者在南京審計學院采訪時了解到,一個學生因為交不起學費想不上學了,還把這事寫信告訴了李金華。當李金華聽說該學生最后順利上了學時,竟然喜極而泣,此事在該校被傳為美談。當李金華在央視年度人物頒獎儀式上為全國審計人員而落淚時,他鐵面背后的柔情終于表露無遺。 在工作上,李金華的嚴厲遠近聞名。 2000年1月,審計署公布了嚴格審計紀律的“八個不準”規定,包括:不準由被審計單位安排住宿;不準接受被審計單位安排的就餐和宴請;不準無償使用被審計單位的交通工具;不準參加被審計單位安排的旅游、娛樂和聯歡等活動……李金華把這“八個不準”稱為規范審計人員行為的高壓線。 曾經有一位地方特派員組織下屬與當地海關聯歡,結賬時欠了對方400元,因此受到處分。總讓有些人睡不安穩的李金華,這次為了下屬的違規而輾轉難眠,他身邊的一名工作人員心疼地說:“審計長整整三天沒有睡好覺,眼圈黑得嚇人。” 很多人都認為,對于他們審計的上千萬乃至上億的資金來說,吃頓飯、用趟車只是小節。李金華對這個高壓線內心里充滿矛盾,他說,在通常情況下吃頓飯不是原則問題,這個我覺得很正常,人之常情。但是它是個獨立性問題,我去審你,然后你請我吃一頓飯,那么外人看了,既然能在一塊吃飯,你還能去認真審他嗎?人家會提出這個問題,你怎么回答?你說吃歸吃,審歸審,那說不出口。我們強調審計機關和被審計單位必須割斷任何經濟和福利上的聯系,所以你知道我們有一個八不準,也是這個原因。這個八不準應該說,對審計人員殘酷了一點,要求過嚴,但是沒辦法。 事實上,李金華把部下受的辛苦都記在了心里。多年來,李金華和他領導的審計署一次又一次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對此,李金華始終保持低調,他經常強調的是全國8萬審計干部為此付出的艱辛。在接受媒體采訪的過程中,李金華多次強調,他并不希望掀起風暴,也不希望僅僅關注他本人。 李金華說,有好多審計干部在審計過程當中受到各種威脅、恐嚇。我覺得我們這些干部絕大部分確實是非常堅強的,他們很感動我,他們遇到很多困難都不講,我后來才知道。 從分房到辦最好的食堂 李金華想盡辦法在政策許可的范圍內為部下謀取福利。當年他還在572廠工作的時候,就留下了相當好的口碑。 1971年,李金華離開西北財經學院教員崗位,從一介書生成為572廠的普通會計。在這個廠,李金華從會計一直干到廠長。 在他擔任廠長期間,分房的事是由他負責,他首先聲明自己和愛人不參加分房,常年住在30平米的房子里。為此,很多退休職工到現在都念叨李廠長的無私。 此外,李金華喜歡吃食堂的習慣也讓部下受益匪淺。一個572廠的退休工人告訴記者,從沒見過李廠長讓食堂為自己開小灶,就算食堂里排隊排得很長,他也不會插隊,別人看他工作忙,想把位置讓出來,李廠長都堅決不同意。 這個習慣也被李金華帶到了審計署。中央其他部委很多工作人員都羨慕審計署的食堂,“吃得最實惠,回去以后跟同事們一說,以后去審計署公干時都搶著去。”一個工作地點離審計署較遠的部委工作人員這樣說道。所以審計署的食堂每年民意測評幾乎百分百滿意。一些外單位來辦事的工作人員會驚奇地發現,審計長和普通工作人員是在一起排隊打飯的。于是有人開玩笑說,只要李金華不出差,要找他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去審計署食堂等著。 李金華把“己之不正,焉能正人”立為座右銘。動之以情,才能曉之以理。他常說,我一下子沒有這個能力去解決部下的清貧問題,但是我經常希望他們想一個問題,中國還有很多老百姓比我們更清貧。 “對不起”部下的家屬 2005年元旦,李金華向審計署工作人員發表新年祝詞的時候,特地將對“廣大的審計人員家屬”的問候安排在了第二位,其后才是對領導的問候。而他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也是反復強調對審計人員家屬的抱歉。 審計署內部的消息稱,地方特派員中,50%甚至更多的人處于兩地分居的狀態。因為李金華要求他們輪換,不能和地方官員“結交”。在他領導下的審計署,官員考核的最重要的標準就是工作實績。審計官員們經常是以一種近乎亢奮的狀態工作,許多審計人員每年出差審計都在200天以上。因此有下屬也抱怨說:“不知道審計長有沒有考慮,這可能影響我們家庭的穩定。” 李金華動情地說:“我經常在想一個問題,就是我怎樣對得起他們。我不知道我現在做得是不是對得起他們。如果他們覺得我做得還不夠的話,那我會進一步去努力改進,對得起他們對審計事業的一份愛心,對得起他們這么多年的奉獻。我有時候也覺得對不起他們,因為我們的干部太艱難了,他們很艱難很艱難。我懂他們,我也理解他們,因為共同的事業能夠使人產生忍受一切的力量,我會跟他們在一起的,一直在一起。” 但是,面對媒體的采訪,他從來不提自己家中的任何困難。 以“看門狗”自喻 “審計就是國家財產的‘看門狗’。”在解釋審計的職能時,李金華喜歡用這么一個通俗而形象的說法。之后,李金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解釋說:“這個話不是我發明的,我的原話是這樣說的:德國的前審計長叫扎威爾伯格。我第一次見到他,他就跟我講,我們都是看門狗。我問什么看門狗,(他說)國家財政的看門狗。1998年部長訪談的時候,要我講審計是干什么的,所以我引用了這句話,審計,簡單地講,就是國家財產國家財政資金的看門狗,就是說你要通過審計維護國家財政國家財產的安全和有效。” 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中最杰出的代表鄭板橋(鄭燮),十分崇拜明代杰出畫家徐渭,于是刻了一個私印叫“徐青藤門下走狗鄭燮”,以此表達他在藝術上對徐渭的謙恭和敬佩。而李金華這位學識淵博的官員以“看門狗”自居,同樣也表明了自己對審計工作,對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的忠誠。 在多年的審計行動中,李金華實踐了自己的職業操守。從1998年開始,李金華擔任國家審計署審計長,過去5年,在他的領導下,審計署每年都查出了多起大案要案。“鐵面審計長”李金華由此聞名。 1998年,清查糧食系統違規違紀問題。立案2268起,1302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 1999年,審計三峽移民資金和移民建鎮資金,擠占挪用現象嚴重,審出重慶豐都市國土局原局長黃發祥貪污移民資金1556萬元。 2000年,審計16個省市自治區1999年國債重點建設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發現挪用國債資金4.77億元。 2001年,審計貴州省國債資金中發現,貴州省交通廳原廳長盧萬里在國債項目招標中弄虛作假造成國家建設資金損失9800多萬元。目前,盧萬里已受到法律嚴懲。 2002年,查出中國建設銀行廣州地區8家支行10億元虛假按揭;中國農業發展銀行8.1億元資金投資股市,所獲收益去向不明。 2003年,查出財政部違反預算法問題,社保基金問題、國資流失問題,掀起2003“審計風暴”。 那時的李金華,在工作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也道出了自己的憂慮:“一個是能否找到最好的辦法讓國家資產少損失一些;再一個就是盡快解決屢審屢犯的問題,不要讓查過了、處理過了的問題,又不斷出現。”他那赤忱的愛震撼了全國人民。 2004年12月15日,溫家寶總理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國務院高度重視審計查出問題的處理和整改工作,一定要給全國人大和人民群眾一個認真負責的答復。幾天以后,出席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的委員們案頭,都擺上了國務院辦公廳提交的關于審計查出問題糾正情況的報告。這份長達26頁的報告顯示,李金華審計報告中的每個問題幾乎都有了“說法”。 在談到最近社會上對今年審計工作報告的評價時,李金華感嘆道:“有的評價太高了,我李金華也是一名審計工作者,只是做了自己的工作。對于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行為我是嫉惡如仇的。黨和人民把我放在審計長的位置上,如果不能揭露那些嚴重的違法亂紀行為,我是對不起大家的。” 不怕得罪“國字頭部門” 據李金華本人陳述,中國國家審計署工作的基本職能是對國家財政資金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計監督,而國家財政資金預算執行,最重要的是兩個部門,一個是財政部,它是受國務院委托對整個資金進行分配的。第二個是計委,國家財政資金中對基本建設投入的一塊,再加上國債資金,全是在它那兒進行分配的。這兩個部門的資金分配的權力是最大的,因此它們永遠是審計署監督的第一對象。一個地方審計局官員告訴記者:“凡是吃皇糧的部門都要接受審計監督。” 1999年以來,審計報告公開化程度一年比一年高,一批大案要案隨著審計結果的公開浮出水面,并得到查處。 6年來,全國審計機關共查出違規資金超過2000億元。在長長的一份審計清單上,原國家計委、財政部、國家林業局、國家體育總局、國防科工委、國家電力公司等一批聲名顯赫的“國字頭部門”都名列其中。 審計部門對這些“同朝為官”的同級別部門審什么?怎么審?政府都不干預。在外人看來,審計的確大權在握。但是,站在查處腐敗的風口浪尖,李金華感到更多的卻是重重壓力。因為切實履行審計職責,他和8萬多審計干部將得罪的不會是一個人,更不會是一般的人。 現任財政部部長金人慶還是李金華的大學同學,李金華開始就跟他講:“金人慶,盡管我們是同學,我的眼睛以后要老盯著你了,希望你理解。”金人慶說:“大的問題我決不去找你麻煩,只要你查出大的問題,我不會說你什么的。”實際情況是財政部從來沒有在資金上卡過審計署。 據審計署一工作人員透露,每年各部委都會有人通過各種途徑向李金華說情,希望不要把審計出的問題披露,但都被一一拒絕。 對于以上說法,李金華也在公開場合承認過。說情者確實不少,而且來頭不小。李金華表示,多數情況下,他的處理辦法是跟他說:“這個事你要我不向總理報告是不可能的,那是法律賦予我的職權。但是如果事實有出入,你提出來,我們再去核查,錯了我們糾正;如果事實沒錯,我建議你換一個思維方式,不要說不要報啊,不要披露啊,你趕快回去整改。你怎么整改的,我給你一起報上去。我常對被審計單位和跟我打招呼的人說,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我講‘兩句話’,而不是只講‘一句話’。‘一句話’就是‘他有什么問題’,‘第二句話’就是‘他有什么問題,但是正在認真改正’。” 李金華認為:“人嘛,都是這樣,一看你正在整改了,就會給你一些諒解。審計不要把人家搞得狼狽不堪,我不主張這樣。” 由于“審計是份得罪人的工作”,所以在很多審計人員看來,他們辛苦審計得出的結果得以公開披露,才是對他們工作最好的回報。審計署一工作人員私底下對記者說:“別看審計長在人大會議上鐵了一張臉,冷冰冰的,我們這些工作人員一看心里還真是熱乎呢,起碼這一年的苦沒白吃。” 與社會潛規則決裂 在2003年、2004年連續兩年的“審計風暴”中,李金華響亮地說出了“得罪了所有人,就誰也不得罪了”、“不斷后路難當審計長”、“死豬不怕開水燙”這些被輿論認為撕破中國社會“潛規則”的話。 1962年,19歲的李金華考入中央財政金融學院金融系。當時金融系有兩個班,李金華被分在1班。“李是他們班的干部。”中財金融62—2班的一位同學回憶說。“他給人的總體印象是:不論學習還是工作都比較認真,顯得比其他同學成熟。” “盡管他在電視上很直率,但是說話是有分寸的。他對自己約束比較嚴。”李金華的同學如是評價。搞審計是一個得罪人的差使。也許正是具備了這種素質,李金華似乎注定就與審計有緣。 在當年中財62級及上下級的同學,除了李金華外,還有兩人活躍在當今中國政壇:一個是現任財政部部長、曾任國稅總局局長的金人慶(財政系);另一個是現任天津市市長、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戴相龍(63級會計系)。與金、戴二人的同窗之誼,李金華從來直言不諱。但他回母校講課的時候,發現母校管理上存在不少問題,一轉身就派人對母校“審一審”。他的解釋就是“得罪了所有人,就誰也不得罪了”,就算母校,就算同窗也毫不留情。 與很多部級干部比,李金華的從政經歷相對簡單。在到審計署工作前,幾乎一直在學校和企業工作。 1966年,李金華大學畢業,被分配到西北財經學院(陜西財經學院前身,現已并入西安交通大學)當教員。1971年,李告別古城西安,來到了原航空部572廠工作。李從會計員干起,直到1982年,被任命為572廠廠長。1983年—1985年4月,李被選送到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其后,李重返西安,被任命為陜西省經貿廳廳長,正式開始從政生涯。但這個時間只持續了短短3個月。1985年9月,李進京受命擔任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時年42歲,是“當時最年輕的副部級干部”。 在擔任副審計長期間,李金華的政績多為外界所不知。回顧起來,李在1988年參與的打擊“官倒”、整頓“五大公司”(中信、光大、康華、工商、農信)可能是最有影響的事件。當時,根據中央指示,審計署兵分5路,李擔任了其中一個小組的組長。1988年12月,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曾經聽取了呂培儉(當時的審計長)和李金華的工作匯報。 2003年3月,在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60歲的李金華經溫家寶總理提名連任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按照中央關于正部級干部任職的規定,李金華正好還可以干滿一屆,到65歲光榮退休。按此推算,李的審計生涯足足可達23年。 一個在政界“摸爬滾打”這么久的官員,是如何一面“絕情”地與種種社會潛規則決裂,一面又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他“溫柔敦厚”的情懷呢? 本報記者 周益
|